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谈51年前在陕西西乡李家沟大队调查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1月5日发布
我无法肯定时下还有没有集中39人的工作队在农村一个基层大队进行为期10月的全面调查,并且出版了一份像《李家沟大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资料汇编》这样的综合资料,按说电子化、信息化时代综合整理的手段不知比51年前要快速多少倍。当年所有资料全是手抄和复写的,连个刻蜡笔的油印机都没有,在汉中印厂是铅字排印三校付印的,我在汉中印厂就钉了好几天。当年这个由中央理论队伍和学校、地方干部三结合组成的队伍,仅仅中央党校高级理论班的就有10人,其中三人是省委书记级干部。这为期十个月的同吃、同住、同劳动调查,现在还有吗?哪怕是一个月时间,有没有?反正我经历了全过程,我体会到了在基层调查真相之极其不易,而将这些结果整理发表出来(作为内部资料印了300册,现已绝版)。这点,我做到了,现在有那位潜心调查的做到了,不知道了,我只从报刊上看到了走马观花式的调查考察和一个个的顶层设计蓝图,我担心这设计如果和万一下面的实际不一致怎么办,向谁看齐!实事求是,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不能事先带有固定的框框,有了一个框什么都往里面装。当年的运动方向出料问题,不在于调查本身,而在于框框给框住了!
*********************
有感于重温48年前李家沟大队调查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3月4日发布
1964年10月—1965年5月,在陕西西乡县扬河公社李家沟大队的为期半年多的社会调查,迄今依然记忆深刻,现在重温1965年5月编撰的《李家沟大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资料汇编》,更使我具体回忆起当年的调查生活。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极其难得的学习机会,向农村贫下中农学习、向当地农村干部学习(由南郑县派出的三级干部)、向中央高级党校理论班的同志学习。这也是一次学习、调查和社会实践相紧密结合的难道机会,因为这次特殊的调查是在大队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组尤其是史向生组长的倡导下开展的(他曾任河南省委书记等职),因此我们的工作过程也成了随时进行的调查和积累资料的过程,当时我在大队办公室工作,又和史向生同志住在一起,有机会随时向他请教和进行农村调查。可以说,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份资料汇编中的各种调查资料是来之不易的,保存至今得以流传也是一件幸事。
今天的农村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仅仅靠统计表报、各级干部汇报和三两天走马观花视察是难以了解真正的实际情况的,今天还有没有干部舍得花上半年多时间蹲在下面像史向生书记那样从未离开,我迄今还找不出来。中国落后面貌的改变、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实现,中国贫富差距的大大缩小,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健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真正确立,中国民主化基础的奠定、中国的生态优美,都取决于农村,了解农村必需对农村最基层的村镇有最基本的实事求是的了解,这就需要进行新的调查,我们期待这样的反映农村基层实际情况的调查面世。
*********************
为什么要公布48年前的《李家沟大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资料汇编》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2月24日发布
自2月13日起,我在博客上开始全文公布1965年编撰的《李家沟大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资料汇编》PDF版。对于这份资料编撰的意图,已经在《李家沟大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资料汇编》目录PDF版(1965)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2月13日发布(见下文)中交代清楚。
现在要说的是为什么现在公布这份资料汇编。
这份由一个30人左右组成大队工作组,经过7月蹲点调查,收集整理出来的资料汇编,来之不易,而且保存至今也不容易。这份资料总共只印300份,又是内部资料,在当今著作资料的检索库里是检索不出来的,现在还存几本不得而知,我手里仅存一本,对我来说是孤本了。
这份资料的调查记录汇总是第一手的材料,时间跨度最晚在48年前,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实际情况了解是很少的,有些是从电影或文学作品上了解到的,作为社会学、历史档案学的调查资料保存下来是不多的。即使像我这样的当事人,现在回忆起来如果不是借助这份资料帮助回忆,也是很困难的事。对那时的农村经济、社会、组织、文化教育、自然条件、阶级状况、政治运动、家庭状况、生活习俗等等,这份资料都有记载。
这份资料的集结,也是让我们对怎样进行农村社会调查有所启发,当年的调查受到政治导向的干扰,这是我们难以摆脱的,但是对我这样的三门干部教师来说,通过三同、调查是一次认识和了解农村实际的绝好机会。让我知道立足实事求是是极其不容易的,也是我们务必追求的。作为一个历史学工作者和研究者,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
调查研究要了解到较为真实的情况,没有半年持续蹲点是很困难的,首先要尊重调查对象,并且要取得调查对象即农民的信任或者基本信任,如果农民对你抱有成见或怀疑态度,要让他们讲真话尤其是公开经济账几乎是不可能的。
今天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发展,中国走向全民逐步富裕的道路,关键的关键依然在农村,在城镇化的正确走向,因此继续开展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真正了解当今农村的实际情况,也就成为十分重要的事了。
当时生活条件和调查条件是极其艰苦的。准确地说不是生活在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条件下,拿是一个基本上没有电力、没有交通工具、没有干净水源甚至是与世隔绝的地方,我们走过来了,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七八个个月,这样的生活能够走过来,我们什么都不怕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64627.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66911.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黄安年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2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