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苏绣《红楼梦金陵十二钗》

已有 9666 次阅读 2014-3-3 10:12 |个人分类:摄影图片集锦(10-11)|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苏绣,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

苏绣《红楼梦金陵十二钗》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33发布

 

苏州刺绣,就是指狭义的“苏绣”,而广义的苏绣是以苏州为集散中心,遍及江苏全境的一种著名手工艺品,在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粤绣、湘绣、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布很多地区。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

苏绣《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就是“以针作画”的代表作。

作品转自网友推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888

苏绣[sū xiù] 

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布很多地区。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

中文名

苏绣

民    族

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

类    型

丝绣

发    源

苏州吴县一带

工    艺

平、齐、和、光、顺、匀

起源时间

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

1基本概述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以苏州刺绣研究所的高新区的镇湖镇(现改为街道)刺绣最为有名。

苏绣即苏州刺绣,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据《清秘藏》叙述苏绣“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可见在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文化古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的苏州刺绣艺术,亦早已闻名于世。小桥,流水,人家,园林,昆曲,美食。古典格局,诗意江南。二千五百年的苏州文

 苏绣精品

明熠熠生辉。[1]

2历史追溯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国之前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宋朝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水平。

明朝(1368~1644年)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盛况。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 (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它的发展。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之称。自此,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清朝(公元1644~1911年)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当时的苏州更有了“绣市”的誉称。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仅苏州一地专门经营刺绣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

清朝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几乎全出于艺人之手。民间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

 清月山庄

面、香包、扇袋等方面。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还有一种“画绣”,属于高档欣赏品,称之为“闺阁绣”。史载吴县的钱慧、曹墨琴,吴江的杨卯君、沈关关,无锡的丁佩、薛文华等人的佳作,皆名垂一时。

特别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流的潮流中,苏绣也出现了创新的兆头。 光绪年间,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沈云芝闻名苏州绣坛,她溶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于刺绣之中,新创了“仿真绣”。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沈云芝绣了佛像等八幅作品祝寿。慈禧备加赞赏,书写“寿”、“福 ”两字,分赐给沈云芝和她的丈夫余觉。从此沈云芝改名沈寿,嗣后她的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意大利,轰动了意国朝野,《耶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大奖,售价高达一万三千美元。《美国女伏倍克像》赴美展出时,其盛况空前。沈寿的“仿真绣”传誉中外,开拓了苏绣崭新的一页。

在她的倡导下,江苏的苏州、南通、丹阳、无锡、常熟等地分别举办了传习所、绣工科、绣工会等。她曾先后到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课徒传艺,培养了一代新人。其时著名艺人还有华基、唐义真、李佩敝、蔡群秀、张应秀、金静芬……她们的作品先后在“意大利都朗万国博览会”(公元1911)、“巴拿马一一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公元1915年)、“比利时万国博览会”(公元1930年)上获奖,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三十年代初,丹阳正则女职中绣工科主任杨守玉,始创了纵横交叉、长短不一、分层重叠的“乱针绣” 丰富与提高了苏绣艺术的表现能力。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来,艺人创作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苏州、南通、常州、无锡、扬州、东台等地先后建立了研究机构或工厂,使艺人安心专致研究和创作。对失传的技艺进行了挖掘、总结、提高、发展,使古老的苏绣艺术重放异彩。

民国时期整体来讲,由于常年战乱,苏绣业曾一度衰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绣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1950年后,国家专门设立了苏绣研究所,并开办刺绣训练班。苏绣的针法由原来的18种发展到今天的40余种。

3发展趋势

苏绣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独立的刺绣风格,但时代不断进步,艺术也需要与时俱进。面对各种新形势,苏绣企业纷纷改革,提出苏绣礼品商务化,苏绣家装设计化的理念,让传统的民间苏绣工艺不再奢侈,而是走进千家万户。个性化的量身定做,让苏绣不再局限于陈旧的模式,而是过多的融合进购买者的思路与理念,通过纯朴的苏州绣娘纯手工刺绣而成。让苏绣不仅是艺术,还更多的渗透进人性化的品味。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早在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解放后有了很大的发展,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题材广阔。以前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绣品种类齐全:按品种分,有双面绣单面绣;按体积造型分,有台屏、墙屏、地屏和大型组合

屏风;按表现内容分,有人物、宠物、花鸟、风景、静物、特色建筑物……

北京富顿画廊艺术设计中心是专业研究开发精品刺绣的公司,自成立以来多次为人民大会堂提供国宴刺绣,更是作为珍贵礼物赠予外国大使,成为国与国之间交互的礼品,巨幅苏州刺绣《山河壮丽》赠予俄罗斯大使馆,做工极其精细,并研发出刺绣软裱的方法,把刺绣软裱成画轴,大大提高了成品刺绣的运输便捷性。是高档商馆、酒店必备的装饰品。

4刺绣分类

苏绣注重运针变化,截至目前为止,苏绣教程里常用的苏绣针法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打点、戳纱接针滚针、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等。从原来常用的10多种增加到如今的四五十种。

苏绣按用途分可分为:装饰类(单面绣、双面绣)实用类(手帕、荷包)

苏绣按观感分可分为:单面绣与双面绣两类。

 牡丹小鸟

苏绣针法至近代分为:乱针绣绣与平绣两大类。

单面绣

又名:苏绣单面绣、一面光

介绍:所谓单面绣,就是在一块苏绣底料上,绣出单面图像,可以是花草、人物、动物、写真之类,背面装裱画版,外加中式或西洋画框,单面绣一般悬挂于墙上,图案精美,都可供人仔细欣赏的绣品。单面绣的特点是做工精致,由于价格适中,性价比非常之高,因此相对于双面绣比较,更受大众喜爱,市场占有率极高。

