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设中,我打开了新领域的一扇门
文/刘安(哈尔滨理工大学)
转眼间,大学最后一项考核毕业设计答辩已经结束,但我脑海中浮现的依旧是刚才与答辩老师针锋相对的画面。如果多数同学把大四下学期的毕设比作是放松疯玩后的一次平淡,那么我的这个毕设则是踏上未来征程的一次探险。
伴随着最终纸质论文的上交,紧张而又忙碌的本科毕设就告一个段落了。很幸运,自己凭借非本专业方向的毕设课题从第三答辩小组(共27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推荐校级优秀论文的2人之一。结果对于我来说当然是很理想的,但是这个过程又何尝不是一次冒险,对我来说是一次新的开始。考虑到家庭和专业兴趣方面的因素,去年我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成功跨专业推免保送到电子科技大学彭老师的科研团队。起初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学习图像处理方面的知识,还天真地以为,只要像以前一样自己看看书、多学学理论知识就行,后来彭老师给了我宝贵的意见,建议我大四下学期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实验室做毕设,通过实践找到学习新领域的正确方式,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去学习。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对一项科研项目的完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里,总结出三点感悟如下:
第一,清晰定位。这里的定位,主要是针对自我能力的清醒认识,彭老师当初给我定毕设题目的时候就说过,毕设题目要具体到某一方面,切忌范围很大,能将一个小领域的内容研究透彻,就是稇载而归。考虑到我信号和图像处理基础知识薄弱和毕设时间相对较短的情况,彭老师给了我一个相对基础的题目,主要是通过这个过程熟悉一些图像处理知识,这为我日后读研深造期间的学习和科研夯实了基础。
第二,切勿急于求成。毕设题目刚定下来的时候,我就开始漫无目地查找文献资料,不管有没有用都下载下来。经过一番搜索后,我找到一些代码仿真实现后就认为毕设内容基本研究透彻,开始着手要写毕设论文了,殊不知毕设不是本科期间的实验报告和大作业,是需要深度挖掘和研究的。我很幸运,正好赶上实验室有一个与我的毕业设计相关的课题,就被彭老师安排给了课题组宋立师兄,并协助师兄完成工作。通过对项目具体任务的完成,我才对一项科研课题的完成有了清晰地认识,这对我毕设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有了很大的启迪和帮助。
第三,稳中求进。我的毕设属于特殊场景下的图像处理及计算机仿真类课题,需要自行编写代码及已有开源机器视觉(OpenCV)平台的辅助实现。本科期间最多用就是MATLAB,到了实验室之后,师兄师姐都用OpenCV,自己就想完全用OpenCV来做。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实现目标的工具,只是开发平台不一样而已。课题组曹思颖学长告诉我,不要急于学习OpenCV,要在熟练掌握MATLAB的情况下,再去学习用C++语言,搞清图像处理的方法原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最好的科研方式。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校内指导教师迟庆国和张天栋老师,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彭真明教授。感谢我的毕设答辩评审主席赵洪教授,赵老师是仔细读了我的文章并且查询过后客观的给出了审阅评语。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刘安同学毕业论文符合宽口径电气工程学科与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且为他进行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从侧面反映,赵老师认可了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宽口径发展方向,更是为母校哈理工未来的学弟学妹们带来了福音。
还记得论文定稿前对论文格式修改的忙碌,以及定稿后每次打印都会发现新的问题,都记不清自己打了多少本论文,但是最终上交时是一本自己和老师都满意的论文。最后特别幸运能够遇到彭老师这样优秀的导师,也很荣幸自己能和我哥(孪生)在同一个大学同一个实验室读研。这次毕设就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充满好奇与挑战的新领域大门。
刘平(左)和刘安(右)
刘安,男,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4级本科生,毕设题目为”基于引导滤波的光学图像增强技术研究“,毕业答辩成绩优秀。目前为电子科技大学成像探测与智能感知实验室(IDIPLAB)2018级推免硕士研究生。
扫一扫,关注“闻道研学”公众号
相关博文:
[1] 本科生谈毕设(一)
[2] 本科生谈毕设(二)
[3] 本科生谈毕设(三)
[4] 本科生谈毕设(四)
[5] 本科生谈毕设(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