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歠醢。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亨。客歠醢,主人辞以窭。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毋嘬炙。
——《礼记.曲礼》
【译文】陪客人一起用餐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和别人共用一个食器取饭,要注意手的清洁,取饭时不要搓手。抓饭时,不要用手抟成饭团,不要把手里多余的饭再放进食器中。喝汤时,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吧唧嘴,不要啃咬骨头;自己咬过的鱼肉,剩下的不要再放回食器里了。在饭桌上,不要将骨头随手扔给狗吃。不要专吃某一样菜,或与他人争夹菜肴;即使汤饭太热,也不要急火火地用勺子簸扬散热;吃黍米饭时,用手而不用箸;羹中有菜梗,应当细嚼慢咽,不要大口囫囵的吞咽;不要往汤羹里胡乱放调味品;不要当众剔牙,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菜汁。当看见客人往汤羹里放调味品,主人应致歉自己厨艺不精;当看见客人大口喝肉酱菜汁,主人应致歉自己招待不周。卤肉可以用牙咬,干肉不能直接用牙咬,先将干肉撕开了再吃。吃烤肉时,不要一大块一大块地往嘴里塞。
————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天字号的工程,吃相也不能等闲视之。
所谓吃相,是指一个人餐桌上的仪态。关于吃相,有好事者将其分为文吃和武吃两类。吃相如人品,一个人的吃相,是所处社会阶层的一张标签,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教养。吃相是一个人的风水,根据一个人的吃相,可预测其未来的富贵贫贱。记得读过莫言的一篇小文《吃相凶恶》,文中回忆他儿时候饥饿年代关于吃的一些趣事。年少时的食不果腹,给莫言留下凶恶的吃相,让这位大作家恨恨不已。我对此也深有同感。记得我小时候,农村生活艰苦,缺吃少穿,由于家里兄弟姊妹多,饭桌上争抢食物的殠事,几乎天天上演。每当我们狼吞虎咽时,我母亲就数落我们,骂我们是“一帮恶死鬼托生的!”。在儿时常常饥不择食,留下了不少“后遗症”,吃相方面大的毛病倒是没有,就是吃饭速度特别地快。以至于在饭桌上,有朋友好奇地问我是否当过兵。
因为写《跟孔子学养生》,阅读了先秦时期的一些文献。上面摘录的这段话,选自儒家经典著作《礼记.曲礼》。《礼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据传为孔子的直系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共49篇,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制。《礼记》里这段吃相素描文字,堪称一篇《吃饭说明书》。虽是2000多年前的用餐礼仪,但是绝大部分内容对今天还有指南价值,譬如:吃饭时要招待好客人、不独自狼吞虎咽、不吧唧嘴、不把桌上的菜吃得底朝天,等等。前些年,有个网络流行语,“吃相难看”。依据《礼记》,餐桌上这些不文明的表现,不仅吃相难看,而且违礼。以后遇到高逼格的饭局,还真得好好注意自己的吃相,不能因此小节毁了俺的“光辉”形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