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师说我不是做科研的料”
王德华
有的研究生对于导师的话很敏感,也很在意。所以,导师对学生不能随意评价。
有学生说:“我每天都努力工作,常常加班加点,可导师还说我不像是做科研的料,为啥呢?”
看来导师的一句话,让这位研究生的心理上受伤了。自己努力工作,得不到导师的认可,心里很委屈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研究生怎么做才看起来像是做科研的料呢?
笼统说,研究生的日常表现,平时的行为表现,就可以反映了他(她)对科研的态度和追求。
有几个方面,研究生是需要经常自我反思和梳理的:
1、读文献。每天都关注文献了吗?如果没有,就不用怀疑了。如果读文献了,读文献是否思考了,自己在学问上,尤其是对本专业的理解和学术眼界上有没有长进?如果没有迷茫、迷茫、迷茫,突然豁然开朗的体验,还是建议反思一下自己读文献的方法。
2、做实验。做实验是否专业?是否仔细?是否严格?做实验是收集科学数据的最重要的过程,如果有得过且过的态度,每次实验都有赶紧结束的心态,不能耽误吃饭,不能耽误约会,不能耽误娱乐等等,没有废寝忘食,甚至着迷上瘾的经历,也是需要休息一下冷静思考自己的追求的。
3、实验数据。对待实验数据是否有所期待,是否严格认真对待?一旦实验结束,是否有急不可耐的心态看实验结果?是否有马上做表画图统计的习惯?如果没有,实验结束了,结果扔在一边,过了些日子才开始整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都没有记录,甚至都忘记了等等,也是需要休息休息,审思一下自己。
4、学术报告。研究生有没有听学术报告的习惯?受邀来单位做学术报告的国内外专家,一般都不会随便的,报告内容无论从幻灯片版面、报告内容,还是开场白、结束语等等,都是会认真准备的,这些方面对于研究生的素养提高和开拓视野,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5、时间安排。研究生的时间原则上是科研自由支配的,这就需要智慧和自我约束。研究生每天的时间是否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方面了?每天用在学业上的有效时间到底是多少?如果没有完成自己每天的计划,是拖到明天,还是压根就没有每天的工作计划?研究生是否有每天忙忙碌碌,就是不知道忙什么的感觉?
6、工作和娱乐。年轻人应该有年轻人的生活,一般说工作要努力,学习要刻苦,但生活也不能耽误,要娱乐,也要约会。但是做到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除了大智慧外,还需要有非常强的毅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如果你的周末或节假日都安排得很满,朋友聚会,外出游玩,约会吃饭,玩手机微信,网络上漫游,看电影,爬山、健身、业余沙龙等等,而另一些研究生情愿暂时(在读研的关键时间内)牺牲了这些活动,充分利用研究生这段时间,做实验、读文献、分析数据、写论文,不用半年时间,差异就很显著了。做事情,做好事情,都必须有时间上的保证。时间上如果没有保证,想做到优秀是很难的。自己做不到优秀,如何与优秀者去竞争呢?又如何在日后人生中的各种“赛事”中胜出呢?
凡事只是想是没有用的,要行动起来。要有所收获,必然就要有所付出,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动物行为学上有个概念叫权衡(trade off),简单说时间作为一种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每天只有24小时,研究生的学习时间也是有限的),人类每天的活动多种多样,有固定工作内容,也有自选工作内容,如果用在某一方面的时间多了,就会影响到用在其他方面的时间。动物知道如何在关键的时候,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所谓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学会权衡轻重缓急,权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合理分配时间,确实是需要功力的!
有个声音似乎很响:我的青春我做主!这话是对的,怎么做才是真正对自己做主了呢?
回到正题,研究生怎么做才像是做科研的料呢?应该说看细节,看效果。每天都朝着专业科研人员的角色靠近,学术人的味道越来越浓,每天的生活都被学术占领着,应该就是了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04: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