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转载]植物激素对动物不起作用吗?

已有 2227 次阅读 2023-3-5 17:39 |个人分类:生态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植物激素对动物不起作用吗?
蒋高明

  曾有一段时间,消费者对顶花带刺的黄瓜是否对人体有害,尤其影响儿童发育提出质疑,随后网上各种传言加剧了消费者对激素黄瓜的恐慌。

  后来,有不同专家针对激素黄瓜进行了各种科普,其核心观点均为:

  我国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赤霉素、芸苔素内酯、氯吡脲等10种生长调节剂,都是植物性激素,与动物激素在性质、结构、功能、作用机理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物质。

  植物上不可能使用动物激素,动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不起作用;黄瓜上使用的是植物性生长调节剂,即植物外源激素,植物激素对动物不产生作用,不可能引起儿童性早熟,等等。

  持上述观点的不仅仅有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院长,搞研究所植物生理的教授,还有生态学的专家,甚至一些院士级别的科学家也对“植物激素对动物不产生作用”深信不疑。人们先入为主地认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为不同类型的生物,它们之间的激素不会相互发生作用。

植物激素真的对动物不产生作用吗?

下面的例子或许提供了相反的证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南方养蚕的很多。有一年,由于天气异常,桑叶短缺,蚕儿刚进入五龄期,如果一旦断“粮”挨饿,就上不了簇,结不了茧?蚕农对此忧心如焚。正在焦急之时,有人采集当地生长的野生植物土牛膝,煮熬后将水溶液喷洒在桑叶上去喂蚕。奇怪!这种野草的水煮液很快就显出了它的威力——蚕宝宝乖乖地作茧自缚了。

  土牛膝在我国许多地方随处可见,貌不惊人,为何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原来,在它体内藏有一种“秘密武器”,叫做蜕皮激素,它与昆虫自身分泌的蜕皮激素一样,进入蚕身体后发挥了蜕皮激素作用,让蚕蜕皮化蛹。这就是说,植物激素在动物身体内发挥了作用。

  科学家原本以为,生物界中的三大家族,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激素是互不相关的,植物体内的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对动物是不起作用的。直到1966年,当日本学者从我国产的台湾罗汉松中,第一次发现植物中也有蜕皮激素活性物质以后,人们才知道动物与植物两大家族激素之间关联。后来,科学家先后从200多个科、1000多种植物中找到了100多种蜕皮激素类似物。目前应用植物蜕皮激素来增加蚕丝产量已经不是奇闻。除牛膝草外,我国使用较多的含蜕皮激素的植物还有露水草、筋骨草等。

  更有趣的是,植物蜕皮激素比昆虫自身分泌的蜕皮激素更胜一筹,除了分布广、提取容易外,蜕皮激素含量特别高。我国西南的露水草每100公斤干根含量高达2.9公斤。而在昆虫里,起先人们在寻找这种物质时却整整耗费了11年光阴,从500公斤蚕蛹中提取到25毫克蜕皮激素。与植物相比,真是望尘莫及。

  为什么植物体内含有动物激素?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植物防卫的需要,因为昆虫吃了这些植物后就会提早蜕皮化蛹;或引起毒害,这对昆虫是不利的。许多昆虫不喜欢吃蕨类植物,正是这些植物中蜕皮激素含量特别高的缘故。但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植物自身繁殖的需要,因为蜕皮激素与植物中发现的一种激素都是属于甾类化合物,会促进植物生长。但是,这也不过是一种推测,没有可靠的依据。

  除了植物中发现动物激素,并对动物发挥作用外,微生物激素在植物中发挥作用也得到了证实,植物五大激素之一的赤霉素(商品名920)就是这样发现的。1926年,日本科学家黑泽英一发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而且结实率大大降低,因而称之为“恶苗病”。科学家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含有赤霉素成分)喷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发现这些幼苗虽然没有感染赤霉菌,却出现了与"恶苗病"同样的症状。1938年,日本人薮田贞治郎和住木谕介从赤霉菌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并鉴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命名为赤霉酸。1956年,科学家在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类似赤霉酸的物质;1983年,科学家在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褐藻、绿藻、真菌和细菌分离和鉴定了60多种类赤霉素物质。这就说明,一些激素在微生物中存在,在植物中也可能存在,且微生物分泌的激素在植物中也发生作用。

  必须高度重视儿童性早熟与激素食物之间的关系。

  人类在食物(植物与动物生产)中使用的多种激素会出现残留,残留的激素会侵入人体,对人类尤其儿童身体发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目前还缺乏认真系统的研究。要回答消费者的疑问,需要拿出严谨的科学证据,而不是轻易一句话“植物激素对动物不会发生作用”,这样武断地打消消费者疑惑。这样做可能会留下更严重的隐患。

(图片来自网络)

u=130505936,2400384403&fm=224&app=112&f=JPEG.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1379019.html

上一篇:换种思路“向草原要粮”
下一篇:怎么判断生态系统是有生命力和恢复力?
收藏 IP: 117.136.38.*| 热度|

1 孔鹏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3 0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