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从地铁里乞讨现象少了说起

已有 2352 次阅读 2015-5-17 15:42 |个人分类:民生问题小议(10-11)|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从地铁里乞讨现象少了说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年5月17日发布

 

别说,现在地铁里的乞讨现象确实比以前少了,就是经常坐地铁的乘客也要计算是乘坐地铁合算还是工交车较好,原本2元钱随便坐的使乘客首选地铁,可地铁涨价后和里程挂钩,这笔经济账是不能不算的。乞讨者云集在苹果园地铁站西北侧的金顶山村上的西山坡租房居住,从而成为北京著名的乞丐村,显然和距离地铁1号线终点站很进且实行2元票价制有关。

这件事告诉人们用经济杠杆解决疑难问题的是有很大空间的。“今年5月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根据这个《条例》的规定,禁止在车站、车厢内乞讨、卖艺、派发广告等物品。对于乞讨和卖艺行为,运营单位有权制止,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以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笔者以为,对于那些不作为的主管单位,放任管理的,要对主管部门负责人开出罚单,那样的话,管理就会严起来!

 

****************

地铁涨价及禁乞讨 北京著名乞丐村“人去屋空”

我要评论

2015年05月17日06:50:19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前年,本报曾报道家住“乞丐村”的孩子们在地铁上乞讨

  如今,金顶山村乞讨者已不知去向

  位于苹果园地铁站西北侧的金顶山村曾是北京著名的乞丐村,由于距离地铁站较近加上房租便宜,很多乞讨者在这个村的“西山坡”租房居住。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金顶山村探访发现,乞讨者早已退租离开此地。从去年北京地铁票价上调开始,乞讨者的生意就越来越难做,而随着《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执法队开始严查地铁卖艺乞讨等行为,加上有关部门的“定期清理”,乞丐村这个称呼也将成为历史。

  最多时百余人聚居 如今村里难见乞丐

  从地铁苹果园站出来,向北走过七弯八拐的胡同步行大约400米,很快就可以到达金顶山村。这个并不大的村庄被清晰地分为两块,山下一块,山上一块,村民更多地把山上的村子称为“西山坡”。从山下的村子向山上走去,一排排低矮的平房七扭八歪地排列在狭窄的道路两边。

  因为距离地铁站较近,加上房租便宜,曾经有很多乞讨者选择在山上租房居住。最多的时候,山上住了100多名乞讨者,他们中有五六岁的孩子,也有60多岁的老人,来自河南、河北、甘肃、四川等地。因此,也有很多人把这里叫做“乞丐村”。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租住在山坡上的乞讨者等早高峰过去,就换上乞讨用的衣服,带上小喇叭、音响等乞讨设备,成群结队地走到地铁苹果园站,刷卡进站,开始一天的乞讨。到了晚上11点多,他们又陆续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回到租住的山坡上,周而复始。

  “以前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乞讨的人,但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了,你可以到山上去看看,也许还能碰上几个。”在村子里住了很长时间的老李说,以前山上住了很多乞丐,每天早上9点多开始,他们便一群群地从山上走着去苹果园地铁站,到了晚上再回来。“但从去年开始好像就越来越少了。”两年前记者来到这里时,村子里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平房前晾着的被子和乞讨用的衣服,院子里放着乞讨用的喇叭和音响,如今,这些基本上都看不到了,“感觉一下利落了不少。”老李说。

  目前金顶山村的一些山下平房正在被拆除,有不少人正在忙着施工。沿着狭窄的街道向山上走去,道路两边堆满了各种生活垃圾,不时散发出阵阵恶臭,路两边的墙上到处张贴着“房屋出租”的小广告。街道上人很少,村子显得异常安静。“西山坡”上低矮的小平房依然存在,走到半山腰的时候,一道已经锈迹斑斑的铁栅栏将路拦断,无法再继续行走。

  职业乞丐收入不菲

  租房每月仅数百元

  今年50多岁的刘女士一直住在金顶山村,曾经做过多年的“乞丐房东”,最多的时候家里的房子曾经住着七八个乞讨者,每个人的房租从200多元到300多元不等。“房子条件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

  刘女士说,由于村子距离地铁站近、交通便利,她把房子隔成好几间对外出租,刚开始的时候看到对方是乞讨的,她也不愿意租,但后来见到村里不少人都租给了乞讨的人,自己也跟着往外租,“虽然钱不多,但好坏也有近3000多块钱的收入,我得靠这个生活。”

  村子里住的乞讨者多了,附近上班的人便不愿意来“西山坡”租房,山上的房子只能租给乞讨者,“后来见租的人多了,想提点价都不好提,他们(乞讨者)不愿意多加钱,就去别家租,我家的房子就只能空着了。”

  村民们说,由于村里一开始住了一些乞讨者,有在附近上班的人来村子里租房子,但一看到村里有很多乞讨者,就摆摆手走人了,“虽然比周围便宜很多,交通很方便,但谁愿意花钱去一个被叫成‘乞丐村’的村子里住?”刘女士说,“后来也只能租给这些乞讨的人,价格也上不去。”对于乞讨者的集体离开,刘女士有些失落,现在她的房子空了好几间,“不过还好,现在乞丐走了,附近上班的人慢慢就会来山上租了,因为价格比山下的要便宜很多。”

