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时16天的里约奥运会落幕了。关注比赛的人们,沸腾的心终于恢复平静。
俺不是体育迷,俺体育很差,平时体育比赛看得不多,但每逢奥运会,还是看得很积极认真的。一方面出于好奇的本性,另一方面也出于发自内心的爱国。中国运动员拿了金牌,俺同全国人民人样感动欢呼,特别是看到女排姑娘惊天逆转,夺得胜利的那一刻,俺激动得快热泪盈眶了,真的,祖国的荣誉感、榜样力量的感召,已经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去不掉的。
日渐麻木的国人需要像女排获胜这样的精神刺激。其实我们上大学时就感受到了这种刺激,记得1981年在学校操场围着黑白电视机看世界杯女排赛转播,看到中国女排赢啦,同学们激动得还放了鞭炮庆祝,另一次好像就是国足冲出亚洲那一刻。昨天女排赢了,没有人放鞭炮,也不容许放,但满篇的相关微信微博刷屏,体育了新时代大家表达感情的方式。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其实在我们的青春岁月中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记的。敬佩郎平这位同龄人。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关注奥运赛事,人们需要关注的很多,这是他们的选择。社会是多元化的,人们的关注点也是多元的。
体育比赛其实是一种很残酷的竞技。看到孙杨说出类似“就是死在游泳池里,也要争得一块金牌”的话时,俺不理解,难道金牌比生命更重要吗?看到我们的羽毛球运动员为了给对手一个有尊严的胜利,忍者受伤导致的巨大痛苦,坚持打完比赛,感到无比的心疼,连解说员都反复强调,生命大于一切。哎,也许作为职业运动员,很多时候,很难选择。
关于奥运精神,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更快、更高、更强”,颇有鼓动性的口号,有些中国化,但看起来却缺少点人性化。人类总是想挑战生命的极限,体能的极限,智力的极限,甚至不惜冒生命的风险,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管是体能还是智能。好在现在有了更多科学的介入,能在保证运动员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经历更多的挑战。体育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它是一门科学,而且越来越依赖于科学。
随着时代的发殿,奥林匹克精神也不断得到新的诠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格言似乎已经过时。上届奥委会主席罗格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奥林匹克新格言:“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更干净”体现了人类弘扬体育道德规范的坚定信念和维护奥林匹克运动的公平竞争的决心;“更人性”是对至高无上的人性理想的执着追求,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将得到完美的体现和高扬;“更团结”是人类对奥林匹克和平理想的深切呼唤,寄予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在新世纪以更加空前的团结去推动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则强调“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团结、和平、进步”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最根本的目标,也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这次天几次怀着紧张的心情看比赛直播,更感到体育比赛的胜负有偶然性,但实力也重要,这实力不但包括技术,也包括心态。体育比赛,不仅比技术,也比心理素质。有潜能的人应该通过奥林匹克竞赛,展现自己的体能,展现自己不服输的精神,也展现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平和对待胜与败的心态。
人们关注体育精神,也因由此可以有很多延伸。坚持不懈、勇于拼搏,永不服输,适用于体育竞技,也适用于其他行业,这是每个人前进的动力。每个人其实都有很大的潜力,努力去挖掘潜力,总不是坏事,会带来收获。
俺这人其实很懒,不爱运动。最近被我党党友拉进了微跑群(就是通过微信召集起来的跑步锻炼群),又借奥运契机,参加一个乐捐的公益项目,其实要求不高,每次运动不少于3公里,配速不低于11分每公里,每周达30公里,4周共120公里,以每公里一元的折合标准参加公益捐助。习惯了慢慢悠悠散步的俺,这大热天还真不习惯快走或慢跑,一动就哗哗出汗,开始真有点放弃了。最终还是靠毅力坚持下来,一个月终于掉了两斤肉,也算收获吧。反正自己跟自己比,有进步就好。坚持适合自己的锻炼,总没有坏处。人需要动力,需要督促,克服懒惰的天性。
运动员作为一种职业,他们没有更多的选择,只有努力拼搏,争取好的结局,当然,能够出头的毕竟是极少数,但没有坚持,就没有机会。对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如果觉得自己行,想出类拔粹,不妨去尝试,不过要做出付出沉重代价的思想准备。
想想我等普通人还是尽情享受普通人的生活,包括量力而行的体育锻炼。锻炼身体,保卫自己,已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