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思维模型——阅读笔记

已有 2020 次阅读 2022-5-11 17:31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思维模型
【 作 者 】(美)加布里埃尔·温伯格(Gabriel Weinberg),(美)劳伦·麦肯(Lauren McCann)
【 ISBN 】978-7-5722-3046-2
【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3

笔记

一旦你熟悉了这些“思维模型”(mental models),就可以借助它们迅速形成针对某种情况的思维图像,以便在今后遇到类似情况时运用这种模型。 


虽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但你每天都会做出许多决定。做出这些决定(无论是生活中的,还是事业上的)的时候,你会希望多做正确的事,少犯错。然而,世界错综复杂、变幻莫测,通常很难做到一直做正确的事。即使能找到正确答案,往往也是事后才恍然大悟。 


逆向思维(inverse thinking)这个概念能帮你做出明智的决策。
“多做正确的事”反过来就是“少犯错”。 


最简单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 


为了少误解别人的想法,你必须寻找增加同理心的方法,加深对别人真实想法的理解。 


守旧派就是顽固地抓住旧理论不肯放手,哪怕显而易见的替代方案就摆在面前。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在《科学自传与其他论文》(Scientific Autobiography and Other Papers)一书中是这么解释的:“新的科学真理的胜利不是靠反对者的信服和领悟。不如说是因为它的反对者终于死了,而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 


人们很容易屈服于证实偏差,很难质疑自己的核心假设。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颠覆行业现状的新兴公司都是由行业外部人士创立的,就是为什么许多科学突破都是由该领域之外的人做出的,外行人士并不深信现有范式。 


你的大部分日常决策都是靠直觉(intuition)做出的。
你的潜意识会凭借本能或根据与生俱来的知识,出于直觉自动判断该怎么做。也就是你的常识、第六感、直观感受(gut feeling),根据过往经验和天生性格对环境做出回应。
放慢脚步、质疑直觉做出的假设,刻意寻找如何以最佳方式将它们付诸实践。 


事后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技巧被称为“五问法”(5 Whys)。你需要反复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直到找出根本原因。
为了找出根本原因,你可以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 把“五问法”中的“五”可以替换成任何一个数字。 


公地悲剧源于所谓的“小决定泛滥”(tyranny of small decisions),也就是一系列出于理性的个人小决定最终为整个系统带来了负面后果,或者说是泛滥。 


凡可能出错之事必出错。——墨菲定律(Murphy's law) 


软件业中著名的“技术负债”(technical debt)正是短视主义的后果。
如果你将短期代码修复(也称为“打补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精心设计能够长期使用的代码和流程,就会积累债务,最终只能通过未来重写代码来偿还。 


“想要迅速做出决定”与“觉得需要收集更多信息,确保做出正确抉择”两者之间天生就存在冲突。
为了化解这一冲突,你可以将决策分为可逆决策(reversible decisions)和不可逆决策(irreversible decisions)两类。
不可逆决策需要与可逆决策有不同的决策过程。相比之下,可逆决策应对起来会让人更轻松顺畅。 


至少从中世纪开始,北极星就对导航起着关键作用。它的位置十分独特,几乎处于北极正上方,哪怕地球不停地自转,它看起来也像固定在夜空中。
就个人而言,拥有自己的“北极星”或使命宣言非常重要。
“北极星”是一种长期的愿景,因此,如果你无法迅速抵达,那也没关系。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又怎么可能抵达?
“北极星”会指引你做出各种人生抉择,使你缓慢但稳步地接近目标。 


人们往往会高估未来两年中可能发生的事,却低估未来十年中可能发生的事。——比尔·盖茨(Bill Gates)《未来之路》(The Road Ahead) 


每个人只能做一件事。通过严格限制“多任务处理”,鼓励人们进行“深度工作”。
这个信条背后的智慧是:大多数人会选择解决自己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
人们会去解决B+级别的问题,而不去碰A+级别的问题。A+级别的问题对公司影响更大,但也更困难。你不可能某天早上一觉醒来,突然就想出了解决方案。所以,你会倾向于把它们搁在一边。
想象一下,早上醒来,你写下今日待办事项清单,排在清单第一位的通常是A+级别的问题,但你一般会直接跳过它,去解决第二、第三个问题。如果公司里的几百名员工都这么做,这种情况就会愈演愈烈,你的公司就会总在解决B+级别的问题。这就意味着,虽然你们在成长,也在创造价值,但永远无法拿出突破性的成就。
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前,没有人会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撞南墙”上。 


