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地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博物

博文

北极博物之旅3:极地之城的浪漫生活 精选

已有 7138 次阅读 2012-11-8 03:18 |个人分类:地理风物|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挪威北部城市特罗姆瑟的候机大厅,有一扇圆圆的,仿照轮船舷窗样子构筑的窗户,从这扇窗户向外望去,能看见碧绿的树丛和皑皑的雪山,与山脚相连的,是烟波浩渺的挪威海(北冰洋的一部分)。这个城市,以前曾是北极探险的大本营,著名探险家阿蒙森的雕像就屹立在这里,因此被称作“北极之门”。而这扇窗户,我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北极之窗”。原因不仅仅是能望见北冰洋,还因为我曾看到许多前往北极科考的前辈们在这扇窗户前留影的照片。于是乎我也未能免俗。强拉上此行的队友——大连理工大学的冰物理学家李志军教授,请他帮忙为我在这扇窗前留影。像照完了,李老师让我也为他捏一张,我问:“您不是有在这儿的照片儿吗?”,他说:“呵呵,我们‘做冰的’每年都是冰天雪地的时候到这里来,看见这窗户里的树叶儿是绿色还是第一次,回去也学你们做个生态学上的对照吧!”
   不管“北极之门”也好,“北极之窗”也罢,虽然特罗姆瑟的纬度是69°20’,地处北极圈(北纬66°34’)内,但在今天,作为普遍意义上的北极探险大本营,已经成为了历史,前往北极的人不过多在此转机罢了。随着科考条件的不断进步,真正北极大本营的纬度早已迁移到北纬78°,就是我们飞机行程的终点——斯瓦尔巴德群岛的首府朗伊尔宾城(Longyearbyen),我们将在那里登船前往真正的极地。

   一个多小时的飞行,便到了朗城。下了飞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忙换上羽绒服。在这里,虽然天气好的时候阳光明媚,正午的最高温度总徘徊在10℃左右,但这里会刮起一种能带走你身体大部分热量的“微风”(风力不大),那是从极寒的冰川上吹过来的,能让人冷透心腑。
   如果说,首府应该是一座城市的话,朗城倒更像个小镇。它坐落于一条冰川峡谷的末端,城市沿山谷而建,山谷中有条冰川融成的小河,为城市提供了充沛的淡水,小河最终流入一个风浪平静的港湾,港湾的水很深,是大船极好的避风港,搭载我们去近极点海域考察的5000吨级破冰船奥特留斯号就停泊在那里。靠近海的一边平坦而宽阔,“市中心”就在那儿,沿山谷顺着唯一的主干道向山上走,房屋沿干道两侧而建,越往上越少,最终在4公里处的河床上消失。因此,坐在大巴车上看朗城,不到10分钟,你就能从“市中心”逛到“郊外”。逛这一圈儿下来,你就会发现,这里的房子都是彩色的,红的、蓝的、绿的、橙色的、白的......,之所以这样做,据说是因为这里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半年白天还好过,而漫长的黑夜,人们居住在单一色调的城市里,心情就会变得异常的沮丧,使人常常想自杀或得精神病,把房子油漆成彩色的,心情就会好些。这不是骇人听闻,特罗姆瑟因为也是每年有半年时间的漫长黑夜,因此成为全球自杀率最高,精神病人最多的城市之一。

朗城码头和停泊着的客轮
   这个城市虽小,但也“五脏俱全”,餐馆、医院、邮局、学校、宾馆、超市种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大部分都聚集在“市中心”一带。此外,还有一个博物馆和一所大学。博物馆和大学建设在一座全城最大的建筑里,这个建筑物坐落在海边,是一栋奇怪的,呈不规则几何形状的暗红色大屋,初次见到它,总感觉是电影公司把《异形》里的那艘巨大的商业宇宙飞船停泊到了这里。
   大学外停泊着许多自行车,这样的代步工具能让极地的环境保持清洁,想知道今天大学里到底有几个人在里面读书其实很简单,在朗城做客,你首先要学会的规矩就是要进屋脱鞋,因此,你只要在大学的入门口数一数一共有几双鞋就能知道准确的人数了。包括宾馆和旅馆,所有住人的房屋建筑里面,一年四季都烧着热热的暖气,因此,即使没有带拖鞋,光着脚在里面走,也不会感到冷。




