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21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公布,中国“新疆天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希望这个结果,能对天山自然环境的保护起到促进作用。五月底,我们刚好穿越天山,拍了些照片,放几张上来以示祝贺。过去我知道的天山,大体上就是乌鲁木齐附近的一些点,博格达峰,天池,以及去吐鲁番时路过的一带。坐飞机通常也是向北京方向飞,能见到的天山非常有限。这次有机会见到更多的天山,开了一回眼界。
航拍的照片,基本顺序是从乌鲁木齐向西南到喀什;实地拍的照片大体上是由南向北,沿217国道从库车穿越天山,在巴音布鲁克歇一晚,然后继续翻山到独山子,再回乌鲁木齐。从飞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各色、各式翘起来的岩石,大体的构造体系是东西向延伸。天山不仅有众多雪山,还有舒缓坡地,森林草原,深谷流水。
天山南麓,从阿克苏到拜城一带有天山南边的广阔平原,出乎我的想象,土地肥沃,庄稼很好,杨树成行,整齐的村庄,幸福的人们。穿越的那天,我们在山前先做了最后半天的工作,吃完午饭后给车子加满油,开始向北翻山。一天时间没法穿越整个天山,我们预计到巴音布鲁克住一晚上。
进到山里,天气有些阴晴变化,在那样的环境中,阳光令人振奋,而阴雨时,显得有点悲凉。蜿蜒而上的山路本身就是一景,九曲十八弯,多到数不清。山头急弯处,坐在车里的人,抓着扶手的手心都捏出了汗。在高处看远处的雪山、谷底的河流、河岸边的人家、人家屋顶的袅袅炊烟,让人有神仙的感觉。路过小龙池、大龙池时,天空在掉雨点,我们还是停车下来看了它们一眼。两池水比天池小多了,但那水的颜色和随性,很有风韵。周遭的安静,似乎可以听到雨点入池的声音,在远处巍峨雪山背景下,那种轻声细语也是蛮动听的。
我们到巴音布鲁克时已是晚上11点左右。晚饭有当地特产的黑头羊肉,风干牦牛肉,吃了饭就去睡觉。开车的师傅是当地人,这一带过去来过,第二天想多睡会儿,就把车钥匙给我。第二天大早,我和另外一个同事自己开车出去,看草原上日出。雪山后的日出,不是太壮观,说不清楚那是为什么。但清早的草原,空气清新,沁人肺腑。草地上的野花,牦牛群和蜿蜒的河水,在雪山下都显得很安静。我过去知道天山是座大山,但我并不知道山间有巴音布鲁克,它是中国第二大草原,仅次于内蒙古的额尔多斯草原。从海拔高度上来看,它是最大的高山禾草草甸草原。这片草原位于山脉中部偏南的山间盆地中,雪山环抱,水草丰盛,海拔约2500米。现在我都见到了。
继续向北穿越天山,店家说还有两个大阪要翻。山路险峻,在海拔最高的路边,有厚厚的积雪,也有防雪崩挡路而建的隧道,让我们在夏天时能过天山。冬季雪大时,不知这些地方是什么样的情形。在一处大阪的冰雪前,我们的车停了下来。这里刚好也有一辆大巴停在那里,车上的观光客们在对着雪山拍照。下来一问,才知道这是一个台湾来的观光团,年纪大点的人多一些。他们每人一个相机,好些人还有两、甚至三个,很多都是高档的单反,估计他们拍到了些好东西。路上还碰上俩年轻人,拿着专业相机在拍杉林覆盖的山谷。聊了几句后,知道他们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他们肯定能拍到些好东西。
整个穿越天山的过程,景色目不暇接。横看为岭侧成峰,有幸身在此山中。不同颜色的各种岩石变化多端,裸露的老山,风化崩落的岩石碎屑如瀑布从山顶到谷底,述说一个百万年来沧海桑田的苍凉故事。深遂的山谷,如山体中巨大的裂缝,谷底有蜿蜒的河流,激流的水带着山头积雪的浅蓝色,透明见底,在开阔的谷口河滩上缓慢下来,滋润着那些树木和草地,草地上的牛羊。沿不同的海拔和山的南、北方向,植被类型在变化,山上的景观也在变化。我比较喜欢的是那种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塔形的杉树有一种冷峻,而阔叶林的树冠却带了些柔和。阳光斜在山头时,树林在如茵的山坡草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有草地和树林的山,透着一种柔和,如女人。而那些裸岩峥嵘的山,严峻而硬朗,如男人。这样的比喻,多少有点难为了人。不过人和自然,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到了北边的天山脚下,才看到天上有飞鹰在盘旋翱翔。它们没有出现在那些积雪山顶的天空上,那里对它们来说太高了,也找不到什么吃的。上了高速公路,似乎回到文明,车子开得飞快,很快就到了乌鲁木齐。登山鞋上还有大阪的雪泥,衣角还带着天山的凉风,我又丢失在茫茫的人群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