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余孟孟的博客 关注生命成长,传播人间知识,启迪教育智慧。

博文

皇甫家庭教育问答录

已有 3556 次阅读 2010-6-5 16:1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爱智, 求知

◎编整/余孟孟


1.家长问:如果不让孩子按照学校指出的方向走,该怎么走?大部分孩子都要首先面对生活,不走实际、现实的路,孩子将来怎么生活?既想管住孩子,让孩子成绩好,又怕压抑孩子的天性,怕孩子出问题,这很困惑。

皇甫老师答: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好,你的回答是希望他将来有社会地位,他的生命要有品质。可是,反问一句:为什么要有生命质量?为什么要有社会地位?一个卖菜的,就没有生命质量吗?你不知道,也许人家过得很幸福,人家就那样生活,很享受自己的生活过程。关键在于你怎么为孩子定位,对孩子的将来怎么判断,而不是现在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揪心、操劳。家长要引领孩子面向未来,到那时候再与其他孩子比较,而不是较一时之短长。不要依据今日的现实去判断孩子的发展路向,因为今日的现实是变化的、颠覆的,未来三十年是建构的三十年,整个时代将有固定的格局、法则与道德标准。我们是站在现实还是跳出现实看孩子。其实,站在现实中,完全没有必要教育。教育永远是指向未来的。今日的教育是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才。所以,教育一定要有长远的目光。学校教师可以立足现实,狠抓孩子现在的成绩,可家长不能迷糊,要对孩子未来的生命成长负责。

回顾一下过去走过的路。刚建国时,国家对人的要求是体力,能在战后的废墟上重建新的家园;之后要的是知识,弥补几代人在知识文化上的缺失;再之后是科技,用科技的力量来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到未来的社会,其要求将是人的自律、道德,及人对自身欲望的收敛。面对这么频繁的变动,我们该为自己的孩子守住什么,这才是家庭教育的眼光。

“文革”期间,大家都不读书,整个社会像得了狂想症一般,躁动不安。但有些老先生却指导自己的孩子偷偷读书,不被社会的混乱所误导。二十、三十年之后,这些孩子都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在造福整个社会。可见,家庭教育的关键是站位。站在哪儿?是站在现实,还是站在未来;是站在孩子的后面,死揪毛病,还是站在孩子前面,孩子心灵的前头。其实,一个母亲最厉害的是她的教育眼光。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在无形中让孩子的内心、人格及体格逐渐强大起来,知识方面的要求都可以放一放,因为那是一生的事,什么时候都可以学。教育的智慧就在于不教而教。孩子最关心的不是自己当前的作业、成绩怎么样,而是对自己现在的学习价值和将来的发展路向的清晰感知。就是说,孩子对未来方向的感知比他学了什么东西更重要。你要给他一个学习的理由。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念书?这要分层的向孩子解释。首先从本能层面讲,要养活自己。其次就要从社会角色上讲,是做别人的妻子与母亲,或丈夫与父亲。引导孩子去发展体验、获取、经营幸福的能力。

对一个女孩而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知识、学历,而是气质类型。气质像坐标一样,决定了她将来的高贵程度。高,是她的社会地位;贵,是她在社会中的受尊重程度。在家庭教育中,母亲要做细节,但又不纠缠于、不计较琐事。这样的孩子将来才能大气,有气度,有气质。

2.家长问:正像您说的,淄博的家长心很硬,家庭教育的素质不够。我想,要提高家长的素质教育,其途径大致有三个:一是跟专家学;二是看书;三是与优秀的家庭进行交流。请问,还有别的途径吗?

皇甫老师答:其实,你说的都是提高家长素质教育的外因,这在整体的家庭教育中只占14。最重要的,其实是家长自身的修炼。这种修炼包括三部分:一是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二是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三是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我修炼的关键是能有勇气面对自我,知道痛,体验到痛之后,才会升华。教育是生命的修行,是心灵的救赎。搞教育的人,一半是凡人,另一半是神仙。要站在20年之后看今天,看孩子的现在。不要纠缠于孩子当前的作业,成绩,也不要就事论事,去追求方法和技巧。这些术的东西,只有和道联系起来,才会有真正的境界,才能真正起作用。这时的术也才是真正的术。道,是从文化和哲学层面看教育。术,是教育的原则、标准与方法。

家长不要被轻浮和内心的功利占据,要沉淀下来,顺应大道。如此,什么力量都阻挡不了。这要求家长永远用激励的目光看孩子,这里面蕴含着自我实现预言和皮革马利翁的意味。比如,我(指:皇甫老师)当年对自己的期待就是“一个优秀的学者”,最终我实现了。长期的暗示,孩子就会按这种暗示去自我塑造。这种无形的力量非常伟大。

3.家长问:我的孩子对老师的作业太过在意,不吃不喝都要做完作业。她个子很小,健康也差。我很担心。她还常常说我“傻”。原因是我与她的父亲不离婚。他出国留学8年了,我一直守着这份坚持。因为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孝顺,要相夫教子。可孩子说“人家都出去这么久了,不知有多少个情人了,你还傻傻的等着”,唉!我该怎么办?

