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猜猜这是什么花?
一、引子
由于盛产洋芋,去昭通的路上,常看到齐小腿高的洋芋,铺满了云贵高原平缓的丘陵台面。这么多洋洋洒洒清一色的洋芋花,构成了红土高原上一副美丽的田园风光。绿油油的洋芋地里,紫色、粉色、白色的小花如喧腾在绿海中的彩色浪花,随风起伏,甚为壮观。若停车路边,行走花海,一股淡淡的清香就会扑鼻而来。因此,到红土地的旅游,除了看红色土壤上一片绿色菜地或金黄色的油菜花构成的艳丽夺目的色板外,洋芋花开的盛景也成为吸引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慕名前来的一个诱惑。
二、烧洋芋
昭通洋芋,名不虚传,就连附近一带的宣威、会泽等地,也以洋芋而闻名。它不仅产量高,而且味道好,特别粉。当地人对洋芋的那份深厚情愫足令人叹为观止,貌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桌无洋芋”的执着。据说,当地人如果有一天没有吃洋芋,那么哪怕是吃过山珍海味,也貌似没有吃饱一样地惦着。难怪,身边的昭通朋友,一旦在饭馆点菜,必有一盘土豆丝。
由于特别的喜爱,洋芋成了昭通本地人的主食之一。人们对洋芋这一普通食材的娴熟运用,也大有“登峰造极”之势。菜形多样,不仅可切丝切片,滚刀成块,压制成泥,也可研磨成洋芋粉,如调和藕粉一般食用。烹制过程简便,保持原味,除了煎炸煮炒蒸外,还有最简单利落的烧洋芋。各种菜名听上去也颇为开胃:干椒洋芋、青椒洋芋、麻辣洋芋、番茄洋芋、老奶洋芋、干焙洋芋丝、火腿洋芋焖饭、酸菜洋芋汤等。当然简单朴素而又倍受欢迎的就是烧洋芋。
烧洋芋,过去常见的多为用土灶烧柴做饭时,顺带扔一些洋芋在灶膛下的柴火余烬中,借余热慢慢烤软,烧熟。等后来土灶被液化气灶代替了,有人就置一火炉或碳火盆摆在街头,专门卖烤洋芋。烤熟了,就像烤红薯那样,拍拍灰,刮去烧糊的皮,接着双手一掰成两半,趁热抹上昭通酱,或路南腐乳,或现拌的折耳根等调料,再一合拢,就是一个香喷喷的“三明治式”的烤洋芋。早晨的校门口,烧洋芋是学生们经典的早餐之一;冬天夜晚的炉子旁,一家人围坐一起,围炉夜话时,烧洋芋便成了谈笑风生时的“时光伴侣”,其乐融融也。
三、舌尖上的昭通
闲话至此,接下来说说我们此番去昭通,舌尖所触及的香味。
整个白天都在匆匆赶路,前往昭通小草坝。尽管饥肠辘辘,但大伙都不愿意吃车上的干粮,于是展开了一场美食幻想阵。
“昭通有什么好吃的呀?”同行的春很好奇地问。
“洋芋!”对昭通稍有了解的我自告奋勇地说。
“除了洋芋呢?”春紧追不舍地问。
“土豆呀!”我一本正经地回答,却掩饰不住一脸坏笑。车上的人听了,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除了土豆呢?”幽默的师傅把话头接过去。
“马铃薯,山药蛋!对了,还有patato哩!”学生也轻松地抢答着。车上的氛围顿时活跃了许多,旅途的疲惫与紧张似乎也逐渐退去了。
入夜抵达昭通,早已华灯初上,最辛苦的莫过于一天驱车600公里的师傅。在朋友的指点下,入住后就寻找晚饭加夜宵。锅锅饭、小肉串、烧洋芋和酸菜土豆汤,这样的招牌广告在月牙路拥挤的小巷内随处可见。袅袅炊烟中,有不少老太太坐在街边昏暗的角落里淡然地用铁筷子翻烤着烧洋芋。找了一家锅锅饭小店,看店主一家忙碌而悠闲。最忙碌的是老板娘,在厨房里边擦汗水边主厨。最悠闲的是老板,坐在店里,一边玩手机,一边不时到门口看一眼炉子,招呼一下客人。不闲不忙的是跑堂小工,穿梭店里端茶倒水递碗筷。最快乐的是陪着奶奶玩的两岁小孩,牙牙学语,满地跑。
所谓的锅锅饭,就是用一个小巧的土砂锅,以白米为主,添洋芋、火腿片、青豌豆和鲜玉米一块焖熟,成为一锅香喷喷的火腿洋芋饭。瞧,门口烧炭的大火炉上,铺一片铁篦子,上面散落着几只小砂锅。揭开盖子一看,香味扑鼻。锅底是一层金黄的火腿洋芋块,其上就是一粒粒香糯松软的白米粒,饭头上铺着一层金黄的玉米粒,翠绿的嫩豌豆米,切成薄片的香肠,一看就 顿觉色香味俱佳,胃口大开呀! 对了,这样的锅锅饭,还配有一碗酸菜洋芋汤,或酸菜红豆汤,佐之以凉拌海带丝、泡菜等小碟。舀一勺洋芋饭,轻轻吹一口热气,尝一尝,耶,真的很板扎呢!
不过,说实话,除了洋芋外,昭通的牛羊肉也颇有名气。附近几个林场保护完好,高山草甸、黑颈鹤湿地等,水草丰美,牛羊饲养业也比较兴盛。因此,这里的羊肉汤和牛肉干也别有一番风味。夜市摊上,最受人欢迎的就是可爱的小肉串!一根根竹签子上,穿着薄薄的两三片牛肉,腌制入味,火候掌控适当,闻起来真香啊!几个人,买上几十串,喝口啤酒,吃串肉,生活真是有滋有味。
荞麦是高原山区的另一主食之一。荞麦也喜欢温良环境,昭通地区的荞麦颇受市场欢迎。荞麦粉,用的最多的是做荞麦粑粑,有做成甜品店内烤制的荞麦饼,也有用平底锅烙制的一张或薄或厚的圆饼,更有刚出笼屉热气腾腾的荞麦糕。由于荞麦对控制血糖浓度有好处,市场上的苦荞茶以其特有的清香而倍受欢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2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