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有本书,叫《说文解字》,是类似字典的工具书;现代人出了一本刊物,叫《咬文嚼字》,美其名曰规范字词用法。其实国外也有类似编辑行业指导手册,讨论英文字词在出版物中的表达方法。但仅仅是讨论,里面有很多争论,从来没有定论,因为他们知道语言本身就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能清晰表达意思就达到目的,至于是否规范和合乎语法,似乎是出版行业考虑的问题,与一般群众是没有关系的。
如同有人认为明朝后出现的“扯淡”是正宗写法,而新新人类发明的“扯蛋”则不合规范。但扯淡和扯蛋真的完全一致?用后者的新新人类似乎除了扯淡的意思之外,还有其他的思想体现在里面,你能感觉到吗?如果能感觉到,说明语感是客观存在的,语义并非语言的全部。由于本人反对这些粗俗用语,所以不再展开去讨论由此引申的“闲的蛋疼”等用法,并希望这些用法所表达的情感情绪能够有更文明的词汇所替代。
言归正传,这里谈一谈“令人堪忧”和“凯旋而归”。之前写下“令人堪忧”的时候,脑中的确还思考过,要不要加“令人”二字,加了是重复,不加仅仅“堪忧”二字则似乎难以表达强调的意味。如果写成“令人担忧”,对比“令人堪忧”,感情色彩要淡的多。此“堪”非仅仅表达“值得”等意思,更有程度副词“很、非常”的意味,“堪”字本身就是高出的土堆的意思,用来加重语气,感觉非常不错!如同“难堪”一词,如果细细体会,此处的“堪”也不仅仅是表达一个意思,更有一种意味。“凯旋而归”也是如此,如果只用凯旋,气势小了很多。我想,就是这些感情色彩的需要,才使得“令人堪忧”和“凯旋而归”如此盛行。当然,在这样使用的时候,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别扭,觉得好像拗口、重复、不规范,但不这样用似乎又不能表达感情的强烈程度。如同“空穴来风”,很多人明知是错用,但仍然愿意用。我想,这就是语言,不像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商量的余地。语言可以增减、变通、进化,只要你懂我懂,你喜欢用我喜欢用,慢慢的“不规范”也许会变成规范,君不见语言中有如此多的倒装、反复、被动、使动用法,其实就是用的多了就成了规范,就增加了意思和解释条目。
语言的规范性和纯洁性是不同的概念,有人用此转移视线和混淆概念是没有必要的。人家争论的是文明发言,避免脏话;你来个咬文嚼字,转移视线。
读书多不一定就有修养,有知识不一定就有文化。
目前科学网上精彩纷呈,风景派、风情派、学究派、科学教轮番登场,好不热闹,唯独少了科学精神。真正有思想的都渐离渐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演绎得淋漓尽致。
本来不想浪费时间写这些语言学家或许关心的问题,因为听人说人文社科领域没有对错标准,都是“一种个人观点”,于是也表达一下观点。
语言也是实践产物,有生命力的东西会融入进来并保持长久,没有生命力的调侃必将如流行歌曲,几年后为人所忘却。“令人堪忧”和“凯旋而归”究竟是经典还是流行,让实践检验吧。
两个字更简便,为何大家有时却喜欢用四个字,除了学究们认为群众文化水平不高之外,恐怕另有其他原因使然,你感觉到了吗?
现代人的本本主义思想如此严重,总喜欢告诉你这是对的那是错的;而古人则喜欢给你一个工具,对错让历史和实践去判断。把《咬文嚼字》留给语言学家和出版行业,把《说文解字》留在群众心中,用心去感受汉字中未曾明确的意思,这就是语感,是语言不同于自然科学之美。
http://www.qstheory.cn/ts/zxyd/xszlhj/201005/t20100513_29669.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843546.html
看了上面的古代大学者的话,再看看《咬文嚼字》上所载《“参差”本为乐器》文中把《说文》中上面所引的话标点为“箫,参差,管乐。”真不知道叫人说什么好了。是古文没有学好,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故意歪曲?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61475/15955604.htm
《睢县文史资料·袁家山》:“后(袁可立)凯旋而归,便大兴土木,盖吕祖庙(也称小蓬莱)以还原。”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3-08/12/c_116901985.htm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漆永祥也表示:“语言形成是大浪淘沙的过程,一个词语能不能流传,要看它的生命力。有些词语现在网上很火很热,可能两周后,就没了踪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