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某著名专家来我所做学术报告,其中着重介绍了农村中学科技馆的问题。由于提问环节较短,因而本人的一个困惑一直也没有得意表示。希望在这里陈述一下,也请对此有所了解的人给予解答。
2010年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农民的科学素养和西部地区的科学素养较低,因而建立农村中学科技馆并对此进行运作的一个原因就是基于上述这个事实。而且其受众群体也是农村中学生和农民。但是其中的很多展品应该是来自企业的研发,这也是为了促进科普展品产业化的一个方式,同时也会放一些当地学生的个人创新作品。
那么我就在思考,这个所谓的农村中学科技馆到底是要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还是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如果是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那么这个农村中学科技馆设立的初衷就难以自圆其说,因为其中一个诱发原因是农民的科学素养低以及西部地区的科学素养低,而据我了解以前的调查抽样中,农村是抽不到中学生的,以为中学生不属于年满十八周岁的群体。而如果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为出发点,那么就不应该叫农村中学科技馆,应该是农村科技馆。
把科技馆放在中学里,来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似乎难以服众,因为这里面还有其他问题。其一,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上学的孩子也越来越少,这要感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很多乡镇都把中学进行了合并,因而农村科技馆一定是设立在学校里面,那么距离学校较远的农民根本没有办法进入科技馆,就像小城市的孩子难以走进北京、上海的科技馆一样。其二,由于过去校园里发生了一些危险事故,因而孩子的安全一定是第一位的,那么随着校园安全系数的不断提高,农民是否被允许进入校园参观科技馆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科技馆的展品一定是要防止暴力破坏的产品,那么如果确保农民进去不乱动乱碰呢?其三,农民兄弟姐妹们都忙着春耕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么他们又有多少时间会去科技馆参观。对于一些热衷科技馆的人来说,如果他不在科技馆,就在去科技馆的路上,而对于农民来说,我想如果他不在地里干活,就在去地里干活的路上吧。他们是否有时间去参观科技馆呢?其四,随着经济发展导致的收入悬殊问题,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也投身在了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中谋求生计,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那么这些老爷爷,老奶奶是否会去科技馆呢?而且农村的常驻人口也在越来越少,通过这种途径来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是否可行呢?
我们把问题进一步推演一下,农村中学科技馆的目的就是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进而来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学生毕业后还会留在家乡做农民呢?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及学而优则仕的时代里,越来越多的孩子毕业后选在了在大中城市里“蜗居”,那么即使他们的科学素养提高了,也不代表农民的科学素养提高了吧。
凡此种种,还请高人指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002-627337.html
上一篇:
由远而近的诺奖下一篇:
第四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