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一个60后的回忆(六)

已有 3878 次阅读 2012-2-21 19:3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60后的回忆

这个系列回忆不知不觉中就写成了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叙述。虽没有查证过,但相信主要的大事已有众多详细记载。即便如此,从一个中学生的记忆角度,反映那个时代的一些历史皮毛,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但愿这些显得有些粗糙的回忆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茶余饭后的话题。

从1975年3月22日开始,陆续记一些日记,目前保存较好的有红绿两本塑料日记本,算是我的两本“珍贵”文物。也给我写回忆提供了有力帮手。

翻开红色的日记本,对75年以后国家经历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多有记载。

那个不寻常的十月前后,有数篇日记,记得事很杂,有些啰嗦。76年国庆夕几篇日记反映的大致情况是:从
99日一直到国庆前后,广播电台持续报道人们悼念毛主席,化悲痛为力量的情况,到925日前后,广播里才恢复音乐播放,30日恢复正常节目播出。9月底,还有人戴着黑纱,30日开始部分人不戴,解放军一律不戴了。76年国庆庆祝活动因主席逝世而取消,但夜晚的彩灯和电影放映什么的还算正常,节日食品供应充足,老百姓正常采购节日食品。“十一”那天虽然放假,72中全校师生仍然到校,聚集到操场开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成立二十七年,歌颂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大会开始前照例要向毛主席的像三鞠躬,奏“东方红”,这是文革期间经常性的“例行公事”。


10
9日日记

中央做出两项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出版《毛泽东选集》和筹备出版《毛泽东全集》;中央15号文件传达下来,由华国锋同志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大家反映平淡,“表示热烈拥护”。10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社论,题目为“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为“两项决定”喝彩、造势。11日的日记中记载了那时人们早已嗅出的即将发生的“变故”;形势错综复杂,许多迹象表明,要有所变故,而且来得很快,令人惊讶,我还是太天真,太无知了,事实教育了我,我还要及时认清形势,去斗争,去迎接美好的明天。(当时一个小屁孩,总是忧国忧民!还想着去斗争什么的,现在看来很傻吧?)

 

1024日记

今天,首都一百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华国锋同志成为我党新的领导人,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常集团篡党阴谋的伟大胜利。华国锋同志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乐曲声中,身穿绿军装,首次以主席的身份登上天安门城楼,高兴地向人们招手。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都出席了庆祝大会。大会由倪志福主持,吴德做重要讲话。《人民日报》说“这次胜利是具有决定性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对这次事变,虽有一些预料,但没有想到发生得如此之快,也没有想到有这么多人参与了“政变”,尤其没想到有王洪文参与。我真是太幼稚了,不明真相(也不知道有啥可自责的?)。华国锋成了我党的领袖,今后的形势将如何发展,现在看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我很烦恼,面对现状,我是不满的,我们是迫切要求改革现状的(说的是很多人的心里话)。我们现在是一切听上级的,上级叫什么就干什么,我们只能说对前途充满信心,可是我们也看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如此之低,“四个现代化”何时才能来到,这是我们最关心的。


我的两本宝贝日记
第一本日记的首页,那时的学生总爱抄录一些豪言壮语
第二本日记的扉页,天亮了,该学科学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539976.html

上一篇:一个60后的回忆(五)
下一篇:那个年代的“理想之歌”
收藏 IP: 221.223.127.*| 热度|

12 肖重发 喻海軍 曹聪 余昕 吕喆 杨凯 武夷山 李学宽 张玉秀 苏德辰 逄焕东 蒋继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1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