软裱”是单面绣的裱法之一,不带画框、玻璃和背版,依然有款有型,更便于携带。

双面绣

又名:苏绣双面绣、两面光

分类:普通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

介绍: 所谓双面绣,就是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轮廓完全一样,图案同样精美,都可供人仔细欣赏的绣品。在中国苏绣艺术中,双面绣是它皇冠上的一颗明珠,集中体现了苏绣的技艺水平。 如今的双面绣已发展为双面异色、异形、异针的“三异绣”,把双异绣技术发展到神奇莫测的境界。绣制“双面异色绣”和“双面三异绣”,技艺的难度就更高了,除了双面绣的一般要求外,还要照顾到双面针脚、丝缕,做到两面色彩互不影响,针迹点滴不露,使两面异色分明,天衣无缝。吴县苏绣艺人制作有酷似雕塑的双面异色的立体绣,其代表作《云龙腾飞》,用含金和银的金线、银线与真丝花线,一面绣成腾飞的金龙,另一面则为银龙。蒸腾的云霞,闪闪的群星,火红的宝珠,都突兀在绣面上。既是绣品,又似雕塑,双面绣高超绝伦的技艺,令人赞叹不已。

本地绣:

产于江苏省苏州(苏南),比邻上海。并不能说只要是苏州商家所经营的都能称作苏州刺绣,正宗的苏州刺绣应隶属“本地绣”,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苏州本地人绣制的作品。绣工均属于当地人,产品细腻光泽,色彩过渡搭配协调,绣线劈丝,价格适中。

苏北绣:

产于江苏省盐城、淮安一带(苏北),苏州当地人称之苏北绣、江北绣。价格非常低,但做工也极差,绣线不劈丝,均为两绒或一绒半绣,谈不上艺术,涂鸦而已,不登大雅之堂。最经典的成名作品有“黄金大道”、“红枫”,除此之外,无论是做工还是销售价,都难以提升。近些年,苏北绣搅局苏绣市场,冒充苏绣、以次充好之事频频发生。但客观的说,苏北绣对压制本地绣价格,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宝应绣:

产于江苏省扬州宝应(苏中),色彩丰富立体感强,但绣线不劈丝,均为两绒绣,即一根线直接绣。因此远观或看照片,感觉立体效果尚可,近看却颇粗,不耐人回味。风景、人物乱针绣是其强项,但人物的脸部绣制(开相)等细腻的工作,还是交付技高一筹的苏州本地人完成,此外宝应绣的价格也偏高,国内市场难以接

水路 指刺绣日用品纹样交接与重叠处,所空留的一线绣地,其作用是分清前后层次。水路要求空得齐、匀,绣时要先绣迭在上画完整的花样(让水路留在下面的花样上),再绣下面的花样。边要绣得平、齐、均匀,才能保证使花样轮廓正确、齐整。

5工艺特色

苏绣的历史悠久,建于五代北宋时期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过苏绣经袱,在针法上已能运用平抢铺针和施针,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苏绣实物。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宋代以后,苏州刺绣之技十分兴盛,工艺也日臻成熟。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城内还出现了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坊巷,可见苏州刺绣之兴盛。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而且富家闺秀也往往以此消遣时日,陶冶性情,所谓“民间绣”、“闺阁绣”、“宫廷绣”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清代苏绣更是盛况空前,苏州被称为“绣市”而扬名四海。当时针法之多,应用之广,莫不超过前朝,山水、亭台、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工。加上宫廷的大量需要,豪华富丽的绣品层出不穷。苏绣后来吸收上海"顾绣"以及西洋画的特点,创造出光线明暗强烈、富有立体感的风格。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其中以“双面绣”作品最为精美。

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

6生产方式

压瓣指刺绣欣赏品花样交接或重叠处,不留水路层层相压的一种绣法,其作用是使纹样交界处无空隙而层次清晰。绣时先绣后面远的物体,针脚要跨过前面花样的轮廓线,再绣前面近一层的纹样。轮廓边缘针迹要齐、密,以分清前后层次。如前后两种物体色彩相同,绣后层物体相压处的

 苏绣书籍

用色须略深,用以衬托,使物体具有重叠的真实感。

一丝 指一根花线的十六分之一。

一绒 一根花线的二分之一。

落绷 刺绣生产工艺之一。绷面上的纹样绣完后,将绣好的成品从绷上取下来,称“落绷”。实用品落绷的方法是将绷线放松,拆掉绷边竹,取下绷针,退出绷闩,抽出白布,将绣地与绷布的缝线拆掉,取下刺绣品;欣赏品需要裱好后再落绷,否则会影响绣品质量。

出边 凡是分皮绣制的针法,第一皮称为“出边”,亦即物体边缘的第一皮。

丝缕丝路、丝理又称“丝理”或“丝路”。是指刺绣线条排列的方向。刺绣主要是用线条来表现,而丝理对表达物体的凹凸转折、刚阳向背具有关键作用。刺绣丝用线条的排列须与植物的纤维组织和动物毛丝生长方向一致,须随它们姿态的不同灵活运用。如花朵有正、反、俯、仰等不可姿势,要正确掌握花的丝理,首先要找出刺绣花样中花的整体中心点和部分中心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部分中心必须向着整体中心。刺绣时就须按中心确定丝理方向,这样才能增强绣品的艺术表现效果。

