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9-30日,是清华大学106周年校庆日,校内有许多精彩的活动,包括一些学术报告、图书馆开放及 博物馆展览、文艺表演等。作为游客笔者29日参观了一些活动,用照片记录下来,图文解说如下。
1、二校门后、大礼堂对面“校友签到处”
2、笔者最感兴趣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内举办的“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特别是其中一些有关科学家的手札(同时展出的还有别的展览,校友免费,游客20元,其他展览可参考该馆网站:http://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
3、金邦正(早期“中国科学社”的创立者之一,后任清华学校校长)1922年送还赴美考察学务余额及单据致当时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的信。
4、时任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物理系的施士元致信注册组告知一学生的论文成绩。
5、1949年梁思成致北京聂荣臻市长的信(为复制品,原件在台湾展出)
6、1935年钱学森赴美前给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的信
7、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在1985年纪念沈括逝世890周年大会上发言稿手稿
8、放一张非科学家的,胡适一封有趣的信。此信是1929年胡适写给友人陶孟和长女的信(原件在台湾展出)。
9、该展览涉及许多科学家,可以在下图中看到。展览有各信的对照文字(有的是部分),省去了辨识困难,只是该馆灯光设计不佳。展览持续到今年9月。再“爆料”一则:展览中有吴宓1944年给徐震堮的一封信提到“今昆明之师生,无不以兼职得钱为急务,或营商投机,或卑于市侩,无人真心在学问道德,亦无人愿听我辈讲说,比之二十年前东南人物风气,真有九渊望天墀之感”。展览说受当时经济压力影响,大学风气也受到污染。真相如何?还有待史家解说。
10、图书馆老馆大库29、30日面向公众开放
11、大库内的书架
12、大库内当年的“教授桌”,这张标记是杨绛当年用过的(旁边有一张杨绛当年在该馆读书的照片,照片显示编号是212,而这张编号是216,问旁边志愿者,云那张抗战后找不到了,这张杨先生当时肯定用过,故代之)
13、有关中国古代数学史的一些早期文献
14、志愿者在讲解当年美国人设计的书斗(楼层间运书用,仍在用)
15、著名物理学史专家、玻尔研究专家戈革先生的藏书(他是清华校友,捐给了清华,没在大库内,在老馆二楼另一个阅读室内,根据规模,感觉是他的部分藏书)
16、老馆二楼自习室一瞥
17、逸夫馆二楼一瞥
30日(周日)仍是校庆及校园开放日,有兴趣而且路近的朋友可以到清华体验下。还有许多精彩的活动可以一饱眼福!
简单对比下清华大学校庆系列活动与伯克利的Cal Day(校园开放日,见笔者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1927-971134.html,笔者觉得清华大学的校庆日以后可以改为校园开放日,面向校友也面向公众,影响范围可能更大),从内容上看,两校都比较丰富,包括图书馆等,都实现面向公众开放及办一些特藏类展览。但清华大学科学类院系或实验室活动面向公众开放得范围不如伯克利(尽管清华大学也开放了生物标本馆,30日开放,笔者还未参观到);组织方面,两校主要靠学生志愿者,参观、问询都非常方便,这可能是所有高校最值得信赖也最宝贵的资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