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脸要穷养,身要娇养——阅读笔记

已有 5750 次阅读 2020-3-17 10:07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脸要穷养,身要娇养
【 作 者 】佟彤
【 ISBN 】978-7-5357-6648-9
【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 第一版

笔记

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最好的医生就是身体的潜能。”这个西医学的开创者将生命的最大希望寄托给生命本身,而不是后来层出不穷的医学技术 


胖要补气、瘦要补血。气虚型的肥胖单靠节食是没用的,而过瘦的女人则缺少女人味儿,更缺少神性。 


所谓应激反应,就是身体在遇到强大的创伤或者巨大的情感变化时,为了维持生命,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而出现的一系列复杂的防御、适应性反应,以应对突然到来的打击。
具体地说,就是身体为了应对特殊情况,将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能最快供能的糖,以保证应激状态下身体的能量供应,这个时候,蛋白质是首当其冲地被调动出来作贡献的,身体将自身的蛋白质转化为糖。但是你要知道,蛋白质就是人体的支架,这种应激反应时动用的物质就是维持我们形态,甚至是体面的“支架”!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遇到精神打击之后变样了,那种状态不是减肥或者锻炼之后的消瘦、紧致,而是要用“憔悴”、“脱形”、“脱相”来形容的一种病态


欲望 - 实力 = 上火
如果你的欲望很多、选择很多,多到超过了你的实力,你就会着急上火,就要体会所愿不遂的痛苦。其实,折磨你的,让你不痛快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不切实际的欲望和选择。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首先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给自己设定实现不了的目标 


萨特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我爱你与你无关。”意思是“我爱你,与你爱不爱我无关”。
爱一个人的时候要有爱的能力,能欣赏对方,但不依附于对方。 


如果你干了这么多年,别人一把将你做的事情拿走,你就不能活命了,说明你这个人还不够成熟,之前你的成功只是偶然、侥幸。 


“天癸”就是女人的月经,之所以绝,无非是人老了,脾气虚到了无法提供化生气血的物质,这个“绝”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黑眼圈、痛经、神经性头痛,这些都是女人的常见病,都是女人最容易出现瘀血所致。女人瘀血或者因为虚,或者因为寒。 


凡妇人之病,多是气血郁结,故治以开郁理气为主,郁开气行,而月候自调,诸病自瘥。
男人懂得人生的哲学,而女人懂得人生”。懂哲学的男人往往是超脱的、务虚的,纸上谈兵,他们不真正过日子;懂人生的女人是入世的、务实的,她们打点每天的柴米油盐、人情世故,琐碎而多事,这就使她们比男人敏感、多虑,这些心理、情绪上的变动,也多了生在气上的疾病。 


中医讲“久病必虚,久病无实”,意思是,只要是慢性的、反复发作的,都不是“上火”所致,缠绵的病情拖成久病时,火力已耗竭殆尽,人已经很虚,此时如果再一味“去火”、“排毒”,只能再次克伐身体的阳气,使虚寒加剧。
对女人来说,保温就是一种最重要的保养,而且是诸多保养办法起效的先决条件。 


能迅速美白的一般都是毒药。 


最容易伤害皮肤的是平时常态生活中的日晒。
抹防晒霜的时候人们往往达不到厚度。医学上在测SPF值的时候涂得很厚,面部的每平方厘米要2毫克,涂抹出来的效果几乎和日本的艺伎一样,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所以防晒指数很多时候并不能如实体现。


“肝郁”的发热也和体内有热不同,体内有热的时候人会想喝水,而且喜欢喝冷水,但这种肝气郁造成的热是郁热,人不会喜欢喝冷的东西,而且能感到自己的热被郁住了。 


长皱纹是因为你的身体不会用水。“渴了才喝水”是很多人的习惯。但是,人感到渴的时候,已经是身体缺水到了一定程度。
水的味道、成分也不过是为了督促你喝够水。
如果你是个胖人,茶水就更好,在补水的同时茶叶本身的消脂功效也可以兼顾到。咖啡也不错,糖和伴侣都会增加额外的能量,而咖啡是可以增加人体代谢的。
如果你是个瘦人,可以喝蜂蜜水。 


老年人总是容易口渴,身体偏虚的女性很多也是和老人一样的气虚、阳虚体质,往往是因为阳虚无力化水为气才渴的。很多温补的药物比如汉代张仲景的“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李东垣的“补中益气丸”都是适用的。 


五汁饮:麦冬汁、芦根汁、荸荠汁、藕汁、梨汁。可以用姜汁调和五种鲜品的凉性。
制法:荸荠10个,藕半截,梨1个,把这些榨汁,将麦冬、芦根煎汤后与鲜汁兑在一起就可以了。
主治:从鼻腔、嗓子到皮肤都有燥热的表现,对发烧有善后作用,也可以用在春秋干燥季节、皮肤干燥的人。 


很多慢性胃病,比如十二指肠溃疡的人,真的是吃了几年的烤馒头片而病症大好的。因为面的性质比米温,烤过之后更温。 


养阴清肺糖浆
春秋干燥季节呼吸道感染时常用。只要感到口干,嗓子发干,甚至皮肤也开始发干,就可以用。春秋季节,特别是春天,特别是干燥的北方,这个药应该家里常备。 


一般情况下,每天在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晚上就寝前,这4个时间段是“最佳饮水时机”。如果这一天出汗较多、运动了或是洗澡、做桑拿了,更要及时补充水分。 


