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3-IBM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oqiao1980 努力揭开更多原子核的秘密

博文

学生考研十八年,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

已有 811 次阅读 2024-12-31 21:57 |个人分类:我思故我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从2006年开始在通化师范学院物理学院工作,除了第一年以及我读博的三年,我几乎一直在参与和关注学生考研的事情。从2004级学生开始,到今年2021级学生的考研刚刚结束,整整过去了18年了。

    学生的选择,也导致了不同的人生,对这一点,我的感受最深。结合我自己的半生奔波,这种感受尤其深刻。

    当年我可以毕业后直接工作,但是当时觉得我自己可能会有遗憾。我最终选择了读研,后来工作后又选择了读博。虽然过得不容易,但是自己没什么遗憾。虽然读博读的挺失落,但是不是真的绝望。

    当然,命运给了我丰厚的回报。我在读博的时候,就做出了突破,有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读博后,又回到了硕士阶段研究的领域,在核结构领域做出了更加重要的突破。我相信是诺贝尔奖级别的,当然别人会认为我是吹牛。起码我有了吹牛的资本。

    如果当年没有考研,这一切奇迹都不会发生。我的一生虽然过得会很好,但是我肯定会有遗憾。考研,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提升,当然过程也是极其痛苦的。

    高考是所有的学生都必然会经历的,所以这里边选择很少。当然,高考报志愿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分数已经确定了,能选择的也就少了。高中阶段,不学习的终归是少数。大部分学生都学的很辛苦,所以最后的成绩,更多的是智力上的差别所导致的。

    但是从进入大学,到考研,对于学生来说却是真实的考验。

    他们才刚刚成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残酷还无法理解,对于人生亦是不清楚,所以在考研的事情上做出选择,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

     有的学生享受人生,有的学生却依然努力。有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有考研的想法,有的学生却是到了大三才幡然醒悟。每个学生都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有的学生,虽然成绩极好,也会坚决地放弃考研,而选择工作。

     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却一心以求,一战二战,终于化茧成蝶。

     我读博之前只是接触很少的一些学生。在读博期间的后三年,我几乎带着13、14、15级三年的学生一起考研。从16级学生开始,由于科研这边的事情越来越多,我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所以就很少接触学生了。但是上课的时候,我也尽量把一些考研的情况和学生说清楚。

     考上研的学生,有的会选择继续读博士,有的也已经毕业工作了。让我感到自豪的事情,是我身边接触多的学生,几乎都选择了考研究生,并且尽力读了博士。这对于通化师范学院这样的学校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我身边的学生(读书的时候关系相处的非常好的),读上博士的,至今已经有10人。这是我一生都非常骄傲的事情。(既然我选择了读研,所以我也尽量劝学生考研,因为我觉得这是有意义的)

     所以,学生不同的选择,也的确是走出了不同的人生。相对来说,读研究生,读博士的学生,生活会更加精彩。

     如今,每年到了大三大四的学生都会开始琢磨考研这个事情。他们会看看上届的学生的考研情况,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很多时候,考虑的很难做到周到。前些年,考研比较轻松。但是这几年,内卷越来越厉害,考研的危险也越来越大。每年都有前功尽弃的学生。

     所以做出选择,变得更加重要。

     做出错误选择的,即使聪明的,也会什么都没有。做出正确选择的,却一步一步的走了上去,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考研这个事情,关系着学生的一辈子。所以在这个事情上,把事情想清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今考研和以前的性质还不一样。以前的考研,是让生活变得更好。现在的考研,很多的时候已经变成无奈之举。

     但是我依然尽量鼓励学生,不管如何,都应该试一试。

     我在大一的时候,就跟学生说,大学要努力做好三件事情。第一是把字写好,因为你以后是一个老师。第二是把英语四级过了,代表你在大学是努力的。第三是考一个研究生,为自己以后找个更好的出路。

     人生不易。

     期待21的考研学生,能有一个好的考研结果,能够多考上一些。也期待22的学生,和以后的学生,能够认真的思考自己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2025年,一切都会更好。

     也祝福科学网的博主朋友们,2025年一切都变得更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01-1466843.html

上一篇:狭义相对论与惯性
下一篇: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一个典型例子
收藏 IP: 111.27.42.*| 热度|

20 宁利中 高宏 杨正瓴 刘进平 刘跃 王从彦 钟炳 杨卫东 雒运强 钟定胜 张忆文 郑永军 孙颉 朱晓刚 崔锦华 李侠 汤敏骞 孙南屏 蔡宁 陈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0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