藏针凡绣放射形或曲折丝理的花样,在曲折处掺入的短针称“藏针”。其作用在使线条丝理转折自然,并使绣面平服。

起老线用滚针按花样轮廓线绣一圈,后将此线绣没,使轮廓微微突起。传统称为“起老线”。

皮头指在每一刺绣小单位中,分批绣制出的层次,行话称“皮头”。在抢针与平套针法中,层头清晰,亦称皮头清晰。

记针苏绣术语。是刺绣中代替打结的一种方法。在用一根线起绣或将绣完时,绣几针极短的针脚以藏线,称为“记针”或“记线”。

记线 是刺绣中代替打结的一种方法。在用一根线起绣或将绣完时,

 齐白石的虾

绣几针极短的针脚以藏线,称为“记针”或“记线”。

生产方式一般有“计件制”和“计时制”两种。

计件制”即是以“件”为单位,将绣品底料交于绣工,帮其配好绣线并指定质量标准,最后商妥好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合适工钱,并约定好完工日期的一种生产方式,俗称“放单”、“放生活”。绣工完全可以在家加工,不受地点约束,不受专人监督,但即使实际工时超出,手工工费也基本不变动。

计时制”是指以实际工作小时计算应得的工钱,绣工在专业技师的指导、监督和培训下,按照8小时工作时间,保质保量完成绣品的加工。绣工受专人督导,每日在固定场所必须准时上下班,不允许接私活,但报酬是以月结工资的形式。

7制作过程

预备阶段

首先要将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工具准备好:

要准备的材料有——底稿、棉布、绣花线(可以从市场上购买)、绑线、连绑线、胶皮线;工具有——绷框(市场上有卖)、站架(市场上有卖)、手扶板、剪刀、羊毛针、绣花针、卷尺。

别看需要的材料工具不多,但如何选择好这些东西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制作底稿

底稿是将图案通过专业打印机喷绘打印到丝绸布上的成品,它是绣品的模板。苏绣底稿的来源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为苏绣而作的画稿;另一种是选自名家的作品,包括国画、油画、照片等。我们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也可以选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自己设计好的图案,到专门的打印店打印出来。

绣花线

苏绣对绣花线的要求比较严格,我们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要根据自己所需要的颜色,挑选色泽鲜艳、有光泽、粗细均匀的线。

绑线连绑线

这两种线用普通的家庭用线即可,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通常我们都会选择比较粗的棉麻线来做绑线,而连绑线用普通缝衣服的线即可。

刺绣

刺绣是一种长时间坐着操作的安静的劳动,又是一种艺术性的劳动。通常,一件普通30厘米规格的绣品就要用半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因此,对刺绣者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刺绣者不仅要具备相当的艺术修养,还要懂得一些基本画理,同时,还要有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和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的精神。

8苏州刺绣

苏州刺绣,就是指狭义的“苏绣”,而广义的苏绣是以苏州为集散中心,遍及江苏全境的一种著名手工艺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粤绣湘绣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吴兴钱山漾古遗址出土的五千年前以家蚕丝织成的丝织物残片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取丝的国家,而且发源于太湖流域,这就为苏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文献和实物的限制,苏州刺绣究竟始于何时,尚难以确切说明,但据刘向的《说苑》记载,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地已有“绣衣而豹裘者”。三国时,东吴丞相赵达之妹,已能运用刺绣绣出了中国第一张山地

 八仙祝寿

势军阵之图,时人谓之“针绝”。而《三国志·吴志·蒋钦传》上也记有“妻妾衣服,悉皆锦绣”之句,可见一千七百多年前苏州刺绣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已达到可观的程度。

宋代,苏州刺绣已有了欣赏性的绣品出现,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张应文著的《清秘藏》一书中说:“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仅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唼喋之姿,佳者较画更胜。”,描绘了宋代苏绣已具有精工细作、形象真实生动的特点。

元代的苏绣,见诸文献记载的并不多,《清秘藏》中则道:“元人用线稍粗,落针不密,间用墨描眉目,不复宋人精工矣!”可见,元代的绣品较之宋代无多大进步。

明代,是苏绣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是社会对绣品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绣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嘉靖年间(1522-1566)上海“露香园顾绣”的出现,对苏绣风格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顾绣代表人物韩希孟,是“露香园”主人顾名世的孙媳,她的艺术特点,在于利用绘画为基础,尽力发挥刺绣针法与调和色彩的表现能力,使绣品效果达到淋漓尽致、相得益彰。苏绣在吸取她的长处后,无论在原料、针法、绣工上,与当时的鲁绣、东北的缉线绣、北京的洒线绣截然不同,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文雅、针法活泼多变、绣工精细的特有风格,称誉全国

 

清代,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分布很广的家庭手工业,从事凤冠、霞帔、补子、官服、被面、枕套、鞋面、手帕、扇袋、挂件、荷包、帐帏、椅披、戏剧行头等各种各样绣品的制作。为营销绣品,各种绣庄应运而生,甚至出现了有关刺绣的专业坊巷,如“绣线巷”、“绣花弄”等,苏州被称为“绣市”。其时,双面绣开始出现,标志着苏绣有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当时,皇室的日用绣品或艺术绣品,多出自苏绣艺人之手。在民间,如蔡群秀、沈英、沈立、朱心柏、徐志勤、钱蕙、林抒、赵慧君、沈关关、杨和、金采兰、江缪贞、潘志玉、张元芷、郭桐先等一大批苏绣艺人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的著名绣家。其中,最杰出的则首推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家沈寿,她吸收了西洋画中的明暗原理,十分注重物象的逼真,首创了“仿真绣”,对苏绣技艺的改进、发展、推广、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刺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日寇侵华,百业萧条,苏绣生产呈现每况愈下之势,许多中、小绣庄纷纷倒闭,艺人、绣工纷纷转业,及至解放前夕,绣庄由全盛时的一百五十余家,衰减到了二十多家,从事刺绣生产的专业工人已寥寥无几。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对工艺美术“保护、发展、提高”方针指引下,地方政府通过组织城乡物资交流等方式,促进了绣品销售,提高了绣工的生产积极性。吴县镇湖、藏书、光福通安、东渚、木渎、胥口等一带乡镇,几乎形成“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的规模。据1990年时统计,吴县绣娘达十二万之众,人数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苏绣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提高的新时期。1958年,苏州开始推广机绣。20世纪80年代末,又部分采用电脑绣花,大大提高了日用绣品的生产能力。苏州城里几十个旅游点、几百家经销店内,绣品比目皆是。在刺绣行业里,分工也越来越细

