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扁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hejiang 崇山峻岭中的一滴露珠

博文

闻一多长孙闻黎明逝世,愿逝者安息,精神永驻,风范长存!!

已有 6743 次阅读 2022-1-3 20:47 |个人分类:云师学者群|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刚刚还在整理上一个博客,看到闻黎明先生主持的《西南联大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下一秒翻看微信,看到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发来的噩耗:“和大家报告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刚刚得到消息,闻黎明老师今天上午突然离我们而去,在此先告知大家

愿先生安息,精神永驻,风范长存!!

WenLiming2.gif

在此略书其生平事迹,以示在天之灵:

u=4285880277,429694825&fm=253&fmt=auto&app=138&f=PNG.webp.jpg

      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长孙,闻一多先生次子闻立雕之子闻黎明离开了!!享年72岁!

      闻黎明,1950年9月生(2022年1月3日仙逝,享年72岁),湖北浠水人。学术专长中国现代史,现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197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77年9月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任日本庆应义墪大学访问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近代史所思想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河南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全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闻一多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闻一多研究动态》主编。著有《闻一多传》(中日文版)、《闻一多年谱长编》、《闻一多画传》、《爱国民主斗士》、《西方民主与近代中国》(合著)、《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的八年》(中日文版)、《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子――西南联合大学的抗战轨迹》等。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190111_a65ad28c5848449686524156.jpg

src=http___upload-images.jianshu.io_upload_images_9838068-54c4fc9907c25e39.jpg.jpg

闻黎明和他的爷爷闻一多先生,都以西南联大有着不解之缘!

悼念闻黎明,不禁想起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不禁想起澳门回归主题曲,七子之歌“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 我要回来 回来 ————”,不禁想起著名的“一二一”运动,想起西南联大那艰苦岁月!!!

src=http___www.kunming.cn_news_upload_resources_image_2018_08_14_149086.jpg&re.jpg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q_70,c_lfill,w_300,h_200,g_faces_images_.jpg


src=http___xw.kunming.cn_upload_resources_image_2018_08_14_149087.jpg&refer=ht.jpg


u=542429181,904006335&fm=224&app=112&f=JPEG.jpgimage.png


3e9d280fc5c52626_b.jpge850352ac65c1038c5623800ba119313b17e89d0.jpg



附闻一多先生的七子歌:

七子之歌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6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8,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10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广州湾

东海和硇州是我的一双管钥13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九龙岛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地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地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1-2]

src=http___photo.renwen.com_7_51_705190_1355742607409613.jpg&refer=http___phot.jpg


闻黎明先生纪实介绍:


17岁那年,闻黎明被下放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劳动锻炼,别人下兵团带的全是红宝书,他也和别人一样带几本红宝书,不过,除此之外,他还暗中带了不少古籍。每天晚上,当人们已经入睡后,闻黎明在那昏暗的煤油灯下,开始了对屈原的作品《离骚》的研究与注释。屈原的伟大人格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73

闻黎明结束了兵团的劳动锻炼以后,被安排到新疆大学化学系当一名实验员。当化学实验员对他来说,是一项非常陌生的工作。然而,闻黎明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之刻苦精神,很快就成了一名出色的实验员。并且还凭着自己的摸索,学得了一手修理天平及其他化学实验仪器的技术。在当实验员期间,闻黎明仍然没有忘记对自己热爱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同时,只要一有空,他就跑到中文系去听课,尤其是古代文学课,几乎是每堂必听。

1974

闻黎明被送入北大历史系学习,虽然没能如愿进入中文系,但是,他总是在学完历史专业的课程后,埋头于学校的图书馆,攻读古籍,还抽时间到考古系或中文系去听古典文学课。在学习中,如果遇到有弄不懂的问题,常常在星期天上老师家去找麻烦

1977

闻黎明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工作。在这里,闻黎明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之中,他参加了祖父闻一多的遗著整理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闻一多年谱长编》、《闻一多传》、《爱国民主斗士》等。

 成名之后

闻黎明作为名门之后,丝毫没有那种人们常见的矜持和优越感。他之所以在人生道路上能够取得可喜的成绩就在于他有着一个崇高的志向一直在鞭策着他,这就是要走爷爷的路。闻黎明告诉记者,少年时代的他就决定了这个志向,他要像爷爷那样,一身正气,以爷爷的爱国情操及治学精神为楷模,踏踏实实地去干自己的事业,走自己的路。

文革期间

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江青等一伙人曾攻击闻黎明的祖父闻一多,说他是月薪拿400多元的资产阶级的教授,并指使当时的梁效写作组准备写文章对祖父进行批判,闻黎明告诉他们,毛主席、周恩来对爷爷曾作过极高的评价,何况他们的极高评价也是符合历史的。这是历史定论,任何人都不可能推翻。江青一伙碍于毛主席对闻一多的评价,因此才没敢动闻一多,也没敢动闻黎明。

文革中,闻黎明在北大历史系学习期间,江青身边有一个女秘书,此人曾在清华大学当过打字员。这个女秘书的父亲当时是解放军某部队一位高级首长。这个女秘书的表哥与闻黎明是熟人,便想将他这个当秘书的表妹介绍给闻黎明作对象。闻黎明一听说此人在江青身边当秘书时,便摇了摇头对那位女秘书的表哥说:我不敢高攀!接着又补充了一句说:这可是高校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人问及此事时,闻黎明回答说:如果那时真的高攀上了,那就可有好戏看!应该说,闻黎明对这位女秘书倒没有什么反感,只是出于江青一伙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胡作非为而恨屋及乌

来源,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7%BB%E9%BB%8E%E6%98%8E/2328397?fr=aladdi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4141-1319438.html

上一篇:云南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统计分析
下一篇:我校杨培志研究员研究成果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收藏 IP: 183.224.7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