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万年前家狗经白令海峡来美洲考古发现

已有 3928 次阅读 2015-5-16 07:44 |个人分类:美国问题研究(07-11)|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万年前家狗经白令海峡来美洲考古发现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年5月16日发布


据英美媒体今年1月的报道,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学者分析了北美和南美12个地方、84只古家狗遗骸的基因特征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狗类应该在一万年前才来到美洲大陆,这至少比人类跨越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大陆晚几千年。这件事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第一,研究者分析“狗在美洲首次出现的时间和美洲发现的最古老的狗葬时间相同,应该不只是巧合。至于狗这一物种传入的路线,学者一般估计是由欧亚大陆的猎人跨过白令海峡,将狗带到了北美,然后又继续南下进入中南美这为亚洲人古代跨越白令海峡进入北美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如果美中考古学者联合考察在美国的古家狗和在中国华北的古家狗的物种比较屗更有意义了。

第二,这次考古研究的成果,再次证明,北美大陆的最早居民,是世代生息和劳动在这里的印第安人。笔者的《美国的崛起》(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一章北美大陆的最早居民,第一节早期的北美土著印第安人谈到:“北美大陆的最早居民,是世代生息和劳动在这里的印第安人。一般认为,在公元10000年至250000年前,美洲已有印第安人活动,他们属于蒙古利亚人种。地质学研究表明,那时白令海峡是一宽35-86公里、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结冰的陆桥,据说古代猎人有可能从亚洲东北部经西伯利亚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然后按扇形向西半球散开。近些年来,较多的学者倾向于印第安人来自于中国的华北人之说。这种学说认为,美洲文化和亚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有许多共同特征:华北内蒙古地区是古代陆生动物的摇篮和发源地。1972-1974,在桑干河中游北阳原县发掘出200多件楔形状石核。在二连地区前些年还发现大量恐龙化石。

 *******************从美洲古家狗的基因分析物种迁徙

原标题:从美洲古家狗的基因分析物种迁徙

伊利诺伊州发现了被安葬的家狗遗骸

  据英美媒体今年1月的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狗类应该在一万年前才来到美洲大陆,这至少比人类跨越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大陆晚几千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学者进行这项研究时一共分析了北美和南美12个地方、84只古家狗遗骸的基因特征,是有史以来对美洲古家狗的最大规模分析。研究小组目前已经完成了20只古家狗基因组的完整测序,并写成论文发表在《人类进化期刊》上。

  家狗很早就学会了与人相处——古家狗和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可以追溯到16000年到11000年之前。家狗既可以得到人类喂饲,又能住在人类聚居地获得保护。但有时候人类也会强迫狗劳动运货,甚至把狗当作食物食用。由于这种特殊的关系,研究古家狗对研究古人类发展的历程非常有用,包括其迁徙行为。而通过研究狗的遗骸对人类行为进行推论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次研究分析的样本数之多,可称得上史无前例。除了得到美国科罗拉多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地区古家狗的新DNA样本以外,还从伊利诺伊州立考古勘探研究所得到了伊利诺伊州南部的35个样本。这些伊利诺伊州的样本来自北美第一个被发现、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当地人类活动大约在1400年至650年前比较活跃。学者在该处发现了几十只被隆重下葬的家狗,表明当时的狗得到人类的特殊对待。这里大部分狗是单独安葬的,但也有少数背靠背、成对下葬的。

  学者通过分析美洲古家狗的基因组,确定了狗的基因多样性以及特定区域的亲缘程度,并发现了4种以前未有记录的古家狗基因类型。这反映了美洲古家狗的多样性比学界以前认为的更丰富。在某些家狗种群中,科学家发现基因多样性程度很低,说明狗的繁衍过程应该受过人为干扰,亦即人类的配种饲养。此外,有些古家狗样本的基因和美洲狼的基因非常接近,说明它们之间存在杂交,甚至有些家狗就是由美洲狼驯化而来。不过,美洲家狗的基因多样性暂时只能追溯到一万年前。研究者指出,狗在美洲首次出现的时间和美洲发现的最古老的狗葬时间相同,应该不只是巧合。至于狗这一物种传入的路线,学者一般估计是由欧亚大陆的猎人跨过白令海峡,将狗带到了北美,然后又继续南下进入中南美(徐力恒编译)

 window.HLBath=1;  (来源:光明日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418/c70731-2686466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890541.html

上一篇:梁茂信著《美国人才吸引战略与政策史研究》出版
下一篇:红学所长主持增订版大辞典侵犯著作权人获得报酬权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3 戴德昌 姬扬 蔡小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