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游宋夹城

已有 2974 次阅读 2015-12-27 08:04 |个人分类:摄影图片集锦(10-11)|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游宋夹城

游宋夹城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1227发布

 

人们常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其实这是泛指阴历三月时节下江南为最佳时机。我们这次是岁末腊月下扬州,旅游考察乃附带行程,因游客低峰而受益良多,游览质量之高非人挤人,人看人能领悟到的。

1212上午,在考察了隋炀帝墓后即来到宋夹城遗址,介绍称:“扬州宋代有一地三城之说,分别为宋大城、宋夹城、宝祐城。而宋夹城在宝祐城和宋大城之间,呈南部略偏东、北部略偏西的狭长方形,至今已有近800多年历史,虽然后来经历战乱等历史因素影响,但城池地貌特征依稀可见。如今的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就是在原址上复建的。现宋夹城已开发为体育休闲公园。这里的照片26张为随机拍摄,反映了开始入城的情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宋夹城

扬州宋代有一地三城之说,分别为宋大城、宋夹城、宝祐城。而宋夹城在宝祐城和宋大城之间,呈南部略偏东、北部略偏西的狭长方形,至今已有近800多年历史,虽然后来经历战乱等历史因素影响,但城池地貌特征依稀可见。如今的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就是在原址上复建的。[1] 现宋夹城已开发为体育休闲公园。

中文名称

宋夹城

地理位置

扬州市西北角

占地面积

38.71公顷

开放时间

8:00-21:00

景点级别

AAA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城门,西门瓮城,十字街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江苏省扬州市

建议游玩时间

2小时

景区介绍

史载扬州宋代有三城:宋大城(老城区)、宝祐城(蜀冈上)、宋夹城(笔架山)。宋大城的形制为:规整的长方形,城内开十字大街,与四面城门相通,南北向大街,西侧平行一河(汶河,今填平为汶河路),河与南北水门相通。东西向平行街道三条,分别通过太平桥、开明桥、小市桥。相距300-500。五代后周周世宗在唐代旧城的东南隅改筑了一小城,世称周小城,西城门在五代周小城基础上修筑,并一直沿用到清代。

附近为五代城墙马面(城墙女墙上的战棚),北宋、南宋的瓮城门道,进出城门的砖铺路可以看出宋代时我国已开始使用砖砌券顶式圆形城门洞,替代了在此以前的木构过梁式方形城门洞,这是因为宋代火药的发明,对作为战争防御功能的城门也是提出了更为坚固的要求。

现今修缮的五代马面高5.5,虽为局部,但使人想起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对赫连城马面的记述极长且密马面皆长四丈,相去六七丈,以为马面密则城不须太厚,人力亦难攻也。

如今有了原始实物佐证修缮的北宋瓮城、南宋瓮城分别达了4.53.5,城内空间有400平方米,虽为局部,但如标本范例,毕竟展示了五代、北宋、南宋城池的差异和师承。北宋、南宋瓮城外砖铺路面倒是历史的原状,都是立砖铺地,不仅路牙严整,路面逞中高边低的弧状,且砖与砖之间排列整齐,错落规矩,北宋路面车辙痕迹深凹,路面损坏严重,证明了北宋社会安宁,经济繁荣。南宋路面辙浅,路面平,分明战乱频仍,经济萧条,人口稀少的原因。

现宋夹城已开发为体育休闲公园,有环城步道、环城自行车道、笼式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户外羽毛球场、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篮球馆、网球馆及多种体育器材,是市民散步、婚照外景、约会散心、观光怀古、体育锻炼、球类竞技的好去处。逢节日还有可能举办灯会。城内宋城山庄提供餐饮服务。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bW9408Alcg16HZeLaGpayt4FtYjSonJROLkyfFSOcQ9RmX3Z0_Xpdv972wNc-X8rfdcamBq_2kalhM77MROba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46135.html

上一篇:《金色道钉》画册中的四华工像真的是“参与建设美国中央太平洋铁
下一篇:从美國華盛頓紀念塔内徐繼畬的的碑文说起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1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