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科研管理的需要,现在几乎每个高校都制定一套本校的学术期刊目录,目录中规定了不同档次的期刊,用于考核部门及个人,以及研究生培养,奖励一般也和该目录紧密挂钩。虽然将老师发表的论文和不同等级期刊挂钩有很多弊病,难道低影响因子期刊就没有一流论文?但是确实也没有更好的管理办法,所以只能如此。
首先,高校的水平决定学术期刊目录的总体制定。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对期刊目录的要求不一样,国内一些高水平的985、211高校,已经开始向国际水平看齐,一流论文只认可SCI、SSCI中的权威期刊以及国内的权威期刊,并且普通核心期刊的数量也开始限制,目的只有一个,逼师生论文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普通的211高校,论文目录的要求相对低一些,同等级别的期刊,期刊数量也会多一些,这种做法是对的,一味追求高水平的期刊,有可能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也就是说,A类期刊论文一年全校也没有几篇,很多学院更是“光头”。当然,再往下的高校要求会更低,一些高校也会认可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中的一般期刊。至于一些纯粹教学型高校,包括一些民办本科院校,也有可能对期刊目录不作要求,不过这样的高校似乎不多。
其次,不同的学科特点会影响高校的学术期刊目录制定。许多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校,可能没有某些学科,对于这些学科的学术论文,即使发表在较好的期刊上,有的高校也采取低估的方式,视同普通核心期刊。而重点发展的学科,期刊数量会明显增多,级别也会有所提高。比如会计学方面比较强的高校直接将《会计研究》定位为A类期刊,而一些财经院校因为没有图书馆情报学专业,即使论文发表的《中国图书馆学报》,也视同普通核心。
第三,本校刊物一般会占有比较有利的地位。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学报,有的一本,有的几本,一些名校更是主办了许多学术期刊。通常为了办好这些刊物,高校会将自己办的刊物放在学术期刊目录中,并且等级也相对占优。
第四,老大效应。浙江大学是浙江省的老大,和省内其他高校的水平领先很多,因此浙江省内高校的学术期刊目录往往要重点参考浙江大学的学术期刊制定标准,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
第五,动态效应。高校的科研水平总体上逐渐提高的,随着高校水平的提高,原有的期刊目录和分级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科研管理的需要,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总体上,要求是越来越高的。
2014.2.25 俞立平 于宁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