 鸳鸯

,其中有专门从事刺绣针法、工艺研究的苏州刺绣研究所,从事刺绣欣赏品和出口服装生产的苏州刺绣厂,从事刺绣日用品生产的苏州绣品厂,从事儿童绣衣和日用品生产的苏州刺绣童装厂与苏州儿童用品厂,从事剧装戏衣刺绣和制作的苏州剧装戏具厂,从事绣鞋生产的苏州工艺鞋厂,以及从事刺绣线生产的苏州花线厂等。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这段时间里,这支苏绣大军,每年不但生产出大量的日用绣品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在拓宽新门类、采用新材料、应用新工艺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把刺绣和镶、嵌、印、贴、雕、绘等各种技艺手段综合运用起来,制作出了一批批具有现代审美感的产品,使苏绣日用品很快发展至十多个大类、两千多个品种,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与此同时,苏绣艺术品更以其旖旎之姿争芳于绣坛。除了“小猫”、“金鱼”等最常见的题材外,花鸟、走兽、山水、人物、静物等各种题材的作品异色纷呈,其表现的艺术幅度,远远超过以往。在技艺上,采用苏绣与发绣的结合,发绣与发刻的结合,刺绣与缂丝的结合,刺绣与缂毛的结合等作品也相继产生,为苏绣艺术的衍生和发展开创出了一条条新路,大大拓展了苏绣的表现能力和绣面效果。值得一提的是,1966年苏绣艺人创造出了绣品正背两面纹样、针法相同,色彩迥异的双面异色绣;1980年,苏绣艺人邱秀英、殷濂君首创成功了一种双面异色、异样、异针法刺绣(双面三异绣),首幅作品《猫狗图》的两面奇迹般地分别出现了猫与狗的不同图形,突破了双面绣两面图案必须一致的禁区,其技艺达到了鬼斧神工的程度。此后又有《金丝猴与哈巴狗》、《查尔斯与黛安娜》等双面三异绣作品产生。更难以置信的是,一名现年51岁的苏州须眉顾家翘,自1999年起,悉心研究苏绣技

 苏绣

,先后以德国弗里茨·曼斯尼采和美国尼尔·巴尔的两幅人体摄影作品为蓝本,创制了一幅高56厘米、宽40厘米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面三异绣,同时开创了首幅人体摄影绣品和独自绣制(现存的双面三异绣均为两人以上合绣)的两个之最。接着,他又创制出了绝无仅有的以同一根线在绣品两面表现出不同针法的《月色荷塘》、《天鹅舞》等作品,开创了传统刺绣和现代科学融会的先河。2005年5月,他经过苦心钻研,划时代地创制出了一幅异线(羢)、异景、异色、异样、异针法的双面五异绣《白猫和熊猫》,以及通过灯光能尽现绣品细部的隐亮绣《东方明珠》,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2011年苏州绣娘薛金娣自创苏绣技法“捻丝盘线刺绣方法”和用于表现珠状装饰物的立体刺绣方法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苏绣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苏州刺绣成为联结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1956年开始,苏绣艺人顾文霞、徐志慧、周巽先、钱漱渝、柳金燕等先后到英国、瑞士、德国、前苏联等国现场表演刺绣艺术。每年到苏州参观刺绣艺人操作和观赏作品的五洲宾客也约达十多万人次,其中包括德国前总理科尔,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苏绣被美誉为“有生命的静物”、“东方的艺术明珠”。同时,近百次为国礼馈赠国外元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主席、法国蓬皮杜总统、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日本中曾根首相等都曾因得到精湛的苏绣艺术品而欣喜,如2001年由苏州绣娘薛金娣绣制的《松鹤长春图》由上海交大演出中心转送给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苏州刺绣研究所的作品先后在一百多个国家展出。苏州刺绣厂为维护苏绣的传承制定了“苏绣精品标准”。

为表彰能工巧匠在工艺美术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国务院自1991年起,先后授予苏州刺绣界的徐绍青顾文霞周爱珍、周巽先等四人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徐绍青、李娥瑛、顾文霞、任嘒闲、周巽先、殷濂君、周爱珍、蒋雪

 苏绣

等8人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以后,刺绣业的集体成分开始向私有化过渡。民营企业、民间绣庄时有开设,方兴未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任嘒闲、蒋雪英也开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在苏州近郊,仍然活跃着几万名绣娘。东渚镇苏绣民营企业的和服、韩服的加工量,已分别占有日本、韩国的较大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和服、韩服加工出口基地。镇湖镇总人口为1.9万人,从事刺绣、裱绣、绣框制作的从业人员就有1.1万人,一条街上开出了二百八十多家绣庄,还出现了姚建萍薛金娣、姚慧芬、姚惠琴、卢福英、邹英姿等一批能绣制高档精品的后起之秀,在各项博览会和工艺品评比中摘金夺银。其中,薛金娣的特色是专门做古代名画题材,每一幅作品均精美绝伦,获得众多名家的肯定。2003年,镇湖的绣品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刺绣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2000年,镇湖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

