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着是美丽的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trilibin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烟草行业烟草工艺重点实验室

博文

[转载]千万别让好纸变成废纸

已有 2043 次阅读 2022-11-10 15:54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十年如一日,他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证明了有一种力量叫做坚持;先是老师,再是研究员,这是他对自己的定位;“我办公室的门随时为学生们开放”,这是他经常对学生们说的话;积极、永远的充满干劲,像一颗太阳永远明亮,这是他在学生们心中的形象。


微信图片_20221110154740.png

李博做学术报告

小研:

李老师您好,同为运营公众号的一员,想问问李老师当初做烟草工艺学术交流公众号的初心是什么呢?


李斌:

我经常提醒自己,作为科研人员,本职工作就是做好科研、带好学生和做好传播三件事儿。三件事情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一名科研人员做好了科研才能带好学生,有了好学生,加上正确的引导和带动,就会做出更好的科研成果。在知识传播和分享上,现在不仅仅可以通过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报告或者会议交流,可以利用现在知识多种传播方式进行,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我们团队自己建立了“烟草工艺学术交流”微信公众号和我个人的科学网博客。硕士博士5年,参加工作接近20年,我一直以一个工程师来定义自己,一般科技成果的过程是申请、实施、验收、鉴定和报奖,我从事的烟草工艺研究,走过的企业也遍布全国各地,越来越感觉到很大的压力,我们能在企业中得到应用的屈指可数,科技成果如果不能得到应用或者实践的话,我们就是把“好纸变成了废纸”,尤其是最近5年时间,认识尤为深刻,我们确实也没有能力做到全面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实践工作。做好科技成果的推广不仅仅是“兜售商品(我们不是商人)”,更重要的让行业了解我们问题的出发点,如何解决的问题,产生的成果能够在实践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样一来,讲好科研故事就变得极为紧迫,这已经成为我做好宣传工作的最大初心。目前,“烟草工艺学术交流”公众号已经有了3k+的关注人数,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们,我们也以一周三次的速度进行持续更新,和科学网博客同步更新,每篇阅读量都在500+,最高的阅读量超过了10k+。这些数字远远超越了我的论文和学术报告的受众。经常在企业中结识新同行时做自我介绍时,对方会说:“啊,你就是李斌博士呀,我关注了你的公众号,你写的文章对我们理解问题和发布成果的应用非常有帮助”,此时的我,幸福感爆棚。如何做好科研、带好学生、做好传播这三件事儿,内生动力,推动我们以更高的标准做好本职工作。


微信图片_20221110154749.png

李博现场调试设备

小研:

通过看您的公众号,发现自然烟气产品是您近年来研究工作的重点,可以请您谈谈吗?


李斌:

自然烟气卷烟(NSC)产品所代表的技术类型目前已经是公知了,正如我们从一开始的所倡导目标那样,要将这个技术做成一个开放的平台,关注的人和从事这个领域的人越多,它才能发展的更好,显然我们团队在该领域的创新投入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其实从基本原理上讲,这个领域还是加热卷烟的研发领域,只是对加热卷烟在实现路径上进行的创新而已,所以这与我们团队始终保持在加热卷烟领域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工作状态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不仅仅是做做研究,写写论文,最重要的是结合行业中烟企业的具体要求与实施计划,开发好自然烟气产品,并推向市场进行消费者评价验证工作,这样将有利于产品不断的获得迭代升级。一切成功的产品都是强大系统能力的产物,一个新的产品进入市场需要在“原理—技术—产品—市场”这一创新链上反复打磨。俗语讲,“三分技术,七分运作”,在技术应用于市场端可远远不止七分,在NSC进入市场验证这一历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所以做好技术研发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当然这一步的迈出也是至关重要的,围绕这个工作,但永远不给自己设限,继续在这个方向上起到引领的作用,这个就需要我、团队以及我们的研究生们继续该领域技术基础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做出卓越的成绩才行。

微信图片_20221110154752.png

组内讨论交流

小研:

您觉得科研和生活应该怎样来平衡呢?


