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jszy 垦荒不止,求真务实

博文

北京技术转移的实施效果

已有 2958 次阅读 2012-10-17 13:38 |个人分类:技术转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北京, 技术转移, 效果, 技术转移机构

[本博按语]本文摘自“首都技术转移的实践”。全文发表在《北京蓝皮书: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7-2008)》,主编张耘,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08年1月第1版。重新登出做了修改]

 

近年来,北京市发改委、科委、教委、工促局、中关村管委会推进技术转移的措施已取得明显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一批典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据对2005年获得支持的科技中介机构的统计,23家技术转移机构共开展技术转移服务项目1086项,实现交易额4.6亿元,技术转移服务收入5640万元;28家科技咨询机构共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科技咨询项目1037个,咨询服务收入16.4亿元;17家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共为 676家企业开展各类专业化的服务,专业性服务收入达到1362万元。

2)名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正在崛起

由于实施名牌战略,一批名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正在崛起。例如:

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继2003年、2004年创造出以创新科技中介文化、创新科技中介方式、创新科技中介服务方法、创建综合开发体系为核心的“六利模型”后,2005年再接再厉,与平谷区政府合作,共同创建了国内首家具有中试功能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北京健康产业中试与孵化中心,探索出一条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道路。

科威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以国际技术转移为己任,以技术资产经营、技术集成与转移、技术验证与孵化为其业务模式,与国际著名技术转移机构建立业务联系,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北京华创阳光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秉承“服务专业化、运作规范化、功能齐全化、市场国际化、组织网络化、发展规模化”的宗旨,致力于打造中国医药行业技术转移的航空母舰,已在国内外形成一定的知名度。

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发挥资源集成优势,致力于为北京经济社会服务,联合工业行业,进行科学院院所与地方的实质性合作,取得显著成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联合国内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创建“7+1技术转移联合体”,技术转移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鸿商富(北京)技术开发中心,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运作模式和运营思路,那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构建网络技术超市,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开展中外企业技术服务,在商场上闯荡17年,积累了一套丰富的盈利经验。

3)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成绩显著

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各分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绩:新材料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已建成了包含50多项精选项目的技术项目库、40多项技术需求库、100多位业内知名专家的专家库以及中介机构库,已成功完成3项新材料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新医药北京技术转移中心与北京天泰源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就“熊胆脑脉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开发”等4个总价值3000多万元的项目达成合作协议,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突出疗效、科技含量较高的药品即将问世;车辆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重点围绕电动汽车、天然气燃料、AMT新技术应用、电动助力转向、电制动、车身设计和发动机系统设计与优化领域开展联合攻关等工作,引导高校资源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将北京地区高校和研究院所在车辆工程领域内多年积累的高新技术成果转移到北京市的有关企业,提升北京市企业、大学和研究单位在车辆工程领域的综合实力,目前已签约7个项目,项目总额达1120万元。

4)新型农业技术转移模式初见成效

“北京健康产业中试与孵化中心”由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蒋佃水教授领衔,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道路。中科前方将技术开发与技术转移有机结合,整合首都技术成果进行专利经营,提供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技术转移服务,进行“特色中介”。仅大桃开发体系,利用桃果、原浆、果渣、桃叶、桃花、桃仁、桃枝等原料,就开发出营养保健产品、休闲食品、功能添加剂、功能调味品、桃木工艺品等5大系列30种产品,充分体现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新思路、新举措。

该中心正在开发和准备开发的除了大桃开发体系外,还有西瓜开发体系、辣椒七级梯度开发体系、肉鸡副产品开发体系、虾产品开发体系、鱼加工下脚料开发体系、肉牛副产品开发体系、白灵菇开发体系、竹笋开发体系等8大体系。

“中试中心”的实践表明,将来自科研机构对农副产品加工的小试成果进行熟化、二次开发,缩短了科研成果与产业化之间的距离,解决科研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通过一系列产品的实物化表达,极大地缩短了科研成果与产业化的距离,解决了制约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限制因素;

——通过创新的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创立新型工业(现代食品工业),从而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即:“以三立二,以二带一”;

——“中试中心”是连接一、二、三产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生产性科技服务业与食品制造业的有机融合,来带动“三农”的发展,通过“两强带一弱”来切实达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目的;

——通过创新的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创立现代制造业(现代食品工业),从而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同北京市委市政府着力发展都市型农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的战略重点不谋而合。

“中试中心”的建立,在以下6个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①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将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有效地发挥了科技资源的“溢出效益”。

②通过技术结构、市场结构的调整,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深度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从而改变京郊农村的经济增长方式。

④促进体制创新,使产、学、研与资本等要素市场紧密结合,推动食品产业发展。

⑤直接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探索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径。

⑥在农业资源利用上,可变副为主、变废为宝,有着积极的环境效益,并可体现“循环经济”特征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一年多的实践,“中试中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尤其是这种科技中介的新模式,对于完善技术转移机制,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3911-623505.html

上一篇:“十五”期间中央机构在京技术转移现状研究(一)
下一篇:北京推动技术转移的措施(一)
收藏 IP: 124.207.10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