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答赵辉兵先生

已有 5195 次阅读 2007-3-30 10:11 |个人分类:美国问题研究(07-11)

答赵辉兵先生

 

黄安年文  2007330

 

您在2007-3-29 22:46:17留言中写道:

黄老师,您好!请教您一个早期中美关系的问题?您如何看待马沙利纲领,美国学界似乎并没有这样一个明确的提法,国内相关资料似乎也不多见。望赐教!谢谢。

**********************************

我刚刚看到你的问题,像这类专业范围内的问题,我估计不是许多网友关注的,即使研究美国史的学者也不见得研究它。您现在好象正在从事美中关系史和中华文明史的教学工作。我已经不在教学第一线教学,尤其对美中关系史教学很少涉猎,所以难以满足您的要求,不过可以提供一些线索供您参考。

 

关于美国学术界的研究情况,很重要的是要通过美国历史杂志(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查询有无相关的论著,因为每期都有十分详尽的博士生论文和论著目录。也可以查查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中有无相关资料。

 

关于美国驻华公使马沙利(Humphrey Marshall, 1853.7.4—1854.1.27)其人,不妨先通过Google查询一般信息,其中谈到这位公使的资料很少。倒是提到在19世纪40年代已经去世的同名将军的情况。

http://www.google.com/search?q=Humphrey%20Marshall&hl=zh-CN&lr=&nxpt=10.991986112420246816704

我们再看看美国历史词典(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History, Bicentennial Edition , Edited by Richard B. Morris, 1976 其中并未提到此公。

在李世洞、黄安年等编译的《美国2500历史名人传略》(东方出版社,1994年)中也没有收录此人。

在刘绪贻、李世洞主编的《美国研究词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中同样没有收录此人。

看来要了解马沙利的详情,需要通过美国的网站和图书馆、博物馆及其他研究单位查询。

 

关于“马沙利纲领”一词,美国使用情况,首先需要查阅外交档案,现在已经全部开放,可以世界冲网上查到。其次看史家评论情况,看是否为公众接受。

 

在国内似乎并非公认的历史用词,至少国内美国史学界很少用,例如一般通史、杨生茂先生主编的《美国外交政策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没有提到。蒋相泽、吴机鹏主编的《简明中美关系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898年)中也没有提及。阎广耀、方生选译的《美国对话政策文件选编,从鸦片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民出版社,1990年)也没有选入这方面的文件。

 

提到“马沙利纲领”一词的是项立岭 著《中美关系史全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月,ISBN:7561730)其中第二章 美国争取最惠国待遇的政策形成中子目是《中美五口贸易章程》、贸易滞迟,传教活跃、“马沙利纲领”、坚持修约,反对动武。

说到早期中美关系史研究,近年来中山大学历史系梁碧莹教授成果颇丰,您不妨向她请教。

 

谈到马沙利使华最多的是李定一著《中美早期外交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第六章美国与中国内乱第二十三节是 马沙利的助清政策(178-187页)

建议您不妨看看李定一先生的论述。

 

当然,你还可以查一下最近出版汪熙先生主编的《150年中美关系论著目录,1823-1990》(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我没有这部书,也难以顺手翻阅了。

 

写于301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73.html

上一篇:1960年我获北京市劳模称号,2006年5月起每月获150元津贴
下一篇:养草、护草,除虫,不务农时,不务天时(补充版)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