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一味追求CNS论文同样可能会毁掉中国的科研

已有 9905 次阅读 2011-9-16 00:44 |个人分类:个人观点|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论文, 学术评价, cns

一味追求CNS论文同样可能会毁掉中国的科研

(王德华)

 

 

特别提醒担心被误读,啰嗦几句。读本文,需要清楚个人和国家层面的区别。个人的目标与国家的政策产生的社会后果是不同的。把个人与整体混淆,会有无休止的争论,毫无意义。Critical thinking 讲逻辑,讲究分析他人的逻辑,分析自己的逻辑。完全忽视Logic,确实不适合做科学研究。】

 

科研是一种兴趣,科研在当今也是一种职业。科研需要一定的环境,科研需要一种文化,更需要一种精神。相关政策和导向,如基金申请、评奖以及科研评价等政策和导向,对科学工作者的影响是巨大的。

 

SCI 论文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学术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学术论文质量,促进了中国的科研成果走向国际。由于各个方面的唯SCI导向,同时由于利益的诱惑,使得中国的科技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怪圈,以及各种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SCI至上的导向,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学界的正常发展,影响了中国整体的研究生质量。国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在逐渐改进和完善相关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必须说明的是,尽管SCI至上是错误的,但是正确认识SCI的作用,正确使用SCI 的指标,对于科学的发展是有利的。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是必须要避免的。

 

由于利益的驱使,中国的SCI 论文数量已经令世界刮目相看,但是中国学术水平在国际上的影响远远没有达到与SCI 论文数量相匹配的程度。原因很清楚,数量上去了,质量没有上去。灌水的论文太多了,短平快的豆腐块论文太多了。所以,有些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管理者等,呼吁要加强SCI论文质量的提高。这样在各种考核和评估中CNS论文成了一个重要标准,极端者成了唯一的标准。据说院士评选也是以CNS论文为标准,国家开放实验室评估也有CNS论文的指标。与之相关的,就是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又转而重视SCI的影响因子 (IF),或者俗称为“点数”。

 

重视SCI论文的质量无疑是非常正确的,除了扭转不顾质量只求SCI论文数量的风气外,对于提高论文质量和提高学术影响力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CNS论文,唯CNS论文导向,CNS论文至上,这样下去同样会严重影响中国的学术水平、学科建设和学术队伍的发展。任何事情走向极端,变成唯一,一旦与利益挂钩,后果是不可估量的。

 

学术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科发展是需要积累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是需要积淀的。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术领域(范畴),也有自己学术领域的主流期刊。科学家更应该注重主流期刊。学术界一般是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学者们心中也都会知晓自己学术领域的主流期刊,所以主流期刊上的信息是可以反映学术界的走向的。CNS论文很重要,但不一定能代表学术主流(尤其是Nature, Science)。所以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不一定非要查阅Nature, Science的论文,但如果不查阅学术领域的主流期刊,很难对学科领域的发展走势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

 

学者们应该在主流期刊上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真学者们很注重学术积累,不会是机会主义。机会主义容易成功,但如果都是机会主义,学术界将会崩溃。所以,我们鼓励的是踏踏实实在自己学术领域里爬行的学者,需要的是厚实的学术积累,需要的是学科发展的领头羊,需要的领域发展的带头人。CNS的作者可能是学科领域的领头羊,但众多学科领域的领头羊一定不局限在CNS论文的作者群。

 

中国需要的是稳步发展,是积累,不是泡沫,不是流星。

如果院士评选,基金申请,各种奖项评选,各种人才计划等等,都是一味追求CNS论文,一味追求SCI论文的点数,而忽略了学科领域的发展,忽略了基础积累,长期以往后果是很严重的,可以严重到毁掉中国的科研。

 

深知腰板不硬说话底气不足,但还是忍不住说两句。

优秀的CNS论文不应该是刻意打造的,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学术一旦染上铜臭味,后果一定很严重。学术一旦沾上官气,后果也好不了哪里去。

 

试问一句:当今纯净的科学研究还有吗?如果没有,为什么呢?



论文与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486801.html

上一篇:会议通知:“第七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
下一篇:当今中国学术界最需要什么?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46 曹聪 李小文 水迎波 吴飞鹏 赵纪军 肖建华 戴力扬 郭桅 梁建华 王随继 杨海涛 石兴强 李学宽 王继乾 邹伟斌 刘全慧 董志刚 朱教君 武京治 王琛柱 刘立 杨华磊 李忠秋 张天翼 陈志刚 唐凌峰 赵存华 牛丕业 郭保华 李宁 郝炘 郭超 关燕清 杨秀海 张玉秀 肖重发 吴斌 茹永新 马红孺 李丕鹏 zgg tongtongd crossludo luxiaobing12 mqp liangq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