苏州刺绣之所以令人爱不释手,是其品种、造型、图案、画稿、针法、绣法、色彩、技艺、装裱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而针法的运用,是构成绣品各种艺术形象的语言。由沈寿口述、张謇手记的《雪宧绣谱》,汇集了其毕生的绣技经验,归纳的针法有18种,经后人的努力,现已发展到43种。基本针法有:齐针、正抢、反抢、迭抢、平套、散套、集套、擞和针、施针、接针、滚针、切针、辫子股、拉梭子、平金、盘金、打子、结子、拉尾子、鸡毛针、绒、格锦编针网绣、水纹针、桂花针、挑花、松针、戳纱、打点、乱针、扣绣等32种;辅助针法有:扎针、铺针、施毛针、旋毛针、刻鳞针等5种;变体绣针法有:迭绣穿珠帘绣、钉绣、贴绫、虚实针等6种。在欣赏品绣制过程中,艺人们为更好地表现物体的形态特征,常常是多种针法并用。如绣猫时,毛丝用施套针,眼珠和眼白用集套针、施针,胡须及眼眶用滚针,通过针法的灵活应用,使绣出的物像真实生动、质感毕现。

在苏绣众多针法中,如今乱针绣异军突起,艺人们运用这一针法创作出了许多佳作。乱针绣,又名“正则绣”,系近代刺绣艺术家杨守玉于20世纪30年代在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授教时始创。这种针法改变了传统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方法,采用长短交叉线条,以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尤宜绣制油画、素描、摄影为稿本的作品,其作品的艺术效果特别具有质感。经过杨守玉门人周巽先、任嘒闲、朱凤等苏绣名手的传授、推广,乱针绣已成为苏绣的主要绣种之一。作品有《列宁在拉兹里夫河边》、《齐白石像》、《虎丘》、《冒气的池塘》等。在乱针绣的基础上,又创新发展了虚实乱针绣、双面乱针绣、双面异样绣和双面异色异样异针法绣(双面三异绣)等刺绣技法,把乱针绣技艺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苏绣还有一种“盘金绣”,其绣法以金线盘绕、丝线横向钉固,因此亦称为“钉绣”。主要用于龙袍、官服、礼服、旗袍、剧装上龙凤、山水、花卉以及其他装饰图案的绣制,作品金碧辉煌、雍容华贵。鼎盛时期,苏州周边乡村曾有数千绣娘从事盘金绣的绣制,在长桥镇新南村一带,尚有四百多位老艺人为广东、新加坡等地加工服装饰花,年轻人因该手艺枯燥单调,工价又不高,不愿习此艺,盘金绣已呈后继乏人之势。

苏绣的技艺特色,大致可用 “平(绣面平伏)、齐(针脚整齐)、细(绣线纤细)、密(排丝紧密)、和(色彩调和)、顺(丝缕畅顺)、光(色泽光艳)、匀(皮头均匀)”八字来概括,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绣品。

苏绣品种繁多,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日用品。有生活小用品,如荷包袋、香料袋、眼镜袋、折扇袋、名片袋、顺袋、团扇面、镜子套、小挂件等。有衣饰鞋帽,如披肩、旗袍、裙子、马甲、围涎、衬衣、虎头鞋、虎头帽,以及加工出口的日本和服、韩服等。有室内用品,如被面、枕套、桌围、椅帔、椅垫、门帘、台布、沙发靠垫、电风扇套、电视机套、空调机套等。以及其他用品如官服补子、车轿装饰、戏衣、寿衣等。日用品的传统图案有着纹样结构中心突出,造型艺术夸张,富有装饰味的特点。形式常见有单角花、对角花、四角花、一团四角花、满底花等。在用色方

 江南三月

,苏绣一向讲究秀丽素静、随物赋彩,华而不俗、秾而不艳,这是有别于他绣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与苏州人民喜爱淡雅素丽的生活习性相一致,也与苏绣能够形成精细雅洁的特点休戚相关的。

二是欣赏品。有摆件(长、方、圆各种规格的台屏)、挂件(画片、立轴、镜片、中堂、对联等)、立件(单屏、折屏等)及册页等。其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卉、飞禽、走兽、静物、书法、装饰图案等均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欣赏品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小猫”和“金鱼”,为了生动表现出小猫蓬茸的毛丝和神态,绣工们不仅需要千针万线,还必须十分注重色彩的运用。仅以一只小小的猫眼而言,就要按照瞳孔受光部位的不同,以二十多种色线来表达,这样才能将猫眼绣“活”。1986年,在保加利亚举办的第六届普罗夫迪夫国际春季博览会上,苏州刺绣厂送展的一幅双面绣《长毛猫》荣获了金质奖。绣金鱼,为表达出金鱼尾巴的透明质感,绣工们往往要将一根头发般粗细的丝线“劈”成四十八分之一来绣制,绣出的金鱼出神入化,宛若在水中游动,给人以美的享受。1984年,苏州刺绣研究所送展的一幅双面绣《金鱼》获得了第五十六届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苏州刺绣作为一门千年流传、繁衍的古艺,为美化历代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6年10月,苏州市在景德路的明代建筑王鏊祠堂内建立了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陈列有自汉代至今的绣品二百余件,其中有从北京大葆台燕王墓、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苏州虎丘塔等地出土的苏绣绣片、经帙、褡裢等日用品(部分为复制品);有苏州制作的明代万历皇帝的缂丝衮服、孝靖皇后的刺绣“百子衣”、清乾隆帝朝服的复制品;有17世纪著名刺绣艺术家韩希孟的刺绣册页、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家沈寿的仿真绣,以及现代发展起来的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异针法绣等作品,成为展示苏绣历史和精品的一个重要窗口,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苏绣的发源地镇湖建造了中国刺绣艺术馆。

