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小农户还是大农场?
蒋高明
几年前,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ATP)所长Harkness博士到笔者办公室,我们聊起了美国与中国农业政策、食品安全等问题,至今印象很深。有些问题至今仍然有现实意义,有必要介绍一下,以引起国人高度重视。目前我们的主流科学家依然视美国农业为最高境界,这里有必要提个醒。
我们的谈话集中到几个重要问题: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虽然农业产量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但其质量却令人担忧。美国超市上销售的鸡肉出现了砷污染;公民投资到健康和药物的开支比上世纪初大幅度提高,尽管在食品方面的投入略有下降,但这个代价是用国民健康换取的。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警惕,美国药物商已经瞄准了中国肥胖人群市场,来推销他们的减肥药。
病从口入,健康的身体需要有健康的食品才能保障。目前,应用大化肥、大农药、添加剂、除草剂、农膜、转基因等新技术所实现的工厂化农业,给农业生态系统带来威胁的同时,也将健康代价分摊到国民头上。一些国际农业产业垄断巨头如肥料公司、饲料公司、转基因公司、添加剂公司等漠然这些趋势,继续在全球尤其发展中国家兜售其产品。中国农业可能会因这些公司的“大举入侵”而元气大伤,因为我们的农业与美国是有着本质不同的,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美国地多农民少,中国地少农民多。美国耕地面积稳定在28亿亩上下,而农民仅占人口比例的1.8%;中国耕地本来就少,现在还呈现减少趋势,到了18亿亩的红线边缘,但农民比例却高达50%以上。按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来看, 美国的劳动力平均占有耕地面积828亩, 而我国只有4亩多。也就是说美国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是我们的200倍,显然靠人力忙不过来,需要借助机械化、化学化与工业化。
第二,美国耕地归农场主所有,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中国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小户经营为主。因为一个美国农民可耕种多达3000英亩土地,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基因、灌溉措施、机械等都是美国农民的“常规武器”;而中国耕地所有权不属于农民,土地分散,不适合连片耕作,但适合精耕细作,适合利用传统农业优势生产高附加值的有机产品。美国搞是“懒人农业”,中国农民几乎是全世界最勤快的,最善于经营的人群。但是,目前的严重现实是,中国农民正在丢失这种优势,大量使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农业技术,省下时间纷纷进城去打工,国家的粮食安全遂面临挑战。
第三,美国政府对农民的支持力度大,行业保护意识明显,中国不具备这些优势。农业是基础产业,很少发达国家指望这个行业能够赚钱,对农民的补助就变得“天经地义”。美国农民每户每年享受的各类补贴累计高达21万美元,农场主的收入40%左右来自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如直接贴补,反周期贴补和金融支农等。中国农业只是最近才取消了农业税,粮食直补的钱还不如生产资料涨价的部分高。另外,美国农民自发成立了各种行业组织如小麦、玉米、土豆、禽类、奶业等等,农业风险由银行承担,政府还有巨额补贴。即使如此,农民还与政府讨价还价,行业协会的存在确保了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在这点上,中国农民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
上述特点决定了我国农业不能走也没有条件走美国的路子,美国的优势是农业科技含量高和工业化发达;我国的优势是廉价而勤劳的劳动力,和对农业生态过程的熟练掌握,可为本国乃至发达国家人群生产安全放心食品,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有着六七千年的农耕文明,生态农业历史悠久,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安全、可持续的食品体系,大大减少对矿物燃料、农药和转基因技术的依赖。
不幸的是,由于舍弃自身优势,引进发达国家的大农场模式,我国特有的基因多样性正在受到威胁,而这些多样性恰恰是闻名天下的中华美食的源泉。在引进国外新品种的同时,国产的优良基因正在消失,某省著名的本地鸡,经美国品种改良后重量达5公斤,这样的鸡肉风味大大下降。转基因谷物和速生家禽家畜正在取代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培育的丰富的种质资源。我们到了对本土品种实施抢救式保护的时候了。
“小户型”的家庭农耕模式,目前虽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如土地面积小,土地所有权划分不明晰等,但是这种模式的文明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这就是人多和农耕历史悠久,适合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该类产品的工业化的成分越少其价格就越高,这就是所谓的有机食品(严格来讲是生态食品)。只有这样,我国农产品才能与廉价进口农产品竞争。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对这个问题认真分析,造成了美国廉价的转基因大豆冲击中国市场的不利局面;日本天价大米和美国天价猪肉进军中国市场,就是对我国优势传统农业的极大讽刺。中国农业官员和科学家应当为此感到汗颜!
对有着7亿多农业人口的中国来说,食品安全是国家的首要问题,一味吞噬小农户、发展企业主导的高投入农业将不会把中国引上可持续的道路。中国农业是小农户还是大农场?国家惠农政策和支农经费怎样花得更科学?是关系到乡村振兴怎样搞,国家能否安定长久的重大现实问题。
(图1-2 美国大农场;图3-4 中国精耕细作的有机农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0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