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再谈经济数据挖掘

已有 4606 次阅读 2012-7-6 22:50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经济学, 数据, 挖掘

         在规范的经济学研究中,经济学研究步骤大致如下:

        1.提出问题;

        2.建立模型; 包括(1)设定行为假设、(2)建立理论模型、(3)导出假设。

        3.进行统计检验;

        4.得出结论;  

        5.提出对策建议

        这似乎变成了一个严格的规范,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些经济学论文,很少有按照这种套路写的,为什么呢?

        在经济学高速发展阶段,我们会面临很多问题需要思考,不断地会出现一些新的经济理论,当然这些理论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就是研究假设。随着经济学的日趋成熟,提出新的假设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死抱着上述套路不放,是很难有所突破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学的初学者而言,比如硕士生或者博士生,面临的困难可能很大。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经济数据挖掘作为其中一种研究方法,提供了一整套方法和工具。其步骤总结如下:

        1.提出问题;

        2.根据现有的经济理论,分析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寻找相关变量;

        3.通过经济数据挖掘工具,系统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4.对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必要的话,采用模型进行进一步研究。

        5.结论和政策建议。

        当然,统计调查也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测度评价也是经济学方法之一,文献综述也是经济学方法之一,政策研究也是经济学方法之一……不要太拘泥于某种固定模式。

        经济数据挖掘绝不是简单的“榨取数据”,中国经济学界存在的问题不是数据被“过度榨取”,而是数据“榨取不够”和“错误榨取”,所谓“榨取不够”,是研究方法不够系统,一套数据可以有多种研究方法,应该系统运用,综合得出结论,而不是管中窥豹,只采用一种方法进行研究。所谓“错误榨取”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们的经济计量方法,被错误应用情况很普遍,前几年开会碰到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的王教授,他说我们目前的实证研究方法,90%都存在模型应用的缺陷甚至错误,我想实际比例或许没有那么高,但问题很严重是肯定的。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重点考虑,因为经济学和自然科学不一样,自然科学的实验可以重复进行,但经济学的数据很多是无法重复的,因此经济学数据就弥足珍贵,如果不做充分研究,太可惜了。

        我想,质疑“榨取数据”的学者如果是经济计量领域的专家,这无可厚非,实际情况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发出这种声音的可能是对经济计量只有粗浅了解的学者。就相当于一个医学的院士,就通货膨胀问题在公众面前发表看法,一个铁路交通方面的院士,就职工退休年龄接受记者采访,都是不足信的。

 

                                2012.7.6  俞立平 于宁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34-589608.html

上一篇:祝贺IBM收购SPSS
下一篇:自己动手维修THINKPAD T400电脑风扇
收藏 IP: 220.189.28.*| 热度|

4 李伟钢 曹聪 朱晓刚 赵凤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