传统苏绣针法及其运用

一、直绣

1、直针:完全用垂直线绣成形体,线路起落针全在边缘,全是平行排比,边口齐整。配色是一个单位一种色线,没有和色。针脚太长的地方就加线钉住,后来就演变成铺针加刻的针法了。

2、缠针:是用斜行的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有这边起针到那边落针,方向是一致的。

二、盘针:

盘针是表现弯曲形体的针法。包括切针、接针、滚针、旋针四种。其中切针最早,以后发展到旋针。

1、切针:也叫“刺针”。针与针相连而刺,第二针须接第一针的原眼起针,针迹要细如鱼籽,所谓“一芝麻三针”,就在于此。

2、接针:直针线条可以拉长,但因太长线松而会抛起。切针可以延长线条,但会露出针脚。

3、滚针:滚针也叫曲针,针针逼紧而绣。第二针插入第一针中偏前些,紧逼其线,把针脚藏在线下,第三针接第一针针尾偏前些,下面以此类推。

4、旋针:是用接针或者滚针的方法盘旋而绣的一种针法。绣的时候,顺着形体徊旋的纹路用短针盘针,匀密而不露针脚。

三、套针: 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至明代的露香园顾绣,清代沈寿时,就进一步发展了。

1、单套:

又名平套。其绣法是: 第一批从边上起针,边口齐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针,第一批需留一线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针;第三批需转入第一批尾一厘许,尔后留第四批针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厘许……;其后,依此类推。

2、双套:双套的绣法与单套的绣法相同,只是比单套套得深,批数短。它以第四批和第一批相接,即第二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三处,第三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二处,第四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一处。

3、木梳套:其绣法和单套相同,但比单套松稀。它是在第一批出边后,第二批在第一批一半处落针的,每隔一线套一针,第二批接入第一批尾的一厘许,在第二批留下的空隙中夹入。

 苏绣

4、集套:其绣法也如单套,但外口的第一批针多,绣一批少一批针数,批批藏短针。绣到最后,周围的线路全集中在一个眼中,一批一批相覆,犹如单套。

5、偏毛套:是绣鸟毛的套法,也就是绣片毛的套法。其方法市:根据片毛的纹路进行套绣,套法和双套相同,只是线条略有长短。因此,也有人称它为“长短套”。

6、活毛套:是绣走兽用的针法。其套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平绣三针,然后在第三针上加上一针交叉针。这种绣法有一定规律,都是一组一组绣上去的。第二种是里面紧,外面带有放射形,由外向内绣,第二批套上的线覆在前一批的一半处落针,按照动物的形状转势。也有用两种绣法一起绣的。

四、擞和针

又称长短针。这种针法是长短针参差互用的,后针从前针的中间羼出,边口不齐,有调色和顺的长处,可用来绣仿真形象。

五、抢针:

又叫戗针,是用短直针顺着形体的姿势,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可以说,这种针法是直针的发展。

六、平针

1、平针:是用金银线代替丝线的绣法。其方法:先用金线或银线平铺在绣地上面,再以丝线短针扎上,每针距离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绣纹样而回旋填满,有二、三排的,也有多排的。扎的线要对花如十字纹,如同扎鞋底花纹

2、钉线:钉线是一种特制的细色线代替金线的绣法。这种色线叫棕线,也叫包根线。其绣法和平金相仿,因为它的线色多,能绣的物体也比平金广得多。

苏绣按针法可以分为:乱针绣与平针绣两类。乱针绣,顾名思义是针刺很乱的一种绣法,其实这是一种似乱不乱的刺绣,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通常由直斜,横斜线错综组合,交叉掺合而成,再经过一次再次的分层掺色,疏密,直至光、色、形相似为止。而平针绣相对乱针绣来讲,线条的排列比较整齐,起针和落针都非常有规律,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较为平整,在绣制植物尤其是花类时较为常见。

9辨别优劣

苏绣是一项手工极强的传统艺术品,因此,在如今的市场上苏绣没有真伪之分,只有优劣之辨。

一件好的苏绣艺术品是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作品凝结的艺术效果也就成为鉴别苏绣工艺品和艺术品的重要标准。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辨认。一是作品图案的整体构思,二是作品做工的精细程度,三是作品色彩的处理和艺术效果。一件艺术价值高的苏绣艺术品一般是图案秀美,做工精细,色彩典雅,富有深远的意境。而价值低劣的苏绣工艺品,图案一般比较呆板,缺乏艺术性,做工也相对粗糙。

挑选苏绣时最主要的是看苏绣表面的光洁度,如果绣的比较稀的话,光洁度就不够,好的绣品针线绣的很密,使图案有立体感,光洁度高。同时从苏绣花线的粗细也可以辨别出优劣,苏绣中一根花线的1/2粗称“一绒”,1/12粗称“一丝”。“劈丝”即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苏绣会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及题材,灵活综合运针,而且花线劈丝粗细合度,从而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如绣金鱼鱼尾,用线要细,排针要虚,才能表现轻薄、透明感。再比如绣猫,根据对象毛丝变化规律掌握丝理,绣出来的猫毛茸茸地形万言书逼真生动,而绣的粗糙的猫毛就会象钢针一样扎着。

苏绣的座架一般为中国古典式红木雕花,因此看架子也是分别苏绣好坏的一种办法。质次的苏绣架子的材料一般都用白木,时间一长就容易龟裂。白木的手感很粗糙,而红木的手感细腻。