   商店,一般都是为夏季的旅游者(夏季会有一些来自世界各地到这里领略极地风情的度假者)到此一游而准备的,因此准备了很多的特色商品,如户外用品、服装,旅游纪念品,皮毛等等。


   邮局也很“景区化”,出售白熊图案的邮票、邮折和明信片,并且可以加盖北极的邮戳。

   如果想吃饭,宾馆的餐厅和街上的酒吧间也会提供具有俄罗斯和挪威风格的西餐,但一般都不太好吃并且特别的贵,你如果想到这里旅游的话,建议你最好去住那种带公共厨房的宾馆,那里面的炊具餐具和调料一应俱全,每餐只需到超市里买些原材料,加上咱们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烹饪天分,就能获得物美价廉的味觉享受。

   
   说到这里的超市,真是个好地方,别看离挪威的本土远,但各种食品和日用品一应俱全。日用品自不必说,既有白种人用的那种加大码或“海量”装,当然也有小巧的“旅行装”。我最关心的东西是食材,这不光是因为我喜欢各地的美食,我还喜欢通过观察食材获得博物学方面的信息,比如这里的物产、农业生产情况、人群营养来源等。结果一看,几乎都是舶来品,除少量的渔业外,本地根本没有农业(因为这里太冷了!)。虽说是舶来品,但食品的新鲜程度却令人咋舌。除了西方人常吃的面包、干酪、腌肉和火腿......

还有橙红色的三文鱼肉和泛着蓝光的鲅鱼以及各个带籽的北极虾;
还有带着白霜和软毛儿的树莓、草莓和蓝莓;
还有甜豌豆、茎用茴香、辣椒、茄子、洋葱、大葱、胡萝卜、土豆;
还有被塑料纸包裹起来,像鲜花一样保护得嫩绿挺拔的蔬菜和新鲜的香味调料:青韭、欧芹、法香、罗勒、九层塔和薄荷......
   如果吃饱喝足想休息一下,这里还有俄罗斯人开的酒吧,一进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头像会令你感到亲切,这里饮料水酒一应俱全,还能够免费无线上网,怕冷的话,可以坐在屋里,如果不怕冷,还可以坐在露台上看会儿书或观赏高山上“夏日的雪景”,过一个小资情调的下午。


   好了,在为想来北极旅游的朋友介绍过“小资”生活后,最后再说说我在这里的居住环境,我的居住地点从市中心出发,沿着主干道向山上走上2.5公里,有一座绿色的小楼,就是我的住地,很荣幸,这里也是2001年中科院大气物理所高登义老师所率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住过的地方,属于那种一进去就暖烘烘,有公共卫浴和公共厨房的那种旅馆。这里,被誉为“城市的尽头”,再往上走,就没有人常住的房屋了。虽然比较偏僻,但距离朗伊尔宾I号冰川最近——冰川地貌及地表堆积物保存得较好,同时受人类活动影响也较少;地势相对较高——可以俯瞰城市、观察海鸟每日的迁飞;距离人群较远——野生动物可能经常过访;旁边有很好的极地苔原——方便观察植物,这些都是博物地理人士栖息作巢的的绝好条件,有了这些条件,我在上船前和下船后的日子将过得十分充实。(博物地理 段煦 文/摄影)
我的住地附近


博物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8-630334.html

上一篇:北极博物之旅1 :甜蜜的代价
下一篇:林间游戏:采蘑菇菜与采蘑菇药
收藏 IP: 111.193.185.*| 热度|

27 曹聪 吕洪波 刘旭霞 王继乾 陈小润 陆俊茜 苏德辰 杨正瓴 伍新燕 孙彧 张叔勇 黄晓磊 武夷山 吴中祥 马磊 肖振亚 封力军 曹裕波 孟津 何士刚 李土荣 余昕 赵斌 王桂颖 tuner shaopu caogent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