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是否应该发表论文 精选

已有 7741 次阅读 2024-12-23 07:4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是否应该发表论文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前些日子,一位大学教授告诉我一件事,中国科学院数统研究院一个院士课题组派出2名研究生前往他的课题组活动,目的是希望得到教授的指导以及与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切磋技艺”,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品质与学术水平。这位教授在海外经历10多年的求学与工作后海归在大学任教。前两年一个偶然机会教授结识了这位潜心学问行事低调,47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如今年近八旬的学者,教授深为院士的学术水平与低调行事风格感染。同样院士也非常钦佩这位青年教授的才华,并专程邀请他到课题组学术交流,并亲自听了教授的学术报告,此后还邀请教授在他西部一个大学的院士工作站给研究生和教师系统介绍学术成果,从而确立了他们之间纯洁的学术友谊。

这次院士的两位研究生来教授课题组学术交流访问,教授专门抽出时间听取他们的汇报,并就他们学位论文提出意见供他们参考。在与其中一个博二学生交流时教授说,“我知道院士对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并没有必须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然而,我认为,在我国当前学术背景下,博士研究生还是应该努力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展示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教授的话给我们学术界提出一个见仁见智的老话题:学术机构培养博士研究生是否应该发表学术论文。

看到若干大学发布公告,声称博士研究生期间不要求将发表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学位论文是否“达标”的基本条件。这类性质公告并不陌生,此前媒体上也偶有报道,并将此举作为响应政府号召针对“破五唯”采取的一个举措。其实,在欧美以及亚洲发达国家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中似乎从来没有明文规定将发表学术论文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合格的先决条件。前几年在网上看到爱尔兰“国家博士教育框架计划”与“博士生技能要求”的帖子。其中提到爱尔兰培养博士的基本原则,其中一条:“要获得博士学位,候选人必须对知识做出原创性贡献和为博士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研究经历教育及产出与国际标准一致的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等。”培养结果要求中一条:“展现候选人拥有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发展能力和注重论文写作、发表技能以及针对不同受众的沟通和解释能力与水平等。”我们并没有从中看到要求发表学术论文的刚性规定。

其实,在我的理念里,博士研究生是否达到基本要求实在不必用是否发表学术论文作为评价标准。因为,作为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导师判断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否合格是一个基本职能。他们不仅要指导自己的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还要经常评审或者参与同行学生的学位论文答辩。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大多数博士生导师的基本学术素养与道德操守,当然,对于那些个人私欲较重的导师另当别论。为此,我戏称有的机构简单地将发表论文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挂钩的规定属于“懒政”。前几天碰到一所大学一个学院领导告诉我一件与此相关事情。有一位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了20多篇论文,如果以硕博连读5年期限计算,这个学生平均一年发表4、5篇论文,属于典型的论文高手。然而,据说导师并不欣赏这位论文高手学生,具体原因不得而知。所以,这位导师并不支持论文高手学生留校任教,并告知学生此后论文不要再挂他的名字。我很赞赏这位导师的严谨学风和学术态度。当然,这样的论文大户博士在当前我国学术界唯论文背景下一定依然吃香,据说这位论文大户博士被西部一所大学录用。我曾经坦言,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经历高质量的科学研究过程比急功近利发表几篇不痛不痒论文更有意义《研究生要注重科学研究过程,2019年12月6日科学网》,这种理念在爱尔兰的“博士教育框架”的基本原则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某些机构规定博士研究生期间必须发表相关论文是缺乏对本单位博士生导师的信任,是担心他们给自己学生的学位论文放水的一个策略。然而,事情总还有另一方面。据我所知,在一些国际著名大学虽然没有对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是否需要发表学术论文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具体操作由导师自行决定,这也是大学充分发挥教授自主权的体现。例如有的教授依然要求学生在读期间需要通过高质量的科学研究过程训练,并发表学术论文作为衡量博士研究生资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属于一个负责任导师的表现,这类导师往往受到莘莘学子的欢迎,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教授。