重要的事通常不紧急,紧急的事通常不重要。——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 


在任何争议中,情绪强度都与涉及问题的价值成反比。 


帕累托法则(Pareto principle)有助于你找出高杠杆活动。
在很多情况下,80%的结果源于20%的努力。因此,这20%的努力必须用于高杠杆活动。 


“效用递减法则”(law of diminishing utility)。在超过某个限度后,消费额外物品的价值或效用会小于先前。 


如果你确定另一件事付出同样的劳动能带来更大的收益,那你就该马上去做那件事。
否则,你就应该继续做手头的事,因为你还在取得进展(虽然速度变慢了不少),况且暂时也没有更好的事可做。
但关键在于,你不能死脑筋地认为,世上永远不会有更好的事可做。
定期做个“头脑风暴”,寻找其他选项,确保没有遗漏其他符合“二八定律”的高杠杆活动。 


人们之所以爱拖延,一大原因是“现时偏好”(present bias)。也就是说,高估当下能获得的即时回报,低估长远目标逐渐取得的进步。与“现在”相比,“未来”在每个人心中都会打折扣。 


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维模型,确保我们不会被“适应性检验”淘汰。这就是所谓的“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
从形式上看,科学方法是一个严密的循环,包括进行观察、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分析数据、提出新理论。
你也可以通过接受实验思维,简单地将这种方法付诸实践。
最成功(且适应性最强)的人和组织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效率。 


惯性会导致你长期坚持自己的观念。像大多数人一样,你许多关于政治、宗教、社会的核心观念都可以追溯到早年的家庭生活和地域文化。最近你有没有重新审视这些观点?如果没有的话,你可能还抱有一些陈旧的观念。
你拥有的惯性越大,扭转陈旧观念的阻力就越大,也就更不可能在需要的时候接受新观点。 


许多全球系统(包括经济和天气在内)都被称为“混沌系统”(chaotic systems)。也就是说,虽然你能猜测它们的发展趋势,但无法精确预测长期的整体状态。 


谈判通常拥有多个维度,各方对这些维度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这就提供了平等交换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你放弃自己不那么重视的东西,换取自己更重视的东西。结果,双方都可以从中获益,付出自己不那么想要的东西,获得自己更想要的东西。 


大多数领域每天都会用到数据、数字和统计数据。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都在根据数据做出决策。
什么才是最好的饮食方案?要锻炼多久才算够?这辆车的安全性能比那辆车好多少?
不幸的是,这类问题通常并没有直截了当的答案。相反,几乎每个领域都存在相互矛盾的信息。
尽管存在这些不确定性,你还是必须做出许多选择。 


两起事件相继发生,或者说相关,并不意味着前者导致了后者。 


如果你手里只有锤子,那么一切看起来都像钉子。这句话被称为“马斯洛之锤”。 


能够准确预测的人往往具有:

  • 智力:脑力至关重要,尤其是进入新领域和迅速上手的能力。

  • 专业知识:虽然你能迅速了解某个领域,但了解得越多越有帮助。

  • 实践:做出良好预测显然是一种能够磨炼的技能,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强化。

  • 团队合作:只要能避免群体思维,一群人就能胜过独立的个体。

  • 开放心态:愿意向自身观念发起挑战的人,往往能做出更好的预测。

  • 审视过去:审视类似事件过去出现概率的人,能更好地评估当前出现的可能性,避免基础比率谬误。

  • 花时间:花在做预测上的时间越多,预测就越准确。

  • 修正预测:根据新获得的信息不断修正预测,就能避免证实偏差。 


将军总在打上一场仗(generals always fight the last war)。这意味着,军队会默认使用在过去或上一场战争中奏效的策略、战术和技巧。问题在于,正如美国革命期间英军的经历,在上一场战争中最管用的东西可能并不适合下一场战争。 


如何通过运用互惠、承诺、喜好、社会认同、稀缺、权威等影响力模型,提升自己的说服力,说服别人支持你。 


刺猬通常目标明确,信念坚定,存在意识形态倾向;狐狸则更为审慎,持中间立场,更有可能调整观点,更务实,更容易自我怀疑,更关注复杂和微妙之处。事实证明,虽然狐狸不会大张旗鼓地宣扬,但他们更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上述两种人都应该处于适合自己的岗位。
刺猬更适合营销岗位,能够清晰简明地传达企业愿景。狐狸则更适合战略岗位,在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迷宫中穿行。
这两类人你的团队都需要。 


如果后果微乎其微,而你对自己的决定没什么信心,那就应该选择委派。也就是彻底委托给别人,让别人去犯错,从错误中汲取经验。反过来,如果显然后果严重,而你非常确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那就不该任由下级员工犯错。 


伟大的企业建立在公开但尚未被察觉的秘密之上,这些秘密关乎世界的运作方式。
只有相信并寻找秘密,你才能超越常规,发现藏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商机。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在工作中还是找不到“亮点”,就请评判性地评估自己的岗位,并考虑转型。 


切勿骄傲自满,牢记“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持续关注颠覆性创新,尤其是那些极有可能“跨越鸿沟”的创新。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谁是每天不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749-1338074.html

上一篇:一个笔记本搞定你的拖延症——阅读笔记
下一篇:极简工作 II——阅读笔记
收藏 IP: 114.251.2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