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不需要提供什么代表作了,所以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通常情况下,代表作提供一般是3-5篇论文、著作等成果。
通常情况下,国内学者会根据期刊的级别和影响力来提供代表作,但这种做法能代表作者的水平吗?我说不一定,比如我在《Journal of Infrmetrics》、《Scientometrics》发表了3篇论文,但我自认为这并不能代表我的水平,这种水平的论文中文论文我有几十篇。相反,我多年从事技术经济的研究,关于计量模型方法论的一篇论文,发表在一本普通的CSSCI期刊上。我从事科技评价领域的论文,关于客观评价方法集大成的一篇论文,投稿3年多,直到最近才收到录用通知,也是一本普通的CSSCI期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许与我从事研究的特殊性相关,我从事两个方向的研究,均侧重方法论的创新,论文也是侧重方法论,而投稿时,关于方法论的杂志偏少。另外,从大同行角度,审稿专家可能根本就没有看懂我的东西,认为该领域其实没有创新。总之,我的论文精华没有闪光,如果选3篇代表作,2篇是普通CSSCI论文,我自己也没有这种勇气。
权威期刊和重要期刊发表的论文,有的可能是因为选题好,有的可能是因为计量模型好,有的可能是政策建议好,但并不是说,每篇论文就一定很优秀。而普通CSSCI期刊论文,其实也蕴藏了大量的精品。当然,普通CSSCI论文的平均水平一般低于权威期刊和重要期刊。
在SCI、SSCI论文日益重要的今天,如果有SCI、SSCI论文不提供,而提供一些普通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恐怕一定也是出问题了。
以刊定文固然不可,但是在大同行评价情况下,不以刊定文,那么评审对象的风险其实更大,除非在专业比较窄的领域,小同行评价才能根据论文本身的质量来进行评估。
所以结论是,选代表作还是要以刊定文,尽管不是你水平最高的论文。
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根据论文的质量提供代表作?首先必须做到的就是在科研中不能有浮夸风,不能有急躁情绪,听前辈讲,80年代是中国大学科研氛围最好的时候,我不敢妄加评价,感觉现在不够。
2017.3.27 俞立平 于宁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1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