皇甫老师答:首先,我很敬佩你。其实,孩子说你傻,是对你很高的评价。你是以一种自然、真诚的状态与情感去打动了孩子,让她自己悟出了很多东西。我们这个社会,邪的、歪的东西的力量很大,但要知道这些东西不会持续太久。男人在外面即使瞎折腾一圈,最终他会像狗一样回到妻子的身边。男人一般是理性的,但也有情感的一面。女人往往承担的是男人感性的一面。对于此,要有定力。

孩子说你傻,这突出表现你的大智若愚。并非真傻。一个女人最重要的有三件事:一是孝顺;二是相夫,即对自己丈夫的塑造。三是教子。

作业是联系孩子与老师之间距离的东西。孩子过于在意作业,这是她期望她在老师眼里的形象变好,或变更好。你可以引导孩子与老师有进一步的交流和接触。

4.家长问:我的姑娘15岁,对作业,对课堂有种对抗,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很叛逆。她很外向,但很固执。与那些不上学的孩子混在一起,觉得学习不重要,想去社会上闯荡。我和她爸都没有办法了。

皇甫老师答:你的孩子已经到了边缘。已经到了是继续教育还是放弃的时候了。不要跟她谈话,越谈孩子越火、越毛,这样她无法平静下来。好的做法是,有一个人去接纳她,让她平静下来,使她不糊涂。

当前要做的是,把她从那个环境中隔离出来,但首要的是保护她。你要做的是让她一回到家就很快乐,不愿意出去。她要疯,你比她还疯,比她还邪,比她还狠,与她混在一起,之后再在无形中向正路上引导。

我面对那种有江湖气的孩子,先给他发上一支烟,他还很客气,很懂礼貌,知道给你点烟,还用手捂着。这样之后,你再与他交流。有些孩子喜欢给你讲一些谁跟谁打架的事,你别跟他说打架不好,这样没意思,他觉得你这人没意思。我是跟他说,打啊!用刀捅,这样捅,从什么地方下手捅。如此,孩子自然会发问,老师,这样要坐牢的。我说,那没什么,大不了进去蹲几年。你看,你没说,孩子自然就想到法律。还有那些要自杀的孩子,我说你就在这个墙上撞,使劲撞。就是说,面对有些邪气的孩子,你不邪到一定程度,孩子觉得你没意思、无聊,更不可能受你影响与引导。

对于你的孩子,首先要接纳她现在的状况和情况,同时要保护她。接着用出游的方式去隔离她现在的生活环境。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去改变她。邪的老师能把孩子带正。要通过自身的改变去影响孩子未来的命运。不好说什么起码让她读完高中,这没有用。即使勉强读完,也没有任何意义。学暂时可以不上,一时的停止与调整,可能会为孩子的未来校正了方向,意义非凡。

5.家长问:我的孩子17岁,他自己都说自己处于叛逆期,有些事,明知不对却依然想去做。该怎么办?

皇甫老师答:不要把孩子的状态往现实中拉。孤立地看待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片面的。家长要从整个系统的建构、发展上去改变孩子,要组成一个空间,从而在这种空间的氛围中去影响孩子。我曾面对过一个上网成瘾的孩子,很难戒掉。我就制造了一个空间,做了个局,让厨师、清洁工、他的几个同学都以无意的方式去告诉他“你的眼睛怎么斜了”。一个爱漂亮的小伙子,突然身边有这么多人告诉他自己的眼睛斜了,他的内心会怎样?我们矫枉必须过正。纠正孩子,首先要设置一个自我修正的空间,用空间的整体力量去影响他。

6.家长问:我的孩子写作业总是拖拉,晚上弄到很晚,浪费时间,到很晚才睡。该怎么办?

皇甫老师答:你嫌他写作业慢,浪费时间,怕影响休息。其实,他写作业就是一种休息。他写作业已经在休息了。他是在以作业的名义在保留自己私人的一些心理空间。他做作业,其实已经陷入他自己的心理空间当中,他很享受这种过程。

你要先陪他玩,疯玩,把他拖拉的那些时间用来做更有意思、更快乐的事。其实,他的拖拉缘于父母的暗示。要把这种暗示改为“其实你做的挺快的”。别老说,你怎么这么慢,这么拖拉。如此,你就强化了他的拖拉,他就以为他自己就是拖拉的人,不需要改变了。越拖拉的孩子,你要让他去等你,让他自己说出“你快点!别磨蹭了”!这就见教育效果了。

 


 

教育家简介:皇甫军伟,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核心专家,北京树人天地教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养成教育总课题组副组长,家庭教育专家组组长,中国教育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教育艺术编辑委员会委员。曾四次央视“实话实说”的嘉宾,多次央视“新闻会客厅”嘉宾,还为40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过心理辅导,走访过3000多个家庭,在家庭教育、学习心理、道德教育、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五大领域内进行过深入的实践积累,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其教育事迹进行报道。因突出的教育思考及教育实践,被誉为京城教育界的“五少”之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121-332410.html

上一篇:历史教科书语言表述的典范
下一篇:课堂掠影四则(宁丽娟)
收藏 IP: .*| 热度|

2 唐常杰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9 1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