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粮食质量安全指标体系由哪些要素构成

已有 4439 次阅读 2019-3-23 09:29 |个人分类:自然与社会|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粮食, 质量安全, 指标体现, 农药残留, 重金属

粮食质量安全指标体系由哪些要素构成

蒋高明  宋彦洁

1 种植环节质量安全指标

粮食种植环节是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该环节中耕种方式、投入品的使用、环境条件等直接决定粮食的质量。

1.1 农药、化肥施用量

粮食种植过程中,农民大量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去除杂草,导致了严重的农药残留,危害粮食质量安全;大量甚至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污染灌溉水等,并增加了土壤重金属含量,导致重金属超标,威胁食品安全,因此必须从源头上控制农药化肥的最大施用量。

    GB/T8321.1~832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中,规定了几种常用农药的施用剂量,《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甚至明确禁止使用几种高毒农药,详见附表1。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2 收获环节质量安全指标

前期的种植环节直接影响粮食的营养品质状况,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收获粮食中的高残留农药和重金属含量。

2.1 农药残留量 

    农残能够加剧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如肺癌、直肠癌、骨髓瘤、乳腺癌以及白血病等,农药导致的癌症病人占全部癌症病人的10%。另外,农残也会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增加了患帕金森综合征的几率。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自2014年8月1日起实施。GB 2763—2014制定387种农药在317种食品中的3650项限量指标,并为这387种农药在相关食品中的检测配套制定了162个检测方法标准,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农产品品种及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农药品种,并对稻谷、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的农残最大限量有比较完善的指标和规定。

2.2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

重金属一旦随粮食进入人体,就会在体内产生蓄积性,还可转变成高度毒性的化合物,引起人们神经系统受损、智力下降、骨质疏松,甚至细胞癌变。

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明确规定了食品中Pb、Cd、Hg、As、Cr等重金属污染物的限量指标,其中包括谷物及其制品。

2.3 营养成分含量

粮食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是人类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物质和矿质元素等的重要来源,是满足人类营养需求的必需品,人体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有90%以上来源于粮食。不同粮食种类,同一种类的不同品种分别有不同的营养物质含量,但都需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营养需求。附表4是常见粮食种类的营养成分含量表。

3 储存环节质量安全指标

   粮食的储存分为个体农户储存和国家粮仓储存,国家粮库对储存环节的质量监管有硬性要求,但个体农户则难以监管。农户的粮食最终进入国家粮库,因此需要对水分及霉烂率严格监管。

3.1真菌毒素量

真菌毒素对人畜表现出致癌性、遗传毒性、致畸性,还会引起肾中毒、肝中毒、生殖异常以及抑制免疫反应,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剧毒,能急性损伤肝脏,慢性中毒可引发肝癌。粮食储存过程中,由于农户个人缺乏科学储粮知识,导致粮食生霉发热,或国家的粮仓管理不当,引起粮食霉变,从而导致真菌毒素的超标。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1-201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已于2011年4月20日发布,2011年10月20日实施,其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

3.2 储粮药剂残留

国家粮库储粮过程中,为了防止霉变,使用大量熏蒸剂进行熏蒸,会造成一定的药剂残留,如残留超标则会影响粮食的质量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127-85中规定马拉硫磷在原粮中的允许残留量为3mg/kg,我国原粮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磷化物在原粮中的允许残留量为0.05mg/kg。

(宋彦洁为英国华威大学博士研究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1169152.html

上一篇:美国公布2019“最脏”果蔬黑名单,你中招了没有?
下一篇:用健康换取廉价食物值得吗?
收藏 IP: 60.213.1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