我认为,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是否需要发表学术论文不仅取决于培养单位,更需要全国学术单位和专家学者的大力配合支持。例如当一份没有发表学术论文但是质量上乘的博士学位论文送到评审专家那里,如果专家不是认真审阅博士学位论文,而是以没有发表学术论文为由做出不良评价决议,这对博士研究生就很不公平。如何在缺乏学术论文指标条件下,依据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综合表现评审各种荣誉称号?如何鉴别那些注重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训练和博士学位论文本身质量的青年学术人才?以及如何确保他(她)们在申请各类职位时受到公正公平对待?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努力做出科学合理回答。因此,如果我们没有一系列相应措施保证,简单声称取消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规定不一定能达到政策制定者的初衷和愿望。

我国研究生学位制度实施40多年来,随着大量海外留学人员的归来,他们将国际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和机制带回国内,为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和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我们再也不需要简单地将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作为博士学位论文是否达标的“试金石”,还是将是否要求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主动权放心交给教授。否则,如果一味简单强调博士研究生期间应该发表论文,这种举措只能为我国成为一个论文数量大国做点贡献而已,对国家原始科技创新并无多大裨益。

2024年12月11日策划,12月23日完成提交科学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1465595.html

上一篇:回忆亲历的唐山大地震
下一篇:聊聊多学科交叉领域科学研究话题
收藏 IP: 59.172.117.*| 热度|

21 王从彦 张永刚 许培扬 张林 郭战胜 王涛 路卫华 上官周平 朱爱军 张坤 崔锦华 郑永军 钟炳 杨正瓴 汪运山 胡泽春 王启云 陈怡 谢钢 姚伟 guest5210698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IP: 121.33.239.*   回复 | 赞 +1 [7]李东风   2025-1-3 16:29
博士不发论文怎么毕业?
回复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当然可以毕业!
2025-1-3 17:36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02.120.235.*   回复 | 赞 +1 [6]马臻   2024-12-30 09:29
我看到你的文章被《上海科技报》转载发表了:
https://www.shkjb.com/FileUploads/pdf/241227/kj12276.pdf
https://www.shkjb.com/FileUploads/pdf/240524/kj05246.pdf
回复  谢谢!这类报刊不用授权吗?尽管我会同意。
2024-12-30 11:4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你在pdf上看看编辑是谁。她在科学网也开了博客。
2024-12-30 18:182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IP: 49.187.150.*   回复 | 赞 +1 [5]谢钢   2024-12-25 16:05
按我的经历与立场而言,刘老师这篇博文的观点与评述十分客观合理。我就是博士毕业前一篇文章也没有发表的例子。甚至博士毕业之后的头五年都是非常艰难才能发表一篇文章,平均每年专业期刊文章一篇都不到。但之后发表文章越来越顺手,质量也越来越高。正如刘老师所指出的读博士是否应该/能够发表文章,其影响因素不止一个,首先应该鼓励,但不宜硬性规定。其次,能否在读博/读研期间发表期刊文章与所读专业有很大关系,比如应用性强的专业会更容易发表文章。当然,所发表的文章也分是为发表而发表的垃圾文章与两年才憋出的一篇较有价值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章的区别。
IP: 211.86.52.*   回复 | 赞 +1 [4]汪运山   2024-12-24 13:45
有意义的探讨
IP: 117.136.106.*   回复 | 赞 +1 [3]coshao   2024-12-23 17:14
导师不需要学生发表的论文作为成果吗
回复  我研究生成果论文的一作都是研究生。
2024-12-23 20:4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1 | 回复
IP: 117.174.11.*   回复 | 赞 1 +1 [2]路卫华   2024-12-23 15:11
要看所在具体学科!搞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网上双盲评审,就可以完全确保培养质量!期刊的版面,都快被轰炸废了!全球每年发表了多少基本没人读的垃圾论文!期刊业已经成为商业资本业了!
回复  赞成!博文的本意也是如此。
2024-12-23 17:4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02.127.23.*   回复 | 赞 1 +1 [1]张永刚   2024-12-23 09:52
对“好学生”而言早发迟发甚至发或不发确实无所谓,但现在每年招数十万博士生,与八十年代前每年的高校招生总数相当(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158-1460374.html),大多数学生来只是混个学位后找工作,毕业后想继续做研究的极少,如果一点都不要求那人家这辈子的“博士“”就没啥记录了。
回复  必须要求,我的博士研究生的要求大多属于软性的!师父请进门,修炼靠自己。
2024-12-23 11:2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1 | 回复

1/1 | 总计:7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