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天堂-Sarac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raca 靠近植物,贴近大自然,心情故事,点滴记录!

博文

端午思绪 精选

已有 4789 次阅读 2014-5-30 18:52 |个人分类:怀念|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纪念, 怀念, 亲情, 端午节, 父母远逝

       离端午节越近,内心似乎就越不平静。

1、买双鞋子给妈妈

     上周师妹博士毕业,顺利答辩,次日导师就请我们在翠湖边的茶餐厅小坐闲聊。先趁热打铁似地说毕业论文要怎么改,接着便畅想回到学校该如何开展工作,最后就是拉家常,听老师讲买鞋子的故事。说的是老师上街去给师妹的孩子买衣服,顺便买了一双很心仪的布鞋。然而,等回到家,打开鞋盒一看:“咦,怎么只有一只鞋?”在外跑了一上午的老师有些着急,在家的老伴由于心疼她,便自告奋勇地乘公交车去市中心拿鞋。售货员姑娘一看到老爷爷抱着鞋盒过来,赶紧递上早已准备好的新鞋,连声为自己的粗心说对不起。

      老师叙述事情的经过是很有条理的,而且绘声绘色。在她描述那双鞋有多么舒适、合脚时,我被其中一句话给深深怔住了。老师笑着说:“你们不知道那双鞋有多软啊!摸上去软绵绵的,厚厚的,穿在脚上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舒服!”这样的形容实在是太贴切了,尤其是“棉花”二字,令人如同腾云驾雾般跻身于厚厚的白云,不也有人形容天上的白云就像一堆厚厚的棉花吗?紧接着,她眉飞色舞的表情停住了,叹了口气说:“哎,要是我妈还活着,我一定给她买一双!

      内心不由地一震,年已古稀的老师竟然还惦记着早已去世多年的母亲。要知道,老师的妈妈也算高寿了,去世时已90有余。我想,母女之情,不分年龄,也不分在世或离去,哪怕是一位年迈的女儿,在看到一双舒适的鞋子时,依旧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抚育自己的妈妈,这份念亲恩是多么令人轻触心弦。


2、带妈妈去旅游

      人至中年,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等孩子差不多长大了,不再需要你我陪伴。这时的你总算有空回过头来看看:咦,不知什么时候,父母的白发有些凌乱,步履也略显蹒跚,眼神充满了盼你早点回家的期待——多陪陪我啊!似乎开始有所触动,有所行动。我的朋友小兰,就是这样的。

      忙忙碌碌的小兰,春节时碰到我,喜滋滋地说,暑假要带妈妈出去旅游,早就规划好华东五省游的路线了。到五一节时,提到暑假带孩子一块去旅游的事情,她又兴奋地说,主要是陪妈妈去西湖看看,顺便带孩子玩。我明显感到自己的心震:自为人父母以来,总是处处为孩子着想,生怕孩子饿了撑了,冷了热了,往往把年迈的父母默认为靠边站的亲人。然而,当孩子长大,稍微懂事,自己能知冷知热了,这才有时间、有精力腾出空来,慢慢把父母往天平中心移,开始考虑是不是该陪父母聊聊天?该带他们出去玩玩,散散心?这样的孝顺举动在生命前半部分乐章里是没有计划的,只有当孩子大了稍稍独立了,才会想到孝敬父母的迫切性。

      带父母出去旅游,于我是可望不可及的。多少次,我曾遥想,倘若父母在家那该有多好!下班回家不用掏钥匙开门,自有父母为你开门,笑盈盈地迎你回家;教育孩子过火了;作为祖辈的父母自然会疼爱地将孙辈揽入怀中,轻轻劝慰;自己心里有委屈,有喜悦,回到家里,面对父母,自然可以絮絮叨叨地倾诉或欢天喜地的分享。然而,这一切都是非分之想,父母早就离我远去,或许站在青云端,或许如《狮子王》所说的那样,繁星满天的夜空中, 总以一两颗是我们远逝的父辈,他们总会遥远而又密切地关注着自己。

                                      3 目送

       最近几天,重拾龙应台的《目送》,这是一本感情真挚,包含浓厚亲情的书。从目送孩子进幼儿园,目送孩子去门找同伴玩,从月台到机场目送孩子越走越远,乃至于更多地目送自己挚爱的父母日渐衰弱,幻如影子,终将绝尘而去。这一系列的目送场景,让人深思,让人嘘嘘。生与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有生必有死,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接受死亡,才能理解生命。这样的话语,对于不经世事的人来说,似乎极其隐晦,很难理解。然而,它却如一阵迷雾,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萦绕并轻扣心扉。我内心忽然懂了:端午节快到了。

      母亲的离去是端午节前几天。在外求学的我,接了电话就赶回家。守在医院里,全心照顾躺在病床上的母亲。上天只给我两天短短的相伴,在宁静的黄昏,母亲安静地去世了。我记得西边天的落日很美,橙色的光线很柔和,很温暖,抚仙湖畔坝子全沐浴在一层朦胧而祥和氛围里。窗外有成片的水稻田,绿意盎然,一颗颗露珠已悄然爬上似剑的叶梢,幼嫩的稻穗开始抽葶扬花了,蛙鸣也高一声低一声的唱起来了。在这样一个田园诗意般的傍晚,我守在母亲病床前,无能为力地目送着她飞上青云端,越飞越远。很快这一切就被浓厚的黑夜给遮住了,整个人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黑暗漩涡。

      母亲的离世,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给我足够的心理准备,我只能默默而固执地停留在一个个难以解开的人生问题上:为何人说走就走,生命说停住就停住呢?为何母亲只能有62岁,而不能多写一秒钟呢?为什么母亲的生命不能像墙上的时钟,能够不停歇地滴答滴答往前走呢?多么希望那样一个端午前,我能掌控生命的时钟,只需用手轻轻一拨,母亲的年岁便仍然向前数着。然而,不能,任何人都不能,母亲的年龄就这样停在那一刻,如时光雕刻机般,在生命的里程碑上凝固了所有属于她生命的数字。记得那时的我,脑海一片空白,唯有齐秦那一两句歌词竟莽撞地闯了进来,反复萦绕,挥之不去,甚至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依然有浅吟低唱:“你是不是不愿意留下来陪我?你是不是春天一过就要走开?”

     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是很难了理解生命的,更难理解死亡。经历了挚爱父母的远逝,随年岁沉淀,对生命多了一些思考,也多了一份从容。生命不过是个过程。父母先用欣喜的眼光迎接你的到来,接着用关爱的目光注视你的成长点滴,最后用慈祥的目光追随你双翅变硬,展翅高飞。反过来,你又开始关注年迈的父母,看他们坚实的身体逐渐虚弱,日渐幻化成影,直至目送他们的离去。这就是生命的过程,龙应台说:“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倘若心中有爱,一个人走,又何妨呢?

      写在端午前,仅为纪念逝去而未曾走远的父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4526-799062.html

上一篇:猜猜这是什么花?
下一篇:赖在翠湖
收藏 IP: 182.245.83.*| 热度|

22 齐国臣 武夷山 陈湘明 王德华 杨正瓴 冯大诚 吴臣武 王汉森 刘强 木士春 赵序茅 杨顺楷 周金元 徐长庆 姜虹 朱晓刚 翁恩生 刘光银 anran123 wou biofans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0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