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春访圆明园 精选

已有 12908 次阅读 2010-3-13 07:2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与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冬暮春初,是访问圆明园遗址的最佳时候,虽然天寒地冻,但一切都裸露在天底下,而不是被掩藏在绿树青草红花中。我去的时候,还赶上一个阴天,风刺骨的冷,天空中偶尔飘些雪花。 这样的时候,人迹较少,园中比较安静。到那里去参观,安静一点比较好。 我上次到圆明园,是三十多年前在北大念书的时候,走路过去的,沿路可以看到些菜地。现在一路走进去,不见了菜地,园子也比过去显得小了。园中湖水结了冰,岸边柳树丝裸垂低,风中一副披头散发样。荷塘中有去年荷的残叶败茎,偶尔见到一支枯萎已久的莲蓬,在一片萧瑟中低着头。天鹅们不知到哪里去过冬了,现在都还没有回来。

        进门看到的第一处遗迹,是绮春园的单孔石桥。当年园中两百多座桥,唯一留下的是这座“残桥”,在冰面上凝固着。散落一园的汉白玉石块石雕随处可见,它们是撑起这座万园之园众多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的基石梁柱。 历尽沧桑后,残破的石块在冷风中更显苍白凄凉。木结构的东西,早已被烧光。砖瓦也被偷毁了个差不多,所剩无几。而那些数不清的宝物,一百多年前就被雨果笔下的两个强盗抢了个精光。即使园中的沙土,也让穷苦出生的筛土贼们筛过了一遍,去找细碎的宝物;谚说:“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可见圆明园曾经是一个塞满了多少宝藏的园子,后来又是如何被翻了个底朝天,刮得只剩下一堆白骨般的残垣断壁碎石头。

      圆明园中曾经的四十景,把锦绣江山之精华尽收于园中。现在留下的很多石雕残骸,很多仍然可以说是非常精美的艺术品,常见的水卷浪花造型,表现了圆明园的“水”主题。毫无疑问,这些石雕,任何博物馆都梦想收藏。但它们不仅是艺术品,其承载的历史内涵和意义,是任何博物馆都容纳不下的。它们只能留在故园中,任风吹日晒雨淋冰冻,无言地述说那屈辱的历史。在众多的汉白玉石块中,我唯一见到的当年留下的文字,是在一条搁地上的石梁上。石梁正面刻了 “柳浪闻鶯”四个字,直接取自西湖十景之一,落款印“乾隆御笔”。石梁背面是乾隆的七绝偶题诗 “十景西湖名早传,…” 。诗的一部分因年久风化,当年也可能被火烧过,字迹已经看不清了。从乾隆那几个留下来的字中,可以窥见一斑当年朝廷歌舞升平的日子。我查了一下一些资料,也在网上收了一下,没有能找到这些文字的相关资料。也许圆明园研究还有很多内容有待进行。

      我念书时圆明园遗址公园还没有建立,园中没有铁栏杆,人可以接近那些残存的石头建筑。现在一些重要的遗址块,比如大水法,都被铁栏杆围了起来,以减少人们有意无意的破坏。观水法没有被围起来,人们还可以站在当年摆宝座、皇上坐在那儿观水的台基上体会一下。但被体会的内容已经完全不同。皇上面对的是仙境般的大水法,而今人面对的是它的残破遗址。园中的导游用扩音器在对游客介绍圆明园,其中有大段关于香妃故事的渲染,声音很不和谐。在这个园子的废墟上,人们似乎也仍然对皇上的香艳风流轶事颇感兴趣。游人来自各地,各式各样。有人脸上写满到此一游的快乐,也有人面对遗址沉默着。我念书时没有相机,所以没有那时圆明园的照片。我最初关于圆明园的照片,是在纽约拍的。87年做学生时,遇上一次纽约富士比拍卖行拍卖中国文物,很多来自圆明园,其中包括铜雕的猴、猪头像以及郎世宁等的画作墨宝。在拍卖前的预展中,我拍下了那个猴和猪的铜像照片,感慨许多。以后很多年中,我一直都想再回到圆明园去看一下,拍一组照片留给自己。这次我终于拍到了,如愿以偿。有人说照片是留给没有记忆的人的,也许我就是这样的人。当然,照片也可以留给没有机会亲眼去见历史痕迹的人。

不筑人心筑殿堂,圆明梦碎御园荒。

江山易改红尘处,劫后明清说宋唐。
























































































博物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302461.html

上一篇:译林语堂短序,感70年文迹
下一篇:金榜题名时
收藏 IP: .*| 热度|

40 刘用生 余昕 武夷山 王桂颖 王海辉 卫军英 郑融 梁进 陈儒军 陈绥阳 赵明 朱志敏 王德华 罗帆 王号 杨远帆 寸玉鹏 钟炳 罗勤民 李世晋 张丽娜 刘颖彪 杨正瓴 吕乃基 苗元华 谭坤 魏玉保 陈湘明 高建国 侯成亚 陈静 左正伟 刘晓瑭 柏舟 赵祺 张肖飞 littlejoy pkuzeal zhaowanfu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8: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