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导师不能做保姆
王德华
科学网最近组织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不限时访谈活动:
链接:http://talk.sciencenet.cn/?id=103
今天尝试回答相关问题的时候,感觉有两个问题比较典型,在这里重点聊一聊。
问:“我是一名青年教师,目前带几个研究生一块做实验。但给我的感觉是,大多数研究生并不是真心喜欢做研究,甚至有同学直接会说我就是来混学位的,以至于这样的态度直接导致做实验不能全心投入,这该怎么办?作为老师总是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读研的时光做一些成果出来,为他们自己将来找一份合适工作添砖加瓦,但我是自己干着急。”
答:这是现状,但还得面对。所谓因材施教,在研究生阶段很不容易。读研究生是自律性很强的一项任务,需要激情,需要兴趣,需要主动。对于明确说来混学位的学生,建议他(她)早点退学吧,或者根据培养单位相关的条例,通过合理(合适)的途径(方式)进行分流。对于主动性差但还希望做点工作、学点技能的学生,对他们课题的实验设计需要很细致,甚至要具体到每个步骤,有些方面需要手把手地教。对于有追求、喜欢科研的学生,应该安排一些探索性、独立性强的工作,多放手,给他们时间和空间,使得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能够独立实施一些探索性的工作。我曾经听到有的导师说,导师的时间是有限的,也不能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也要有重点投入。在今天研究生这样的现状面前,我觉得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问:“我是一位导师,国产土博。我的老师们都是秉承教而不包的态度教导我们的。的确当时他们创造了较好的工作条件(实验室),也的确没有教我们怎么做科研。很多知识来源于文献、试剂仪器公司的技术支持和死皮赖脸的求助,以及后来的博士后经历。这个过程很辛苦,但收获也很多,抗挫败感能力比较强。现在轮到我做导师了,我实在没办法让自己的学生重复我自己的路,结果是又教又包,教做实验,帮做实验,包写文章。我感觉很累,可是学生也不明白,一些学生说说就动动,不说就不动,文献也读得极少。我反省自己是说得太多,做得太多,请问你们是如何平衡管和不管之间的度呢?谢谢!”
答:首先导师不是保姆,如果事事都管、都包,实际上对研究生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但导师又不能不管,不能放羊式培养。我们常说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就是这个道理。有些路,研究生必须自己去走,导师代劳会留下很严重的后遗症。
我个人的观点,原则上导师应该在大方向上是掌舵人,是科研条件和生活保障的提供者,是研究集体的学术文化创造人,优秀传统的继承人,温馨科研环境的营造者,正确科研理念的宣讲人,是学生工作的帮手和依靠,是学生精神的鼓励者和支持者,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导师有导师的工作范围和职责,研究生有研究生的职责,导师不能把属于学生的工作给抢走了,不能越俎代庖。
研究生真正需要的是提高学术素养和工作技能,提高学术眼界和视野,培养理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虽然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有些空,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导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发挥才华的平台或舞台。导师希望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导师一包到底,学生到底是超不过导师。
现在是信息时代,相关信息获得很容易,在很多方面研究生也是导师的导师,只要提供条件和舞台,优秀研究生会让导师惊喜的。
对于推一推,就动一动,不推就不动的学生,如果还想做点事情,就安排具体一点的工作 (参见对上面问题的回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0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