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周子玉
明明打电话和老师联系想参与毕设,好像还是昨天的事,可毕业答辩却已经结束了。兴奋之余,仍存许多遗憾,觉得算法效果不够好,有一些想法还没来得及实施,有一些东西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毕设就这么结束了。
初选毕设题目时,内心多有惶恐。自己不擅长软件,对图像处理的了解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知识,出于对图像处理的喜爱与兴趣,还是给了我去联系老师的勇气。没有很好的成绩,不是保研生,更没有参与过图像相关的项目,然而彭老师还是给了我这个机会,真的是让我万分感激。兴趣并不能弥补基础,寒假之前,在实验室开题预答辩时,听着实验室同学们清晰的思路,听不懂的算法和操作,内心其实是很自卑的,觉得自己实在是和大家差距太大。然而老师们并没有责怪我,开题预答辩的PPT做的不好,实验室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们就一点一点教我,一个一个问题的帮我解决。基础不牢固,对课题的了解太少,就利用寒假的时间查文献,编写简单的代码做准备。正式开题的时候,无论是PPT的规范还是自己的思路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开题后,老师让我加入了实验室的项目组,由师兄师姐带着进行项目研究。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团队参与研究,与自己漫无目的学习大有不同。每周由曹思颖师兄组织例会,马沪敏师姐和宋立师兄安排我的工作,彭老师与我们讨论问题,提供解决方法。跟着项目组进行毕设就比独立学习效率高了很多,每周有明确的任务安排,遇到的问题可以询问师兄师姐,与同组成员交流问题和感想,彭老师也会很好的把控项目进程。另一方面,我也感受到了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区别。不同于课本学习执着于原理和技术,工程应用则更侧重于需求与效果。将之前学习中的纸上谈兵运用到现实中,发现很多想法不过是一时异想天开,并不能很好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然后再次实施,如此循环往复,满足合作方和用户需求,也从中不断地汲取知识与经验。
毕设期间,也尝试了发明专利的申请。一开始急功近利,一边看新的算法找思路,一边又想改进现有算法,结果两边都没有什么成效。后来与彭老师聊过之后,静下心来从现有算法的缺陷入手,根据知识储备尝试了多种解决方法,最后选取了效果较好的一种。专利文书的撰写也是头一次,一开始比较头疼,不过理清思路动笔之后就轻松了很多。也因为专利文书撰写和参与项目文档的撰写,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已经熟练了文字排版操作并且思路清晰了,并没有耗费太多时间。
毕设的中后期,整个目标和思路方法都已经很清晰了,只是遗憾接触的知识越多越发感觉自己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每周的组会,师兄师姐们的研究都会给我提供很多想法,在研究中新的论文也会觉得有可行的方案想要试一试,然而局限于时间安排,只得作罢。现在想起来也许应该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毕竟学术研究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完成某一项课题。
后期撰写毕业论文,进行毕业答辩都在彭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十分感谢彭老师在此期间给予我的帮助,经常帮我改论文、改答辩PPT到凌晨。也在实验室内组织了两次的预答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正式毕业答辩中,获得了95分的好成绩,递交了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
真的十分幸运,在大三的课程学习中,是彭老师引导我走向了图像处理和机器视觉的这条道路。本科前期,大多时间浑浑噩噩没有目标,至此才觉察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并愿意为之奋斗的方向。这次毕业设计更是让我在这个领域更走近了一步,感受了其魅力。大四期间,有幸能在这个团队中学习,充实饱满的学习生活和团队友好的氛围都让我受益良多,让我感觉自己的最后一个学年是有价值的。即将毕业,虽然无法继续在这里学习生活,但我将带着从这里学到的、感悟到的一切,继续走下去。
最后,子玉衷心祝愿实验室各位学长、学弟学妹们,前程似锦,万事胜意。
作者简介:周子玉,女,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4级本科生,毕设题目为“雨雾天气条件下低质图像的细节增强技术研究”,毕业答辩获得校级优秀论文。目前正在申请美国大学留学,选择继续深造。
相关博文:
[1] 本科生谈毕设(一)
[2] 本科生谈毕设(二)
[3] 本科生谈毕设(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