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电视中的科学和娱乐

已有 2807 次阅读 2014-3-19 09:1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前不久,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中有关中国“雨人”的话题引起了媒体和科学界的热议。根据江苏卫视相关网站的介绍,《最强大脑》是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真人秀,是一档传播脑科学知识、专注脑力竞技的节目。根据笔者对此的理解,该节目的重点在于“科学”,因为它主张传播脑科学知识。而有关该节目的一些争论也围绕着其科学性而展开的,同时笔者也想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科学和娱乐应该如何处理,或者说科学和娱乐是不是会出现冲突。

根据第八次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结果显示,电视仍然是公众获取科技知识的一个主要渠道,即information;而另外一方面,电视也是公众消遣和娱乐的一种方式,即entertainment,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就出现了infortainment,也就是信息娱乐性节目,或者说节目的泛娱乐化。这种节目不是纯新闻性的,也不是纯娱乐性的,而是将新闻与娱乐结合在一起,但它的主要目的又是以提供娱乐为主的也可以说是娱乐性节目,但内容是跟新闻与信息相关的。而在此情况下,如何把信息传播和娱乐性更好地融合起来是电视媒体面临的一个困境,过度娱乐会使得受众出现审美疲劳,无法获得必要的信息,而过多的信息也会导致节目的收视率下降,失去了其娱乐性。

就笔者的观点来看,目前有三档电视节目把科学和娱乐结合在了一起。中央电视台的《是真的吗?》节目通过实验的方式对微博上热议的一些话题进行验证,其中很多话题都涉及到科学问题,比如“全国大范围雾霾有核污染造成的?”、“口香糖和薯片同时吃会“融化””、“面粉遇明火会爆炸”等等。这些话题在公众中广泛地传播,但是很少有人去验证其真伪,该节目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热议的话题进行验证,并得出可靠且科学的证据,但是其录制现场则是采用嘉宾竞猜的方式来选择真假,选择错误的还要接受响应的“处罚”,在娱乐的同时也传播了科学知识,让观众澄清了很多模糊的观点,树立了观众的科学态度。

湖南卫视自1997年开播的《快乐大本营》节目自2012年开始不定期地新增加《啊啊啊啊(ā á ǎ à)科学实验站》环节,啊啊啊啊科学实验站快乐大本营15周年改版后的子栏目,属于明星科学实验板块,采用的是科学实验+娱乐Talkshow”的形式,每期邀请明星嘉宾参与不同的科学实验,让科学娱乐两个极端的领域相碰撞。该环节通过一系列实验对科学进行演示,该环节曾展示了液氮、电学、化学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也学习了相应的科学知识,接受了一定的科学的教育。

江苏卫视于2014年开播的《最强大脑》则是以传播脑科学知识、专注脑力竞技的节目,该节目的选手都是在脑力方面有着特殊“天赋”的人员,该节目也是把科学,特别是脑科学和娱乐嫁接在一起的一档真人科学秀。科学“判官”魏坤琳背后也有一个较大的科学家团队。选手们在常人难以完成的各种任务中表现出超强的“脑力”,广大观众在惊呼他们的能力之外,也有人开始探讨如何利用这些人的“脑力”服务于科学研究。但是也许是脑科学较为高深,普通公众难以应用于自身,因而其距离现实生活稍微有点远。特别是中国“雨人”事件之后,有关该节目的争论也成为了媒体和公众热议的话题。

自从公民完成正规教育之后,媒体就成为公众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非正规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在电视节目中,如何把科学和娱乐完美地结合起来,既要让公众喜闻乐见,同时也能传递相关的科学知识;避免过度娱乐化,同时也让科学平易近人等问题都是需要探讨和研究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002-777280.html

上一篇:意大利输了吗
下一篇:看“天”
收藏 IP: 223.72.17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