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我的手破相记 精选

已有 12677 次阅读 2013-7-7 04:04 |个人分类:野外记录|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610号那天,是我在塔吉克斯坦野外最累的一天。早上大约8点半时,我和同事Brian一起从山脚的营地出发,预备登上山顶,然后从另外一面比较缓的山梁上下去,这样我们可以把一条剖面穿通。人在预备干活时,常会低估干活的难度,我们经常也是这样。尽管我们都知道“望山跑死马”的说法,还是觉得我们可以按预计路线工作。等爬起山来,才发现难度比我们想象的大多了。尽管相对高差大约是1400米左右,但那山很难爬。有的地方全是尖锐松散的碎岩石,或者是覆盖松散砂、砾颗粒的溜滑岩面。有的地方就像是丛林,人得匍匐在地上,从密集的树枝条下爬过去。大部分的山坡都很陡,得两手帮忙往上“爬”。加上我的包比较沉,天气也很湿热,慢慢地我就感到体力不行了,那时山还没有爬到一半。

山上有很多不错的花草林木、山川景色,我很想拍些照片,但大部分都没有拍。一是累得不愿把包拿下取像机,二是山坡很陡,根本也站不住,只好算了。咬着牙,爬几步停下来喘一会儿气、喝点水,一点一点地往上挪。到了下午三点左右,我们终于接近山顶。那时我的腿已经有些痛,非常的沉重,带的水也喝得差不多了,于是我们休息了一会,我用一种运动员常用的药膏按摩了一下腿部肌肉;又拿一空水瓶子,到山洼中的积雪上,用地质锤刨出些看上去新鲜、干净的雪,塞了满满一瓶,放在包外的袋中让太阳晒着,这样可以化了雪水来喝。Brian也去装了一瓶雪,他的水也喝得差不多了。

我们讨论是否要登顶,或者是否值得去登顶。我说我们好不容易到了这个地方,咬咬牙上去吧。于是我们又爬了一段。终于,Brian说他不走了。前面有一段去山顶的路,在很窄的山脊上,而且是那种光秃秃的红色砂岩。他有些恐高,此外两年前在野外的一次意外中风,多少还留了些后遗症,下山时,他落脚的判断有时有些不准确,他担心上去了下不来。于是我让他等我,我去试试。

走那段山脊我没有问题,但继续往上去有点力不从心,加上时间也不早了,真要上去,加上休息和下来的时间,怎么也得有一两个小时,这样我们至少要到5点才能下山,需要至少3-4个小时,时间有点太晚了。于是在过了3000米海拔后,定了一个GPS点,我开始往回走。和Brian汇合后,我们慢慢找路下山。下山时,膝盖一直都非常吃力,非常酸软,腿也如同橡皮一样不给力。但我们不敢停留,得在天黑前下到山脚营地。幸好我们带了雪水下山,不仅解渴,也给我们些凉快。终于在傍晚回到营地,实在是走不动了,雪水也喝干了,靠在车轱辘边要啤酒喝。那种大罐装的啤酒向外泵时一直在冒泡,消下去很慢;等不及那个过程,我掏出折叠工具刀,直接把铝皮的罐子捅开倒酒喝。

这时我们塔吉克斯坦的同事尼可拉过来聊天,扔过来一束草,指着它说:“no good”。他的英语能力有限,我们通常是以各种方式来交流,大体都懂了。那草有点蔫了,看上去有点像茴香,我们还以为是采来做香料的野草。尼可拉又去采了一束新鲜的回来给我们看,并伸出胳臂,指着上面的一些白斑,又指着那草,意思是那些手臂上的痕迹,是那草弄出来的。还拿打火机在手臂下做烧的示意,说那草会让手起泡,如皮肤受到了烧灼,但要两天后才发作。说完把那草扔到我们马上要吃的馕上。我和Brian都有点不信他的话,今天在山上,我们很多时候都在这种草齐腰深的草丛中穿行。那草看上去很绿、很嫩,也没有刺,很温柔的样子,我们上、下山常常要抓一把这种草基部的主干,才不会把它们弄断。当时我们手上都没有什么感觉,也许尼可拉在吓唬我们。Brian还掐了一节那草扔嘴里嚼,但尼可拉让他吐了出来。

两天以后,我的右手上开始发痒并起水泡。那天上山时左手戴了手套,好抓树枝、石头,右手拎榔头没有戴手套,整个右手被划得厉害点,这会都有些烧灼的感觉,而左手手臂也有同样的感觉。这时,我们才相信尼可拉说的话。不过仍然觉得是小事一桩,手上起几个泡没什么了不起。

再过了一天,发现被草蹭过的地方变得有点恐怖,除了水泡外,水泡间的皮肤出现红色条痕,好像有虫子在里面钻,从一个泡到另外一个泡,弄出一种网路状态。水泡开始扩大,两个相邻的并成一个大个的,手臂也有些肿胀,并有明显的烧灼疼感。白天在野外工作时,不得不当心手会蹭着什么,把水泡弄破会感染。为了不耽搁事,回营地后,我就拿针来穿手上的水泡,把水放出,然后抹上点药膏防止感染。挑了十来个明显的,觉得这下就过去了。但接下来几天,皮肤逐渐都变得红肿起来,没有消停的迹象,直到满手背都是水泡。这时我才领教到这种温柔的草真厉害。但估计死不了人,也不会把手剁掉,等满手的水泡达到高峰,该挑的都挑了,该破的也破了,闹腾了一个多星期,手上才慢慢恢复平静,好在没有没有影响工作,也没有引起什么并发症。最后手上只是留下了些白色的疤痕,算是破了像,反正我也不会去相媳妇,无所谓了。希望明年此时,它们会消失。

满手水泡时,我才去问尼可拉,那草叫什么名字,让他写在我的笔记本上。我过去好像没有见过这种草,至少没有这么多。他写下的名字是“Ygan”。我回来后查了一下,没有查到合适的解释。可能他写的不是塔吉克文,是俄文或者乌兹别克文字,这些是尼可拉会的语言文字。但我以各种翻译方式来找,仍然没有找到有关的解释,猜想他会不会是写错了字。

6月12日

6月13日

6月14日

6月15日

6月16日

6月18日(空缺17日)

“Ygan"

“Ygan"草丛



后来就是这模样了,还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705958.html

上一篇:帕米尔-天山的蒲公英
下一篇:天山行
收藏 IP: 74.105.213.*| 热度|

84 陈学雷 王芳 虞左俊 陈湘明 王善勇 武夷山 刘艳红 魏东平 钟炳 朱晓刚 刘旭霞 贾伟 焦豹 王修慧 张鹏举 徐晓 李学宽 张志东 任胜利 郭向云 刘钢 李晓明 杨云平 姜虹 李宇斌 廖晓琳 汪晓军 王海辉 赵美娣 李土荣 强涛 赵宇 张海霞 曹凯 黄彬彬 张勇洪 朱丽红 杨德庭 陆俊茜 李侠 梁红斌 何学锋 马春旺 朱传卫 徐长庆 何红伟 唐常杰 马红孺 王德华 刘立 吉宗祥 徐大彬 林中祥 庄世宇 罗帆 翟自洋 李泳 王桂颖 傅云义 杨正瓴 汤薇 金小伟 陈国文 张玉秀 李璐 陈珍珠 葛素红 刘洋 张海权 tuner qqlisten F995 ddsers xqhuang anran123 yxh3161 UNCblue ifindex liuzhan001st bridgeneer biofans yunmu zzjtcm uneyeca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