  虽然乞讨者在房租上斤斤计较,但刘女士不知道的是,她的租客们每月的收入要远远高于她租房的收入。今年3月,公交总队民警曾查获一名专门在地铁乞讨的男子,这名男子靠着假扮腿脚残疾乞讨,已经在北京买了两套房子。而另一名专门在北京西站乞讨的老汉每月会到建国门邮局整理成堆的零钱,每个月他江苏老家的家人能够收到1万元。

  北青报记者曾多次采访过地铁里的职业乞讨者,虽然他们乞讨的方式并不一样,收入的多少也有较大差距,但每个月挣到5000元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昨天早上9点,在苹果园地铁站外,记者等了近1个小时的时间,但却没有看到一名乞丐,“现在很难再看到成群的乞丐进站了,以前他们都是一群群地进去,有时候也会在地铁口的早点摊买些吃的。”地铁站外一名小摊贩说:“就跟突然消失了一样。”

  地铁提价禁止乞讨

  乞丐租房也被清理

  村子里的人说没人知道乞丐们为何离去以及去了哪里,“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慢慢地都搬走了,现在查得严,谁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老李说,“现在住在这里的很多都是在附近上班的人。”

  村民们怀疑乞丐的消失跟地铁禁止乞讨政策有关系,今年5月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根据这个《条例》的规定,禁止在车站、车厢内乞讨、卖艺、派发广告等物品。对于乞讨和卖艺行为,运营单位有权制止,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以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不让要钱了,地铁票又涨价了,住在这里就不划算了。”刘女士说,“以前他们住在这里走着去地铁站方便,现在不让乞讨了,他们去地铁站就没用了,即使去了,地铁也不让他们进。再说,票价一下子涨了不少,再从苹果园站坐车,算算也不划算。”

  去年北京地铁除了票价调整之外,还推出了地铁4小时出站的规定。坐地铁从刷卡进站计算,一次行程在付费区内最多停留4小时,超过4小时的按单程最低票价补交超时车费出站。以前,乞讨者一张票可以在地铁里待一天,现在超过4小时则要补交超时车费,这或许就是村民口中所说的“不划算”。

  乞丐“消失”的另一个原因在村民看来是“查得严”。一位村民说,村子里这几年都在拆迁,山下已经拆了一部分,山上早晚都要拆迁改造。经常有人来村子里进行定期清理,“他们都不找乞丐,可能是不好直接分辨是不是乞丐,都是直接找房东了解情况,查得这么严谁还敢把房子租给乞丐?”

  对于这些乞丐的离开,一些村里人觉得房子闲置挺可惜,不过也有值得高兴的地方,以前乞讨者在的时候,村子里显得有些乱,“因为附近的人都知道这里住了不少乞丐,从村子去山下买东西,感觉别人看自己的眼光都怪怪的,觉得自己是乞丐。”

  地铁乞讨者已减少

  乞丐们都去哪儿了

  近日,北青报记者先后在地铁1号线、5号线和八通线进行探访,虽然还是能够遇到一些乞讨卖艺人员,但和此前的“频繁出现”相比,乞讨者已经少了很多。

  轨道交通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海涛对媒体表示,专职执法队在地铁内的巡视对乞讨卖艺人员还是有很大的震慑作用的,目前乞讨、卖艺、发小广告等现象有明显减少,“我们发现一位‘乞讨者’,走路看起来明显有些不利索,一瘸一拐的,可他发现我们是穿制服的,一下子嗖地就跑了,跑得比谁都快!”

  由于执法人员人数有限,一些乞讨者尽管知道“严打”,但依然在打游击。还有一些来京“单干”的乞讨者对于新的政策规定并不清楚,“平常也不看新闻,不知道要严查。”一名双腿残疾的乞讨者对北青报记者说。

  据媒体报道,近日南京地铁车厢内年轻女子带儿童乞讨现象增多,仅5月以来当地地铁警方就接到此类电话报警15起,微博线索38起。根据当地警方调查,这批由年轻女子组成的地铁“职业乞丐”来自甘肃岷县,集体组团来南京乞讨。北青报记者此前调查发现,在北京地铁车厢内“带娃乞讨”的女子也大多是来自甘肃岷县的老乡,随着北京出台禁止在地铁乞讨卖艺的相关规定,“乞丐团”是否出京南下另谋生路,目前尚无定论。

  此外,除了各个地铁站,市区内常见的拥堵路段、两大火车站现在依然能够看到乞讨者的身影。对于乞讨者离开金顶山村之后的去向,和他们打过多年交道的刘女士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北京这么大,他们总能找到家。”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5/17/c_127809045.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890833.html

上一篇:红学所长主持增订版大辞典侵犯著作权人获得报酬权
下一篇:能重现尼泊尔大地震前的历史古迹?(一)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3 吕喆 陈儒军 戴德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2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