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导师不会导和能导而不导都是很糟糕的 精选

已有 8295 次阅读 2011-11-9 01:29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导师, 研究生教育

导师不会导和能导而不导都是很糟糕的

(王德华)

 

本来想说:导师不会导比能导而不导更糟糕,一琢磨两种情况都很糟糕。

 

研究生导师的水平和素质,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研究生质量的保证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重视研究生导师质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在网上总是能看到研究生抱怨,抱怨导师不给以指导,抱怨导师不给课题,抱怨导师不管不问,抱怨导师总是神龙见头不见尾。几年前也曾有90%导师不合格的说法。关于导师不导的现象,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导师压根不会导,一类是导师能导而不导。这两种情况,都很糟糕。

 

第一类不会导的导师,本身不具备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只是由于在中国特有的条件下,研究生扩招,教授晋升放水,硕士点、博士点泛滥,有些导师也是被迫上岗担负起培养研究生的重任。不想谈这种现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其将会对一个国家的教育和科技水平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个话题很沉重,国家一定会为今天的“繁荣”和跃进买单的。咱聊点实际的,说点不痛不痒的事情。导师不会导、不能导,有多种原因。如果是有学问,没有经验,还好说(这类导师往往是年轻导师,缺乏经验)。就怕既没有学问、也没有经验的导师。这类导师最好不要导,不导是学生的福分,如果执意要导那才是学生的悲哀。学问的事情,不是可以瞎指挥的。这种情况如果在多起来了,那不仅是他们手底下那些研究生们的悲哀,更是国家的悲哀。从长远着眼,应该让这些导师卸下本不该压在他们肩上的重担,还是让他们活的愉快些好。

 

第二类是能导而不导的导师。这类导师有学问,有水平,也是出于各种原因,对研究生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有的导师是真忙,根本顾不上,肩上的重任太多;有的导师是习惯了放羊的培养方式,这样总能有几个出色的学生最后脱颖而出。好学生对于研究组的贡献,不用多说,大家都很清楚。有的导师是大牛人,将眼光聚焦在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或副研究员身上,以及部分有潜力的博士生身上… …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大家可以自己列举。不同的类型,需要不同的理解。要改变这种现状?难!

 

再说几句年轻导师不愿意听的话。导师是需要经验的,需要经历,需要实践。我曾有过一个比喻:做导师就像做父母,十五六岁的孩子发育成熟后就能怀孕生子了,也就是做父母了。自己还没有发育成熟的父母,与发育成熟的父母,以及有养育经验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方式和理念上一定是不同的。不能说经验都是好的,但育儿经验是可以借鉴的,育儿经验也是需要学习的。能做父母,不见得会当父母。曾见过报道,小夫妻吵架把孩子扔出窗外的,也还记得火灾或地震那伟大母亲把孩子护在身下的感人故事。在中国当今“人才饥渴”的时代,大量有水平有学问的年轻学者被推到了“教授、博导”的座椅上,相关单位的领导和管理部门如果不重视这些实际问题,更多的新问题必然会出现的。给以足够的养分和合适的土壤与拔苗助长的效果截然是不同的。人才可以培养,也可以毁灭。

 

不管哪种情况,不管什么原因,导师不尽职,没有敬业精神,严格说是不可以做导师的。霸王硬上弓是很容易误人子弟的。人才的事,应该不是小事,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单位)。

 

作为导师,如果肚子里没有货,没有学术视野,没有教育理念,还是不当导师的好。如果被迫招生了怎么办?那么让自己的学生出去完成学位论文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或者与其他导师合作。导师在这些方面帮助学生联系,也是一件很大的善事。还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成立导师指导小组。指导小组制度应该是不错的,我曾经致力于推广,但实施起来有些难度。

 

如果导师有满肚子学问,天天都有好的Idea,那么学生很幸运。但一定要意识到研究生不单纯是只做实验写论文的一个群体,是需要各方面训练的,毕竟他们也是要长大的,将来也要当导师的,还要传承所谓的科学谱系传统呢。

 

感觉写着写着就跑偏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506080.html

上一篇:我对研究生说:学问做得好坏是自己的事情
下一篇:窗外那金黄的银杏林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33 曹聪 陈小润 刘立 高建国 刘庆丰 李学宽 赵猛 王斌 李冰 许培扬 赵纪军 李志俊 陈金华 唐常杰 王涛 刘颖彪 施泽明 黄锦芳 陈安 王志杰 孟津 李毅伟 杨洪强 曾新林 李忠秋 牛丕业 耿爱莲 张玉秀 李方和 wgq3867 zgg wangyq12 CJIAN

发表评论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5 1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