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红楼梦》列入16年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经典阅读篇目例举”

已有 2666 次阅读 2016-4-22 20:48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红楼梦》列入16年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经典阅读篇目例举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422发布

 

中国只有一部《红楼梦》、只有一个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普及《红楼梦》有利于普及中国文化。

《红楼梦》的普及需要阅读原著,需要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对于中学生来说,需要将学校大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看到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中,明确语文增加了12部中外文学和文化经典作为经典阅读篇目例举。这些篇目将在明后两年的高考中逐步纳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就是说,《论语》、《红楼梦》等将入高考题。这一教育考试规范的要求将运用规范手段推动《红楼梦》列入中学基础教育的经典阅读篇目中。
   
笔者注意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在普及《红楼梦》经典作品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拍摄基地的大观园在普及《红楼梦》读物方面也起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在大观园工作的徐菊英女史前不久告诉老吕,近年来每年都有万名以上的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大观园参观,并以大观园作为课外阅读《红楼梦》校外活动基地。20日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先生在《红楼梦大辞典》修订工作座谈会上告诉与会人员,“徐菊英刚来电话说,昨天一天内就有500名学生来大观园参观

笔者以为,我们的红学研究者需要给学生提供能够准确反映作品,并适应学生阅读he 欣赏需求的《红楼梦》研究作品。

4-22 22:01 补充:徐菊英在微信中写道:“今天上午接待了117名中学生,下午又接待了361名小学生。”

*************************

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

2016114  来源:网络综合

 

百度推广

无忧考网为您整理了“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更多高考相关信息请访问无忧考网高考频道

  2016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近期将公布。今天(1月13日)上午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对《考试说明》作了解析,并表示与往年相比,北京卷《考试说明》稳中有变。
  “教学大缸”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带来解析。今年的《考试说明》各科目样题均调整替换进了部分2015年高考的真题。此外
语文增加了12部中外文学和文化经典作为经典阅读篇目例举。这些篇目将在明后两年的高考中逐步纳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
  此外,英语注重考察书信等应用文写作,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色彩。政治调整了考试范围。
  
语文
 《论语》、《红楼梦》等将入高考题
  2016年语文学科在总体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为更好地适应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势,在考试内容等方面略有调整。其中现代文阅读,在以往要求考生对 “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整合”基础上,增加信息的“运用”“对多个信息的比较、辨析”。同时增加对阅读经典的要求。在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中,提出 对中外文学经典”“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经典理解、感悟和评价
  具体调整:“附录”在保持原有“古诗文背诵篇目”不变的同时,增加“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包括古今中外12部文学和文化经典,分别是:《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 《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据介绍,经典阅读篇目主要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例举”二字,旨在鼓励考生在阅读这些篇目的基础上,能够更广泛地阅读。
  据了解,阅读经典是目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在2015年高考“微写作”选作题中,就涉及了《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四世同堂》和《巴黎圣 母院》。但考虑到本届毕业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及复习的实际情况,2016年这12部经典阅读篇目暂不列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2017年、2018年逐步 将这些篇目纳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
  此外,《考试说明》还调整了参考样题。删除考查点、题型有重复的样题, 将旧的高考试题或测试题替换为2015年的高考题,增加2015年出现的新题,如散文《说起梅花》,作文“二选一”试题等。调整后,参考样题由2015年的70个小题变为73个小题。

 

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详细解读

2016-01-15 13:13:59  来源: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编者按:2016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已经下发,高考考试说明是考生备战2016高考的重要资料,可以根据2016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进行针对性复习,对所学知识全面检查。为此,爱智康高考频道第一时间整理发布2016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解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作出指导。

 

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详细解读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霍婉

 

  2016《考试说明》已经公布,作为16高考命题的风向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考试说明的变化,以便正确备考。

  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我们各区试题在期末、一模、二模等大型统一考试会被不断的更新,逐步确立起今年可预测的高考改革方式和考查方向,为高考定型。所以,《考试说明》有什么具体的改动,对于考生后续的复习及侧重方向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价值:

  我们将2016《考试说明》中与以往不同的变动总结一下,整体的复习还请同学们结合着《考试说明》与2015北京高考真题的思路来科学规划。

  一、阅读经典

 与往年相比,北京卷《考试说明》语文部分在总体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在考试内容等方面略有调整。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增加对阅读经典的要求。在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中,提出“对中外文学经典”“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经典”的“理解、感悟和评价”。

  “附录”在保持原有“古诗文背诵篇目”不变的同时,增加“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包括古今中外12部文学和文化经典,分别是:《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例举”二字,说明除了上述这些以外,同学们还应该涉猎更多的篇目。

  阅读经典、继承传统文化是目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在2015年北京高考微写作中,就出现了《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四世同堂》和《巴黎圣母院》等篇目的介绍。

  本次各城区期末考试以及即将出台的《考试说明》都延续了这个风格路线。这里提醒各位,在和外地卷逐步接轨,难度不断提升的现在,北京高考也开始更为细致的考查文本细节,这些细节在名著题大全和名著梗概中是无法全面了解的。所以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了传统文化、文史知识的版块,每节课带领学生积累一些文化常识,引导学生阅读原本的兴趣。所以
各位同学(尤其是高一高二年级,时间还相对比较充裕的同学),多多阅读名著原本,平日里做题随手积累文化常识。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个别的小题,对于作文素材来说,也是一种好的来源。

  二、信息整合与运用

  在现代文阅读模块,在以往要求考生对“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整合”基础上,增加信息的“运用”“对多个信息的比较、辨析”。

  各个模块的主观简答题,不仅要求考生有鲜明、个性化的观点,还需要"有理有据"的阐释与表达。这需要考生在平时有敏感观察生活热点的习惯,对于这些事件、热点有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并且可以通顺自如的表达。看似只需自圆其说,实则是一类能够体现考生思想深度和创新性以及表达能力的综合性题型。

  除此以外,阅读量增加、答题需要整合几个材料的信息点,无疑会在无意中拉长考生的做题时间,剩下的时间应该如何分配,最后一道大题--作文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正常发挥,都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安排的问题。

  我们之前经常在课堂上和大家强调,语文不只是感性认识,还要强调科学高效的解题方法、构建知识体系也正是符合了高考改革的思路。我们课上分模块分题型给大家整理知识点,就是希望同学们在夯实课内基础的同时,梳理各模块知识点,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在遇到语文题目的时候,解题思路就会清晰很多,做题速度自然就会提上来。

  另,《考试说明》在参考样题上也有调整,在删除考查点、题型有重复的样题后,将旧的高考试题或测试题替换为2015年的高考题,如文言文阅读将2013年第6-10题替换为2015年的文言文第9-14题,将多文本阅读测试题《天坛之美》替换为2015年第1-8题等;

  而且增加2015年出现的新题,如散文《说起梅花》,作文"二选一"试题等。

  所以还请同学们重视2015年的高考真题,研究《考试说明》提供的例题所体现写出来的考查方向及解题思路。这对于接下来的期末测试、一模、二模等统考,甚至是2016年的北京高考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6高考改革正在进行中,备考的同学们要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考方向,做到有备无患。

http://www.izhikang.com/e/20160115/569880175a673.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72005.html

上一篇:顺义中石油北京综合服务中心外景一瞥
下一篇:在老菜馆品尝老无锡正宗特色菜肴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