10遗产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苏州市的李娥瑛和顾文霞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苏州被称为"绣市"而扬名四海。

苏州刺绣名扬天下,但刺绣艺术的发展也日益面临知识产权问题的发展瓶颈:绣娘们的刺绣作品底稿少有原创,而自己的精品常常被别人仿冒。苏绣面临的这一窘境引起最高法院和苏州虎丘法院的极大关注。2009年10月9日下午,值苏州虎丘法院民三庭成立揭牌之际,在位于苏州刺绣之乡——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的苏州刺绣博物馆内,召开了“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最高法院民三庭、省市法院、苏州大学法学院等专家学者与镇湖刺绣行业协会、著名刺绣艺术家们一起,研讨如何司法保护镇湖刺绣工艺。[1]

11发展趋势

面对各种新形势的发展,而是更多的融合进购买者的思路与理念,通过纯朴的苏州绣娘纯手工刺绣而成。让苏绣不仅是艺术,还更多地渗透进人性化的品味。

12获奖历史

·建国以前

沈寿《耶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大奖,售价高达一万三千美元。《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意大利,轰动了意国朝野, 其《美国女伏倍克像》赴美展出时,其盛况空前。

徐志勤《松鹤中堂》获1910年南京“南洋劝业会”优等奖。

丁渭琦作品在南洋劝业会、江苏省地方物品展览会获奖。

金静芬作品南洋劝业会、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新中国成立后

1949~2004年省部级以上奖励:

双面绣《五彩牡丹》(李娥英)1955年江苏省手工业联社颁发一等奖。

《白孔雀》(徐绍青)1965年获中国工艺美术优秀奖。

双面绣《松鼠葡萄》(苏州刺绣研究所.李娥英)1982年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获金杯奖。

乱针绣《小白狗》(苏州刺绣研究所)1983年中国国际旅游会获优秀作品奖。

双面三异绣《济公》(苏州刺绣厂)1983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大会受嘉奖。

双面绣《金鱼》(苏州刺绣研究所)1984年第五十六届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获金质奖。

双面绣《长毛猫》(苏州刺绣厂)1986年保加利亚第六届普罗夫迪夫国际春季博览会获金奖。

双面绣《金鱼》(夏芬)1990年全国轻工博览会获金奖。

双面绣《一团和气》(苏州刺绣研究所)1992年首届中国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金奖。

三异绣《双龙戏珠》(顾文霞)1992年深圳首届中国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银奖。

乱针绣《张大千像》(姚惠芬)1995年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赛获一等奖。

《君士坦丁女郎》(姚惠琴)1995年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赛获优秀奖。

《周总理像》、《吹箫引凤》(姚建萍)1998年8月首届是中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获金奖。

肖像绣《董建华像》(姚惠芬)1999年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银奖。

《盆花》(姚惠琴)1999年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优秀奖。

《双燕》(张美芳、徐建华)2000年杭州西湖博览会获金奖。

双面绣《金鱼》(徐霞琴)2000年杭州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获金奖。

《彩荷》(姚惠芬、姚惠琴)2000年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金奖。

《泼墨山仙》(姚惠琴)2000年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银奖。

《老鹰》、《狼狗》(姚建萍)2001年中国天津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获金奖。

肖像绣《蒙娜丽莎》(姚建萍)2001年10月第二届北京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获“善华奖” 金奖。

《伯爵夫人》、(姚惠芬)2001年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银奖。

《山水》、《睡莲》、《山庄》(姚惠琴)2001年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金奖、银奖、铜奖。

《水乡》(姚惠芬)2001年12月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金奖。

《山水》、《荷花》(姚惠琴)2001年12月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金奖。

《人权之光》(邹英姿)2002年中国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展获金奖。

乱针绣《白云飞流图》(季绍平)2002年中国轻工协会"华艺杯"获银奖。

《京剧人物》(姚惠琴)2003年(杭州)第三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获金奖。

《荷花》(姚惠琴)2003年(杭州)第三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获金奖。

肖像绣《伊丽莎白》(薛金娣)2003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获金奖。

《姑苏繁华图》(卢福英)2003年(杭州)第三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获金奖。

《孔雀》(卢菊英)2003年(杭州)第三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获金奖。

《香远溢清》(梁雪芬)2004年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金奖。

台屏《山茶麻雀》(钱杲)第一届全国旅游产品获银奖。

《太湖船》(张明勤)第二十届全国旅游产品获一等奖。

微型双面三异绣《虎丘与寒山寺》(顾玲娟)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获四等奖。

双面绣《海鸥竞翔》(吴金凤)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获创作奖。

微型双面绣《羊》、《蛇》(李红)全国旅游产品获银奖。

◎2008薛金娣秋庭婴戏图》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获2008“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0薛金娣韩熙载夜宴图》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获2010“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1薛金娣锦春图》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获2011“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1薛金娣月曼清游图》在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金奖。

13刺绣名家

·名家介绍

·吴母

明末吴江人。不知其名,擅绣观音,技艺精绝,每幅一金。

·薛氏

明侍御钱岱家中女教师,不知其名,钱家人称她薛太太。苏州人,寿五十余,工刺绣,兼擅丝竹。

·柳伴月

女,清代人,原籍浙江,住苏州虎丘东塔院,擅长诗、画、刺绣,曾在虎丘以卖绣为生。

·沈关关字宫音

吴江人。杨卯君之女,能绣人物、山水,曾为顾茂伦绣《雪滩濯足图》。

·赵慧君

昆山顾春福妻,能绣山水、人物,色丝鲜丽。

·程景凤

字侣仙,长洲人,彭蕴璨妻,年十五,刺绣于春晖楼,亦工绘花鸟草虫。

·陈芸

字淑珍,沈三白妻,绣艺精巧,曾为友人绣《心经》一部。

·周湘花

吴中人。刘松岚妾,曾绣吴兰雪《石溪看桃花诗》。

·凌杼

清末吴江人。以擅绣著名,绣有《窅娘图》一幅,现藏南京博物院。

·沈寿(1874-1921)

