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科学是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开始的。这种“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例子总是会在科学的进步中发现。原因是我们总是从经验来建立理论,就是有实验也会如此,因为经验和实验的冲突很多的时候并不明显。
从真正的地心说到日心说后的最重要的“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例子就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可能是由于涉及到洛伦兹和庞加莱两位伟大的科学家,所以这种对比进行的反而很少。我看到的最详细的讨论,应该是派斯的《爱因斯坦传》。别的人似乎很少,或者不是很愿意谈到这个话题。
结果甚至出现了“庞加莱的狭义相对论”的这样的伪科学史和伪科学的话题,甚至出现在了非常有名气的杂志上。当爱因斯坦写出它的狭义相对论的文章后,爱因斯坦的工作就开始被学术界接收,并且对于和洛伦兹和庞加莱的研究的区分,就是非常明确的。这一点可以在普朗克的故事中看到。
在当时,这种区分非常明确。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变得模糊了。因为老的物理学已经不存在了。
这里边一个关键就是,洛伦兹把爱因斯坦的理论称为“相对论”,以区别他和庞加莱的理论。因为他们的理论在现象上是一种绝对论。在洛伦兹的眼中,尺子收缩是基于牛顿第一定律之上的,绝对的收缩过程。也就是说,如果你以一个很大的速度运动,你就会发现自己在运动方向上的尺度真的变小了。正是因为变小,所以你测量的光速始终是一样的。(光速不变是一个需要解释的结果,而不是一个原因)也就是说,尺子缩短,时间变长,都是一种绝对效应,是一个动力学过程。
这就是爱因斯坦之前的“地心说”,是完全错误的理论。
这个事情非常有趣。迈克尔逊一辈子都没有理解相对论,但是是他发现了它。他测量光速,发现不管是对地球的哪个方向,光速都是一样的。其实这本身就意味着,光速是一个惯性现象。但是那个时候,由于以太观念根深蒂固,所以没有人把这个现象,和伽利略的大船实验联系起来。这是非常不可思议,但是又真的发生的事情。
所以没有什么洛伦兹,或庞加莱的狭义相对论,也没有什么狭义相对论先驱这样的事实。我们从来都不会把托勒密称为哥白尼的先驱,为什么?实际上,当你看哥白尼的书的时候,里边的数学,甚至很多观念都是一样的。哥白尼就是在理解托勒密的研究上,给出了相反的工作。但是为什么托勒密不是哥白尼的先驱?
因为物理完全不一样。
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物理学就会陷入托勒密的天文学一样的境地,会出现一种物质在以太中运动的动力学理论,由于数学几乎是一样的,所以你很难发现本质的区别在哪里。研究者会彻底沉沦在以太不可思议的物理性质之中。那么不用说,整个物理学都会陷入到困惑之中,就和今天的物理学一样。
也许几百年都无法转变过来。
我相信支持这种理论的研究者,和民科,比今天的研究者和民科,也许更多。因为这种理论,和牛顿的理论是一致的。
当然,整个人类的历史都会完全改变。
有一些错误,极其难以识别。当这种错误流行起来,想推翻就会变得非常困难。而且会彻底阻碍整个科学的进步。比如当前的粒子物理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当下的情况来看,所有超出标准模型的研究,应该都是错误的。
但是,没有人知道错在了哪里。但是一堆人依然在发文章,你说他错了,他肯定不乐意。
关于暗能量暗物质的研究,应该也是都错了,但是研究者自己不会承认。
宇宙大爆炸有实验支持,但是暴涨理论看来不太对,但是很难说清楚错在哪里。
当下的理论物理学,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用数学编织起来的玄幻小说。
核结构领域出现了原则性的错误,我的SU3-IBM给出了更好的和实验符合的拟合结果,说明以前的想法有问题。但是在老的研究思路上建立起来的庞大文章体系,很难说清楚什么。
最不可思议的是量子计量学。观念上,用非经典的量子指针来进行测量,的确提升了测量精度,实验也的确如此。所以你看不出来逻辑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你用热指针来算一算,就会发现,也提升了测量精度。所以量子指针的非经典性与测量精度的提升其实无关。
所以,理论、实验、数学、逻辑都没问题,也会产生错误,甚至是彻底的错误。
不要简单的相信逻辑,它往往带来的都不是正确的。(民科的问题几乎都在这里)科学的进步,需要全面的论证,反复的思考,才能确定是否正确。科学研究本身,是一个技巧极其高的论证过程。没有一个痛苦的折磨和训练的过程,你很难理解科学论证的过程,所以也不可能真的做出创新性的研究。
追寻热点,照猫画虎,花钱做实验,这对于科学的进步,是没有意义的。
从已经有的科学史中,吸取经验,才是非常必要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