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美祖籍台山华人旧金山市长李孟贤畅谈铁路华工的历史贡献和纪念设

已有 3659 次阅读 2014-5-23 09:53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纪念设想

祖籍台山华人旧金山市长李孟贤畅谈铁路华工的历史贡献和纪念设想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523发布

 

 今天的南方日报150年后再寻沉默的道钉(八)专版,突出报道了美祖籍台山华人旧金山市长李孟贤畅谈铁路华工的历史贡献和纪念沉默的道钉。从当年来自台山默默无闻饱受欺凌和歧视的底层道钉到今日台山后裔执掌旧金山市长宝座,这一变化本身说了华人地位150年来的巨大变化。市长的接受南方日报采访组的讲话很值得一读,他的建议也值得我们深思。

谈及太平洋铁路华工的历史贡献,李孟贤说:他们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奋斗,建成了美国最强大的经济命脉,推动了现代美国的崛起与发展,值得美国人永久纪念与敬仰。

他说:“无论是太平洋铁路的建设还是旧金山的发展,华人都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些华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建成了美国最强大的经济命脉,值得永久纪念与敬仰。”“回顾历史,当年华工主要参加了太平洋铁路建设。当时,他们可能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住着简易的帐篷,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低廉的工资,攀山开路,对抗雪崩……我们至今仍不能确定,在这些危险的工作中有多少人殒命,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数不少。而这段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埋藏着。因为那个时候,美国人对华工和他们的家庭有着很深的歧视与误解。正因为当年的这些错误,我们今天才要动用大量的资源去挖掘这段历史。

他谈到“民间方面,也有很多人为挖掘这段历史付出了努力,比如进行铁路沿线的古今照片对比;寻访华工后裔,进行口述史研究等。我相信,这能让我们知道,到底谁是修建这条铁路的脊梁。

在谈到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保护和传承好这段历史时,他说:李孟贤: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中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学、中小学的课本中都应该设相应的章节,讲述铁路华工艰苦卓绝的故事;应该告诉孩子们,这些华人漂洋过海,在美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又有过哪些遭遇。他们的奋斗史能告诉我们,美国的经济基础是如何建成的。

  除此之外,铁路公司应该建立纪念碑来记录铁路华工的贡献,让每一个乘客都知道,是谁让他们有火车可坐。历史学家、艺术家、建筑学家也可以利用这一题材挖掘更多的故事,写成书籍、编成文艺作品、建设纪念馆等,填补历史的空缺并宣传这段历史,还可以设立一个纪念日,专门纪念太平洋铁路华工的贡献……总之,我们有很多工作值得去做。

 

 

 

*****************888

150年后再寻沉默的道钉(八)最后一根枕木

2014-05-23 02:46

来源:南网      

150年后再寻沉默的道钉(八)最后一根枕木

  南方日报特派美国记者赵杨金强曹斯林亚茗实习生邓博韬

  【图为新旧照片对比】温尼马卡华工营地

  温尼马卡(Winnemucca)位于内华达州北部,是洪堡县的县治。当年,铁路华工在山下扎营修路。老照片(左)为当时受雇于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摄影师Alfred A.Hart拍摄,新照片(右)为华工研究志愿者李炬拍摄。

  加州铁路博物馆历史和科技馆馆长卡尔:

华工铺设太平洋铁路最后一根枕木

  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的州立铁路博物馆,是位于老城的该市历史公园主打馆。这个看似简单的建筑里大有乾坤:展厅中有21款古老的火车头和车厢,还有实物、模型以及图片等多种展品。其中,巨大的壁画和模型,11仿真还原了中国工人如何通过吊篮在山上放置炸药的场景。

  有关中国工人的展出部分被设于展馆入口处相当醒目的位置,志愿者正向前来参观的小学生讲述着中国工人的故事:他们不喝生水,非常努力地工作……而该馆一位关键人物则向我们披露了不少历史故事。

