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经济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indlight 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欲望,三个变量互相制约和发展。

博文

医改文章系列:假如我是发改委药品价格管理者

已有 3285 次阅读 2011-3-29 17:50 |个人分类:思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人员, 中国人, 经济学家, 不差钱, 药品降价

赵凤光
刚看金兄一文,看到一词战略抓手。
突然想再说几句关于药价改革的话。
没有SCI之前,中国人好像不太会比较科研人员的成绩,听说都是熟人社会,关系社会,同行介绍的。
没有GDP之前,中国人的政府官员好像不太会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听说都是看菜篮子解决如何等等。
没有发改委药品降价之前,好像中国的医疗真的不贵,中国的看病真的不难。
以上几句是戏言,但老百姓心中有杆秤,经济学家眼中也有个指标,不知统计学家眼中的问题如何。
今天假如让我来做发改委药品价格管理者。我能做什么?
看病难,看病贵的战略抓手在那?
宏观经济有个经典的结构分析结果,除了大家熟知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之外,以及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结构来说应远高于一二。对人的一生花费也有结构性分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生所赚的钱和所花的钱是差不多的,而所花的钱从大数上来说,也不外乎,吃穿住行玩等。
可以说基本矛盾永远是基本矛盾。不差钱理论已经深入人心,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结论。
还有人们常说的三座大山,医疗教育住房。此三者占据了结构性支出的大头,所以几乎是所有人都对此感觉压力很大。回到今天的问题来说,一个发达社会,一个现代文明,一般人在医疗上的支出应该是多少。就我个人所学,越是现代国家,健康医疗在人的一生中支出比例应该更高,这样才能体现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车再多,正常大多数人,一人一辆足以。房再大,一人几十平米足够了。再想多学,人生80岁能在学校学30年?但健康却是一辈子的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看病贵在宏观尺度上在人生周期中,在GDP结构中,应该是一个上升趋势。不能为了说看病贵,就要去抓降价,这个逻辑上就是一个先天缺陷的。
看病贵,不应该是一个社会整体的解决目标,但应该是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应该是让病人不要因病返贫或因经济原因而放弃生命的权利,这点来说战略抓手应该是保险制度整体的公民健康保健和管理体系,而不是很容易统计的,降一次就可以算出降一百亿的简单药价管制。这不应当是国家管理者可以偷懒的借口。
如果我是药品价格管理者,我的任务是做好宏观角度的资源分配,充分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改善有限的资源,使其能提供更多的的有效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做好各种制度建设,在公平和效率上同时改进相关健康保障制度,能让国民期望寿命提高一岁,而不是药品价格每年下降几百亿。同时也做好欲望的各种节制和管理工作。这是医改战略抓手所在。
 
 
 
 
 
zt
为什么应对大龙华片区战略定位进行研究

作者:jincheng918 提交日期:2011-3-29 7:21:00
  “特区一体化”这一对深圳具有战略抓手意味的工作,据说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之中,市政府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并且确定了民治和坂田街道两个所谓“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然而发改部门的习惯和风格是,是把一个庞大计划分解成若干项目或任务,落实到人,这样固然有利于把工作抓得实,但也会出现战略意图如何清晰化的问题。
  就特区一体化来说,既是从经济到社会到文化到行政体系等全方位的改革、创新与对接与投资的具体工作,但却也是深圳未来五到十年的城市发展战略,整个城市借此进行战略布局运作的意图很明确。因此“特区一体化”这一战略不应在操作中“碎片化”,反而应处处体现出战略意图。
  因此我对把民治、坂田确定为两个“先行示范区”是感到诧异的,因为真正应确定为“先行示范区”的不是民治、坂田两个街道办这样的行政单位,而应是龙华-坂田片区(包括民治、龙华、大浪、坂田四个街道办)整个城市组团。该城市组团原作为深圳的“中部组团”,事实上是原特区外最为接近福田中心区的片区,在“特区外扩”之后,它是原深圳特区内所谓“主城区”功能外扩的最直接组团,加上“深圳北站”这一战略性基建设施的加持,因此必然成为深圳“特区一体化”的急先锋(这一点从“特区一体化”之后房地产投资者最先炒作龙坂片区房价与关内接轨即可获得明确证明);而“民治”、“坂田”两个街道办只不过是两个行政单位而已,很难用行政边界来分割一个共同融合的城市单元。
  所以事实上需要把整个“龙坂组团”确定为“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并以“深圳北站”这一高铁枢纽作为战略思考的主轴,对这一组团进行策略性的概念规划;在此“策略规划”基础上,重新确定这一组团的区域定位和产业定位,划定多个产业功能区和城市功能区,之后对每一小单元功能区的“法定图则”进行修订。如果有必要的话,需要对整个城市组团和其各个局部进行行政区划的调整。
  然而现在规划部门只出台了一个应急性质的《深圳北站周边地区规划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站立在6年之前所订立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多个实施项目计划。这是不够的,或者说站立的基础是有问题的,因为随着深圳北站这一高铁枢纽成为现实,它必将重塑整个组团的城市功能,而6年之前对高铁这一新的城市战略设施形塑城市功能的深度显然是认识不足的。
  事实上,由于深圳北站成为珠三角东岸最重要的高铁枢纽,它将带来此一城市组团大量的人流、物流集聚,并有望成为国内和大区域内商贸活动的桥头堡,因而成为深圳辐射粤东甚至华南地区的重要依据,这一城市组团的功能绝不限于深莞惠地区,事实上它应在整个华南大区域内寻求定位。何况,未来这一组团的人口规模也绝对不会维持现在的水平,可以预见将有一个人口在此组团内集聚的过程。
  因而在应急大运会的需要,尽快确定北站附近地区的临时性管理体制的同时,更为急迫的一项任务,其实是按照前述思路对整个龙坂组团进行重新的策略性概念规划,重新确定其区域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
  我因此建议“特区一体化调研基地”首先开展这项研究工作——“龙坂组团城市功能定位策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厘定“深圳北站”的管理体制、拿出整个梅林关地区的城市整理计划(这其实也就是在城市功能上建立“龙坂组团”与“福田中心区”的内在联系),以及确定民治街道办在此中间的工作任务、优先次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42-427626.html

上一篇:选择高中的理由,运动健康第一
下一篇:作为学员或校友,你会为科学网大学捐款?
收藏 IP: 183.62.141.*| 热度|

5 杨月琴 谢鑫 李毅伟 杨华磊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