李斌: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这个世界是多样性的,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有你内心认为是重要的事情,有很多这样的软文,把工作和生活按照重要和需要两个维度分为四个部分等等,我也曾经受到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但现在不这样了,我只需要认识到作为科研人员的本职工作就是科研、学生和知识分享,这样的话,每天、每周、每个月和每个阶段我都知道自己要干啥,很少思考或者后悔做了或者没有做什么。至少目前我不觉得本职工作有什么特别做不完的事情,当然也没有完不成的KPI,因为我知道在我开放的工作与合作模式的影响下,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本职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理想的境界,当然给大家的印象是我的工作时间很长,但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因为做好科研工作没有时间的投入是天方夜谭。我接触到优秀的科研人员都是如此,本职工作其实已经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天背起书包的感觉就像“年轻的学生”,一直期待今天能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中的读书、美食、散步以及孩子的中小学时代的相互分享(相互分享成为和家庭成员一起成长的主旋律),在这之中“发现的乐趣”是我们一直喜欢的。当然维护自己的一些爱好也是必须的,近段时间,几乎忘却了卡塔尔世界杯的即将到来,想起时它是会给我带来了些许的期待,就像每篇论文期待发表一样,我们对喜欢的球队富有期待,但捧杯的球队只有一支,所有球队都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的精彩,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可以出自我们的创造。

微信图片_20221110154756.png

李斌博士儿子李晨遥同学在分享(IGEM2022金牌)

小研:

最后,作为工学方向导师组的组长,您对“兴趣是科研的催化剂”这一观点有什么看法呢?


李斌:

当然,我在研究生面试中经常会针对性的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涉及基本知识的掌握,一个是涉及对科研工作是否有爱好,这也来源于我对培养研究生的一个基本理解,也就是说,我们并不培养研究生找工作的能力,那不是高等教育的工作,至少期待我们研究生同学们成长为对从事工作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渴望的一群人,从化学工程角度讲,增加推动力,减少阻力,是强化传递的底层逻辑。我经常在学生中讲,创新不是什么神奇或者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是一种链接,你所具有独立知识体系的一种链接,当然这是一种思维习惯,一种生活方式,链接通畅了就减小了阻力,同时,在工作中对你关心的对象充满这好奇,充满突破这种阻尼的渴望,这就增加了推动力,两者相促,对这一传递过程进行了强化。如何爱上科研工作呢,如果你从未点燃过实现通路的那盏明灯,没有体会过胜利的喜悦,我想同学们永远没有兴趣做这件事,这会认为并不适合这件事情,接着就是“躺平”或者“更换工作岗位”,我想这也许就是导师或者是教育的作用,通过研究生阶段的训练,和老师一起成长,通过一件未知结果的探索性课题实现点亮那盏明灯的作用,相信你会爱上它,并与它成为朋友。所以理解到这一点,那么,研究生阶段的训练就是实现一次通路,点亮那盏明灯,并且爱上它,诚然相信“你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人物档案


李斌,男,1976年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烟草行业学科带头人。1998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9月-2003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在郑州烟草研究院烟草工艺研究开发中心从事烟草工艺方向研究工作。2010年5月-12月,在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燃烧科学与环境技术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从事化学链燃烧工程化的项目研究。

主要从事生物质热转化过程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变化机制、在线检测技术、反应器放大及流态化工程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烟草热转化工程基础研究课题组组长,2018年获行业学科带头人。主持完成了多项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大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项目。获得省部级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PCT10项。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0项;在AFM、JMCA、BT、I&ECR、CES,CEJ、Beitr. Tabakforsch. Int 、化工学报、烟草科技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100余项,PCT4项;软件著作权5项,多项专利成果形成商业化产品,获得了广泛应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539-1363145.html

上一篇:【科研故事】读书《烟草干燥工艺学》连载⑯
下一篇:【科研故事】为书写序,一本好书可以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明灯
收藏 IP: 115.60.1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