Kyle K. Wyatt(卡尔·华叶特)是加州铁路博物馆历史和科技馆馆长。他说,在博物馆成立的1981年,由于资料有限,只设置了一块介绍中国工人的展板。“2005年,我们在对博物馆进行了全面升级后重新开馆,华工的元素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比如这些仿真的中国工人、山体、壁画……”

  南方日报记者留意到,博物馆展出了中国工人“Huang Lai Woh”(音:黄来旺)的珍贵全家福。来自大朗(Dai Long,可能是广东东莞)的黄来旺兄弟排除万难来到美国,参与跨州铁路在塞拉岭路段的修筑。期间,他兄弟的一只眼睛在一次爆破事故中失明。1871年,黄来旺到了旧金山定居,后开创了雪茄卷烟销售的生意,成为了一名商人。

据卡尔介绍:一直以来,博物馆都在收集华工资料,但寻找后人难度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时间久远,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人遭受歧视,他们都不愿提及当年修筑铁路的经历。黄家的故事,可能是因为他后来成为成功的商人才浮出水面的。

  卡尔长期致力于铁路华工的研究。他感叹道:华工对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当初力主雇用华工E·B·克罗克在庆典上说了一句话:请各位注意,我们建造的这条铁路能及时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中国劳动阶级,归功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勤劳。’”

  合龙典礼的大合照上为何没有华工身影?卡尔说:根据我的研究,拍照时已是典礼之后,华工和爱尔兰工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但在1869510太平洋大铁路竣工时,8华工被挑选出来铺设最后一根铁轨。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摄影师罗素(A·J·Russell)的一幅作品,把这一珍贵的场景记录了下来,这可能是在通车典礼上唯一记录了华工的照片,目前在旧金山奥克兰博物馆展出。

南方日报特派美国记者曹斯林亚茗

 

  美国旧金山市市长李孟贤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

  与广东一起,保护华工的历史

你们一行的采访故事我早就听说了!这是美国旧金山市市长李孟贤对南方日报记者说的第一句话。514,旧金山市首位华裔市长会见了南方日报再寻沉默的道钉赴美采访小组,并接受专访。

  一个多世纪前,大批华人跨越重洋到美国寻找自己的梦想,旧金山是他们追寻金山梦的第一站,华工在那里曾经洒下拼搏的汗水和血泪。至今,这里仍然是全美华人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谈及太平洋铁路华工的历史贡献,李孟贤说:他们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奋斗,建成了美国最强大的经济命脉,推动了现代美国的崛起与发展,值得美国人永久纪念与敬仰。

  华人是修建这条铁路的脊梁

  南方日报: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旧金山是我们此次采访的起点也是终点。我们从旧金山出发,沿着当年太平洋铁路的遗迹,一路挖掘当年铁路华工的故事,直到盐湖城。

 李孟贤:你们一行的采访故事我早就听说了,非常感谢你们的关注。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真切地感受到太平洋铁路华工的艰辛,也能更好地向读者讲述铁路华工的故事。

  南方日报:您怎样看华人对太平洋铁路建设以及对旧金山发展的贡献?

 李孟贤:无论是太平洋铁路的建设还是旧金山的发展,华人都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些华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建成了美国最强大的经济命脉,值得永久纪念与敬仰。

  回顾历史,当年华工主要参加了太平洋铁路建设。当时,他们可能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住着简易的帐篷,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低廉的工资,攀山开路,对抗雪崩……我们至今仍不能确定,在这些危险的工作中有多少人殒命,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数不少。而这段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埋藏着。因为那个时候,美国人对华工和他们的家庭有着很深的歧视与误解。

 正因为当年的这些错误,我们今天才要动用大量的资源去挖掘这段历史。59,美国劳工部正式将太平洋铁路华工列入美国的荣誉堂,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民间方面,也有很多人为挖掘这段历史付出了努力,比如进行铁路沿线的古今照片对比;寻访华工后裔,进行口述史研究等。我相信,这能让我们知道,到底谁是修建这条铁路的脊梁。

  当然,深入挖掘这段历史的大军中,华人是主力。政治领域,在议员赵美心的带动下,美国国会向当年的《排华法案》表示遗憾;民间方面,很多华人积极筹钱,修复了当年羁押抵美华人的天使岛羁候所,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

  于我而言,也曾经对华人为美国作出如此大的贡献但事后却得不到认同感到惊讶。当选旧金山市市长后,我和前几任市长一样,为修复这段历史做更多的事。我想,历史不容忽视。

  可设纪念日纪念铁路华工

  南方日报: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包括华人在内,对于铁路华工的历史细节并不了解。您认为,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保护和传承好这段历史?

