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的一个模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xun 本博将以数学杂文为主,科技杂文为辅,其它杂文为补。

博文

你不知道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十项秘密(上)

已有 10272 次阅读 2010-4-24 07:08 |个人分类:航天|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地球, nasa, 月球, 航天局, 哈勃太空望远镜

作者:Phil Plait,翻译:蒋迅

本文被solidot 资讯引用。谢谢!

译者注:今年4月24日是哈勃太空望远镜20周年,据solidot 资讯,“1990年4月24日,天文史上最重要的观察仪器哈勃望远镜发射升空。20年来,哈勃拍摄的壮观天文图像愈来愈为人们所熟知,它难以置信的长寿也为人所惊叹,事实上它在其漫长的道路上经历了多次濒死体验。 在哈勃望远镜发射数星期之后,传回来的图片显示在光学系统上有严重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於哈勃2.2米直径的主镜形状被磨错了。镜面与需要的位置差了微不 足道的2微米,但这个差别却造成了严重的球面像差。来自镜面边缘的反射光,不能聚集在与中央的反射光相同的焦点上。NASA和哈勃随后成了大众嘲笑的对 象。宇航员在1993年12月的首次维护任务中成功修正了有瑕疵的主镜。2年后,哈勃望远镜让我们看到了宇宙在创世大爆炸10亿年后的景象。哈勃一共经历 了5次大修,最近一次安装了第三代广域照相机、宇宙起源频谱仪(COS)等设备。预计它将能服役到2014年后,在2014年开始,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 镜(JWST)将发射升空,逐步接替哈勃的工作。”今特选译本文以纪念。

引言 1990年4月24日,发现者号航天飞机把哈勃太空望远镜 (Hubble Space Telescope) 送上了太空,这是有史以来发射过得最大的最敏感的太空望远镜。这次发射带来了天文学界的革命,它发回了一些人们见到过的最令人惊讶最美丽的天文照片。可以 说,哈勃太空望远镜是大多数人可以叫的出名的唯一的天文望远镜。作为“十项系列”的一部分,天文学家菲尔·普莱特 (Phil Plait,国内许多网站说他是宇航员,这是误传) 发表了这个“你不知道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十项秘密”。他相信几乎可以100%地说,没有人事先知道所有这十项秘密。下面就是这十项秘密:

1. 哈勃拍摄了最深层空间可见光的照片 2003年天文学家汤姆·布朗 (Tom Brown) 把哈勃对准了(Andromeda Galaxy) 的边缘并在那里停留了三天半。他是为了获得那里微弱的恒星的数据。他同时发现了最深层空间的光线的图像,即亮度为31等星。

2. 月球没有亮到不能用哈勃观测 有些人声称有些物体太亮了以至於不能用哈勃观测。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哈勃上的一些相机对紫外线非常敏感,过强的紫外线会把仪器烧毁。但多数相机并不那 么脆弱。事实上,哈勃观测过空间中的一些很亮的星体,包括月球。就月球而言,哈勃的困难在於它运动的太快了。所以必须事先把哈勃对准月球将要经过的一个 点,并在月球到达时准时按下快门。操作的难度是我们很少看到哈勃拍摄的月球的照片的真正原因。

3. 哈勃经常观测地球 如果月球太亮的话,那么地球呢?当然亮的多。哈勃不仅观测过月球,而且还数千次观测过地球。其实,哈勃观测地球并不是真的观测,而是为了校正 (calibrate) 数码探测器的数据。不必担心它能看到人,月球的转动都快得难以跟上,那么地球就更是这样了。

4. 哈勃曾有一次观测…等等…再等等…太阳 哈勃本来是不能观测太阳的,但曾经有一次它确实有意地观测了太阳。原来,它的一些电子检测器上积累了过多的电子,除去这些多余的电子的一个办法是让电子检 测器接收紫外线。广角行星照相机 (Wide Field/Planetary Camera) 就是其中一个。正好,宇宙中有足够的紫外线。所以工程师们在照相机外面专门安装了一个指向哈勃后部的接收紫外线的镜片,这样哈勃对准太阳相反方向时,这个 镜片正好对着太阳,使得太阳的光线射进广角行星照相机里。上面就是拍摄的太阳的照片。

5. 哈勃看不到月球上的阿波罗的人造物 很多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把哈勃对准月球上的阿波罗落地点,让那些说美国人登月是谎言的人们闭嘴?第一,美国宇航局和天文学家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去 做。第二,哈勃不能看到那些人造物,因为他们实在太小了,直径只有4米。唯一的办法就是返回月球。(译者注:事实上美国航天局已经找到了一些遗留在月球上 的设备,甚至连宇航员的脚印都可以见到。)

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0554-315493.html

上一篇:火山喷发中的激波
下一篇:你不知道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十项秘密(下)
收藏 IP: .*| 热度|

4 杨正瓴 侯成亚 唐常杰 WeiBin628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