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国林
2023年11月20日上午九点,受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美国波士顿大学曹天予教授带来了题为“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框架——以物理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例”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号楼)301B室举行,报告会由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所长吴国林教授主持,罗栋副教授为与谈人。相关老师和博士生、硕士生同学参加了报告会。本次报告会属于第十五届哲学工作坊内容。
曹天予教授在报告会一开始他就首先强调了“基础思维”和“基础框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他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研究为例,说明了爱因斯坦的基础思维对他的科学研究具有奠基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强调科学研究都是类似的,只有从基础思维出发才能推出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所有科学研究都要首先明白研究内容是什么。随后,曹天予教授就物理学、认知科学、经济学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物理学研究要注重基础思维首先必须从科学史研究出发,因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是历史性的。即从事物本身存在的来源出发,研究其之后衍生的一系列理论结构,例如要研究新形态的量子场论,就要理解量子的起源和量子的框架,这些有关量子的基础思维有利于解决量子科学研究方面的困惑。第二,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联系非常紧密,需要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区别与联系。他表示认知要和生命联系起来,有生命才有认知,生命和认知是不可分割的。人工智能的本质在于其内在包含的计算机“算法”,人类智能也是有一定“算法”的,要研究认知科学就得从认知科学研究基础出发来研究两个“算法”之间的关系。第三,以“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内容和主题是什么”以及“市场社会主义是否等于发展”为问题进行导入,分别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区别,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华南理工大学罗栋副教授赞扬了曹天予教授报告中体现的清晰宏大的思路,并与曹天予教授讨论了现象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联系,例如观测到的数学结构到映射微观世界的不可观测的结构之间的联系问题。曹天予教授表示可观测结构和不可观测的结构之间是有一道“桥”的,结构形态会有一定变化。其他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也结合报告内容与曹天予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曹天予教授也一一进行了回答。最后,吴国林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