 李孟贤: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中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学、中小学的课本中都应该设相应的章节,讲述铁路华工艰苦卓绝的故事;应该告诉孩子们,这些华人漂洋过海,在美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又有过哪些遭遇。他们的奋斗史能告诉我们,美国的经济基础是如何建成的。

  除此之外,铁路公司应该建立纪念碑来记录铁路华工的贡献,让每一个乘客都知道,是谁让他们有火车可坐。历史学家、艺术家、建筑学家也可以利用这一题材挖掘更多的故事,写成书籍、编成文艺作品、建设纪念馆等,填补历史的空缺并宣传这段历史,还可以设立一个纪念日,专门纪念太平洋铁路华工的贡献……总之,我们有很多工作值得去做。

  而作为旧金山市市长,我的努力也将是这些工作的一部分。

  南方日报:旧金山市有没有一些与广东合作的计划,来共同宣传、保护、传承铁路华工的历史以及美国华人的历史与文化?您有没有这方面的设想?

  李孟贤:目前,我们双方还没有制定专门的计划。旧金山是美国华人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绝大多数华人都来自广东。我们要利用好这些优势,寻求与广东建立相关的合作计划。我们要增加机会,让中美两国的民众去了解、讨论这些历史,实现宣传、保护、传承铁路华工精神的目的。

 南方日报:您曾多次到访过广东,对广东的印象如何?

  李孟贤:非常好。广东也是我的祖籍地,我父亲出生于台山,母亲出生于广州。我有很多广东的朋友,所以非常愿意去广东,我们之间没有语言障碍。我每一次都会趁机探访华人的历史,希望当地企业、艺术家和学生来旧金山交流。因此,近年来,旧金山与广东的各方面联系都得到了加强。两地的交流可以增进我们的感情,大家共同致力于填补当年华工贡献的历史空缺。

  南方日报特派美国记者赵杨金强实习生邓博韬

*******************************

温尼马卡寻找已消失的唐人街

  离开拉夫洛克LoveLock),我们沿着太平洋铁路伸展的方向继续向东。烈日与荒漠之间,小型龙卷风旋转起舞。虽然还未至盛夏,我们仍然感到被灼烧一般。

  对照搜集到的太平洋铁路华工的老照片,我们来到华工曾经扎营、修路的地方。原来数根木棍顶起的简易帐篷不再,连当年修建的铁路也已经被废弃,仅留下了路基,新的火车道已经改道而行。

  离开这些遗址,我们来到了温尼马卡(Winnemucca)小城。正是铁路的贯通,让这里成为了重要的驿站。我们在小城得知,这里如今仅有两个中餐馆,鲜见其他华人身影。这与一个半世纪前华人聚集于此形成鲜明反差。

  在该地重要的历史博物馆——洪堡博物馆中,华人与这个小城的历史渊源展示得很清楚。捐资建设华人公堂的牌匾、致公堂均沾洪恩的匾额以及木制对联牌匾等悬挂在博物馆内。讲解员乔伊斯(Joyce)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温尼马卡以前的唐人街留下来的。直到上世纪40年代,温尼马卡的唐人街消失了。

  为何会消失?我们试图去触摸这段历史。博物馆的其他几位讲解员都赶来帮忙翻查博物馆里关于华人的历史资料。关于华人何时来到温尼马卡,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该县最早的华人是赶着淘金潮于1863年来到这里;另一种说法是,他们是随着1868年太平洋铁路修通至此时才来。不论何种说法,太平洋铁路修通至小城都是华人大规模进入这里的重要时间点。