人一出汗,肺气就宣开了,把水液封闭在体内的毛孔也随体温的升高而舒张了,水汽散出去,你的浮肿也就减轻了。 


张仲景“五苓散”的精华所在,就是其中除了猪苓、茯苓、泽泻之类的利尿药之外,还有一个桂枝。桂枝是做什么的?就是温通阳气的。
这个人之所以喝多少尿多少,就是因为没有阳气去蒸化水液,所以一边是水液原封不动地尿出去,一边是怎么喝水也解不了的口渴,关键是喝进去的水根本没被身体所用。
对晚上喝点水就眼睛肿、脸肿的女孩子,其实不是喝水多的问题,而是她们体内的能量没有蒸化水液的能力,这个时候要用桂枝来帮助。 


冬天人体的消化功能是很强的,夏天消化不了的东西,到冬天都能消化掉,正是通过食补改善体质,改变疲劳状态的大好时机。 


脾是“后天之本”。之所以把脾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因为对中国人来说,脾气是中国人或者说黄种人这个人种的薄弱环节。 


腹部保温=全身排毒
腹腔、盆腔的血液占人体血流的70%左右,等于是个人体的大血库。而且盆腔血管有个特点,血管壁薄,弹性小,所以流到这里的血液速度会减慢。这个时候,如果盆腔或者腹腔再受凉,血流的速度就会更慢。
血流变慢了,毒素的清除速度自然也变慢,毒素瘀积就在这个基础上发生了。
从力学角度上讲,仰卧的时候,盆腔血管的压力低于站立,侧卧位的时候,压力就更低,古人提倡的“卧如弓”姿势,就非常利于改善盆腔血液的瘀滞状态。 


中医讲:“瘦人多阴虚”,“瘦要补血”。至于胖人,则是气虚为多了。气虚就是功能不足,不能代谢掉包括脂肪在内的废物,所以真正的减肥不是泻肚,而是补肾补脾的“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代谢综合征”在中医里一般认为属于“痰湿”,成因还是因为人衰老了,变虚了,营养物质吸收不了,运化不好,停在体内成为了脏东西,这就是所谓的“痰湿”。
三子养亲汤芥子、紫苏子、莱菔子。之所以叫“养亲”,是因为当初是开给老人的,“亲”是指老人,人老了才会代谢缓慢而生成痰湿。 


减肥菜品两种:

  • 萝卜丝饼:
    象牙白萝卜半根,玉米面1两,鸡蛋1个。萝卜擦丝,用热水焯一下去掉萝卜的辣气,鸡蛋打入玉米面中,将萝卜丝适度挤掉水分与蛋面搅匀成糊状,加盐和鸡精调味。电饼铛里少放或不放油,预热后将面糊倒入成饼状,调到“大饼”档,盖盖子至铃声响,萝卜丝饼就做成了。

  • 鲫鱼萝卜汤
    鲫鱼500克,去内脏洗净。萝卜(象牙白、白萝卜均可)500~1000克,擦丝。鲫鱼和凉水一起下锅同煮,这样煮出来的汤是白色的。汤开后下萝卜丝,开锅后开盖,使萝卜辣气蒸发,煮至萝卜丝烂,加2勺黄酒,再开就可出锅,加盐、少许鸡精调味即可。 


“六味地黄丸”解决的是阴虚,适合吃这个药的人一般都偏瘦,而且手脚心热,严重的有盗汗。
当你的阴虚很突出地表现在了眼睛、耳朵上,眼睛觉得干涩,耳朵总是像蝉叫一样的鸣响,就更适合吃“杞菊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则是在“六味地黄丸”补阴的基础上,针对这些人夜里睡觉的出汗问题,这种汗都是醒了之后发现,衣服、被子是湿的,因为好像是偷偷出的,所以叫“盗汗”,如果出现盗汗就是典型的阴虚。
补阴药的起效速度要比补气药缓慢,至少要在吃了一两个星期之后才能感受到明显的疗效。 


糯米“暖脾胃”、“补中益气”,发酵了的糯米又增加了热性。身体消瘦的,阴血虚的人,是很容易出现血瘀的,醪糟的这点温性正好能和缓驱散瘦人身体中的寒气,防止进一步的血瘀。 


还有一种“神经性头痛”,性质比较剧烈,而且头痛的部位比较固定,除了随着静脉搏动一跳一跳地痛,可能有的病人还有一些针刺感。再看她的舌质,一般都会偏暗,甚至是紫暗的,仔细观察,舌头上面还有瘀斑,面色也发暗,严重的皮肤都显得比别人粗糙,这就是血瘀导致的头痛了。
可以在头痛没发作的时候就开始吃“血府逐瘀胶囊”。
在吃这些活血化瘀药的同时,一样要注意保温。 


失眠很常见,在女人更常见。“劳筋骨”是最好的安眠药。 


长期的失眠肯定使人疲惫甚至虚弱,面容憔悴,很多人会因此去找补药吃,以为这种保养能补救一下,但这往往是错误的,因为这种人不是真的虚,所以不能通过补来解决,反倒应该用清的办法。
心清了,睡眠好了,疲劳、虚弱自然减轻。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749-1223914.html

上一篇:工作就要日清——阅读笔记
下一篇: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阅读笔记
收藏 IP: 1.202.186.*| 热度|

4 杨金波 吴斌 赵志宏 夏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