原名云芝,女,生于苏州城内海红坊。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后像》作国礼赠给意大利,《耶稣像》参加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获金奖。著有《雪宧绣谱》。

·余觉(1868-1951)

名兆熊,字冰臣,晚署石湖老人。浙江绍兴人。寓居苏州擅书画,与沈寿结婚后,专心设计绣稿,夫画妻绣,配合默契。与妻沈寿同去日本考察,共创仿真绣。曾任清廷农工商部绣工科总经理。在苏州创办“福寿夫妇绣品公司”。

·沈立(1864-1942)

字鹤一,沈寿胞姊,曾在清廷农工商部绣工科、南通女红传习所教习,代表作品有《观音大士像》等。

·徐志勤

原名俞志勤,俞慧瑛,女。清末苏州东渚人。作品仿沈南《松鹤中堂》获1910年南京“南洋劝业会”优等奖。并综合运用前人多种针法,绣成贺慈禧大寿的《八仙上寿图》。

·丁渭琦(?-1952)

苏州蠡墅人,1904年与丈夫顾聘儒合办私立“武陵女塾”(绣校),直至1937年停办。她和学生的作品曾在南洋劝业会、江苏省地方物品展览会获奖,1934年曾绣《英国皇后像》。

·金静芬(1885-1970)

女,沈寿高足,她的刺绣作品曾在南洋劝业会、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获金奖。1958年曾任苏州刺绣研究所所长,代表作品有《鲁迅像》、《听琴》等。

·朱凤(1910-1993)

原名寿臣,字瑞成,女。原籍常熟。代表作品有《敦煌供养人像》、《博古图》、《北海》等。著有《中国刺绣技法研究》、《苏绣》。

·杨羡九 (?-1957)

女,苏州光福人,设计的《松鹤同春图》,曾在美国巴拿马赛会展出。解放前生活贫困,解放后在吴县刺绣生产合作社工作。

·王松林(1908-1983)

苏州光福人。自幼去沪学画刺绣图案(俗称画白粉),遂终身为业。曾参加《苏州刺绣图案》、《日用苏绣图案》的编绘。·柳炳元(1908-1998)

苏州人。自幼去沪学画刺绣图案。后回苏州自设作坊。编绘《苏州刺绣图案》、《苏绣传统图案》、《苏绣图案》等出版。

获奖情况

·名家荣誉

国务院自1991年起,先后授予苏州刺绣界的徐绍青、顾文霞、周爱珍、周巽先等四人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徐绍青、李娥瑛、顾文霞、任嘒闲、周巽先、殷濂君、周爱珍、蒋雪英、张玉英、牟志红、余福臻等人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荣誉称号。苏州木渎刺绣大师王祖识获得由菲律宾总统阿罗约颁发的顾氏和平终身艺术成就奖。姚建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薛金娣被美中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首席工艺美术家”称号。

14丁浩然演唱歌曲

基本信息

歌手: 丁浩然

所属专辑:《你的故事我的歌》

发行时间:2011-03-15

歌曲歌词

苏水 梦东风笑花飞

香绢 裹雨一丝楼推

十指 捻针抚纱苏绣陪

良人 策马旧袍独醉

旋针 寄思君何时归

残烛 伊叹红妆韶华催

一针绣出烟雨迷醉 一针隔山眼媚

笑不言语一展眉 绣蝴蝶孤单影碎

又一针叶落思谁 绣心中泪

君言战罢沙场灰 携伊听曲江南水

月下拨琴苏绣配 对花对酒鸳鸯对

绣花弄坊尘满柜 一夜白发三千回

遥寄苏绣燕南追 递君茶一杯

苏水 梦东风笑花飞

香绢 裹雨一丝楼推

十指 捻针抚纱苏绣陪

良人 策马旧袍独醉

旋针 寄思君何时归

残烛 伊叹红妆韶华催

一针绣出烟雨迷醉 一针隔山眼媚

笑不言语一展眉 绣蝴蝶孤单影碎

又一针叶落思谁 绣心中泪

君言战罢沙场灰 携伊听曲江南水

月下拨琴苏绣配 对花对酒鸳鸯对

绣花弄坊尘满柜 一夜白发三千回

遥寄苏绣燕南追 递君茶一杯[2]

歌手简介

丁浩然,1987年11月出生于天津,他是内地网络原创音乐讨论度最高的原创音乐人,正因如此他在08年荣获天津市校园歌手大赛一等奖后,陆续进行个人单曲创作《离开以后》、《苏绣》、《我一直都在》、《我以为》《你我之间》等的词曲创作、制作及发行,无论是人气还是网络的点击量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火爆程度更是锐不可挡。同时,《离开以后》、《苏绣》、《我一直都在》等都有极高的点击率,有着“网络最具实力情歌王子”的美称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16张)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I3HHrkA0833NsHzbzVS5LlOGXmMxvyg5TRKqVfEB7VAAwwg2yO2ccat0ngZqTuh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772626.html

上一篇:旧电话机,当“废品”, 5毛一部
下一篇: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媒体声明,呼吁将恐怖袭击实施者、组织者、资助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1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