  乔伊斯给我们拿来了洪堡博物馆收藏的一份1980的资料,显示一位市民在接受口述史采访时说,他小时候,温尼马卡有华人250名左右,唐人街有寺庙,还有公共厕所。

  至于唐人街消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人曾经对华人不友好,认为华人抢了自己饭碗。乔伊斯说。除此之外,洪堡博物馆的档案还显示另外两个原因,一是这些华人多是单身男性,没有妻儿,于是数量越来越少;另一个原因是经商的华人会随着商机而移动,去了华人更多的旧金山。

  临别时,乔伊斯说:洪堡博物馆会保护好华人的历史。只有公平公正地对待这段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启未来。她还憧憬着有机会到广东侨乡走访这些华人的祖籍地。

  南方日报特派美国记者赵杨金强

**************************88888

 

  犹他州美华协会会长透露

  华社正开展铁路华工文献搜集工作

  当地时间59,美国劳工部正式宣布将太平洋铁路华工列入荣誉堂。听到这一消息,铁路华工的后裔、美国犹他州美华协会会长Karen Kwan(音:凯伦·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我对此非常高兴,不过觉得它来得太迟。作为该会三届会长,她说,犹他州美华协会每年都积极组织华人参加美国首条跨州铁路周年纪念活动,为的是感受先人的荣耀,并教育后代传承华人文化与历史。

  该协会目前已制定了一项旨在保护与宣传铁路华工贡献的计划。犹他州政府宣布今年510日为跨州铁路华工表彰日,便是该协会努力推动的结果。

 南方日报:您的祖辈中谁曾是铁路华工?组织纪念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凯伦·关:是我母亲的先祖。他曾经参加铁路建设,铁路建成后依然在铁路公司工作。

  这条太平洋铁路是耗尽了华工的心血乃至生命完成的。然而,他们的奉献过去很少被展示。我们认为,对于美国人特别是美籍华人来说,认识到他们的贡献非常必要。

  你在510金钉节现场,应该感受到了今天华人的自豪。大家都乐意替我们的先辈补领回迟到的荣誉。作为组织者之一,我们则希望华人感受到先人的荣耀,并教育后代传承华人文化与历史。当然,我们还致力于让全犹他州其他族裔的孩子都知道华人曾经为美国作出的贡献。

  南方日报:让全犹他州的孩子都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目标。

  凯伦·关:犹他州美华协会制定一份计划,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要增加参与纪念活动的人数;第二,要推进政府、议会层面对于铁路华工贡献的认同;第三,要在本州的学校课程中,增加学生对铁路华工贡献与牺牲的认知;第四,收集铁路华工后裔的口述史,并开展更广泛的历史材料收集。

  南方日报:收集铁路华工后裔的口述史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但是,我发现包括您在内,很多铁路华工后裔对自己祖辈的历史都不是很了解。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凯伦·关:这的确是一个难题。但是,现在还不打捞这些残存的记忆,问题会更加严重。这也给华人提了一个醒,就是一定要向你的孩子讲述家族的历史与文化,否则,我们将失去自己的历史记忆。此外,华人必须要主动发声,捍卫我们祖辈的荣耀,并维护我们今天的权利,才能真正实现我刚才说的那些目标。

  南方日报:您是犹他州第一个竞选众议员的华裔人士,为什么此前没有华人参加竞选?

  凯伦·关:这可能和华人的工作与性格特点有关。很多华人感受到自己可能被忽略了,但是由于工作繁忙、语言障碍以及美国选举工作的繁琐,他们不愿意参加竞选。

  今天,我参加竞选,其实一方面是想能有更多的机会为华人发声;另一方面是想通过我的案例,告知和激励犹他州的华人以及我们的后代主动参与竞选、参与政治,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http://news.xinmin.cn/world/2014/05/23/2437189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6946.html

上一篇:重视民刊、侨刊、乡讯中的美国铁路华工信息研究
下一篇:重视美国铁路华工话题的出版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