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注:
孩子的爷爷很早就知道:新闻联播之后一定要看一看后面的卫星云图。
总结一下无非就是:根据前一天的气温记录,看一下卫星气象云图,如果没有云雨就报高一度,如果有就降低几度。哈哈,简单!
其实气象预报就是模型计算+会商产生出来的,最终还是若干人看数据拍脑袋定出来的。
西部、东北等地强降雨何时发生、在哪里发生、强度多大等为何不做预报、预警?
降雨导致的洪涝、泥石流等灾害,为何就提前预报不出来呢?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变成了事后救灾指挥部!
http://news.eastday.com/society/2013-08-20/604395.html
分析前一天副高很强,实测气温达到了39℃以上,而第二天副高仍没有减弱的迹象,再加上当时卫星云图上云量很少,从而作出了10日最高温将达40℃的结论。
形成个人预报意见,然后进行天气预报会商,由值班、领班、首席预报员等各抒己见,对未来天气演变充分发表意见。最后,由值班预报员综合分析、总结,提出正式预报结论,重大天气过程尚需与上级台和有关气象台的值班预报员进行电话会商。
专家表示,制作天气预报相当于一个制作产品的过程。从“原材料”、“加工厂”到“产品检验”,都是不完美的,都可能产生误差。首先,作为原材料的观测资料不全,而且会有误差。另外,观测数据会有误差,而初始观测的误差会导致后来的天气预报有很大的出入。其次,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不能完全模拟大气演变,只是近似或接近,必然存在误差。最后一个关口是“产品检验”或“后加工”,预报员根据数值天气预报的结果进行修正,而预报员之间的经验及水平会有差异。“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