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提要(一)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4月29日发布
书名:《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
作者: 马秋莎
责任编辑: 马希哲、吴晓斌
装帧设计: 杨淑文
内文制作:韩凝
出版日期:2013 年1月
经销: 全国新华书店
印刷: 泰安市恒彩印务有限公司
开本: 16开 700mm X 1000mm
印张: 29.25
字数: 563000 图片55
页码: 455
定价: 58元
ISBN: 978-7-5495-3365-7
内容简介
1915年,经过十年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建了世界一流的北京协和医学院。这颗“洛克菲勒基金会王冠上闪光的宝石”,代表了基金会在华事业最昂贵、最辉煌的一页,以及它以科学精神来改变中国的决心。随着双方在合作中不断产生的冲突与妥协,洛克菲勒基金会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变为支持乡村综合发展的定县模式,正当这一模式初见成效时,中国政局发生巨大变动,洛克菲勒不得不退出中国大陆,中断了半个世纪以来“改变中国”的努力。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双方重新开始了小心翼翼的接触和交流,洛克菲勒基金会又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外国非政府组织。
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的经历充满了起伏、矛盾、失败与成就,这与洛氏基金会的文化优越感和中国的时代背景有关,也跟双方强烈的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密不可分。作者在研究这段历史时,将西方医学、洛克菲勒基金会、美国教育家、传教士、中国知识分子、改革家和中国政府,都一一置于聚光灯下,探讨不同文明在交往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而身处其中的人们,又如何利用自身和对方的资源,艰难地寻求共识。
作译者
美国欧柏林大学东亚系教授。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学士、硕士,美国凯斯西方储备大学历史博士。研究兴趣包括中国社会团体与公民社会、西方传教士史、洛克菲勒基金会史、西医在中国等,就此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专著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a: paving the way to civil society?
(《当代中国ngos:走向公民社会?》,2006年出版,2009年再版),是该领域被引用最多的研究之一。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章:美国现代基金会的发轫
一、现代基金会问世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洛克菲勒与他的科学慈善事业
三、慈善动机与基金会批判
第二章:“科学医学”权威在西方的确立
一、科学医学”的形成
二、盖茨的医学神学观
三、西医在非西方文化的扩张及医史对此的研究
第三章:“用手术刀为福音书打开中国的大门”
一、传教士与西医东渐
二、三位来华的西医先行者
三、传教士在中国作用之我见
第四章:中国:洛克菲勒慈善事业的新边疆
一、放眼东方:改变中国的时机到了
二、探索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中国之梦
三、传教士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分歧何在?
第五章:协和医学院:“洛氏基金会王冠上闪光的宝石”
一、美国医教改革与霍普金斯模式
二、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的协和
三、洛克菲勒的驻华“教育大使”
四、盖茨的中国医学发展蓝图
第六章:二十世纪初中西医在中国政治文化中的位置转换
一、当西医与中医最初相遇
二、科学主义与中国知识分子对洛克菲勒项目的支持
三、中西医冲突政治化与西医改变中国的作用
第七章:理想与现实的冲撞
一、从纽约到北京:协和的管理机制
二、戏剧性的一幕:顾临挑战洛克菲勒?
三、协和“中国化”的努力
第八章:转折时刻:从精英医学到乡村建设
一、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改组与新方向
二、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从兰安生到陈志潜
三、中国乡村建设和甘恩的“中国项目”
结语:让我们“在新的基础上继续”
参考书目
索引
部分章节
十九世纪末,美国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美孚行)在上海设立煤油销售点,每买一公斤“洋油”,就赠送一盏“洋油灯”,一年的功夫,美孚行“赔”了87万盏灯,上海则成了“洋油”的天下。就这样洛克菲勒随着“洋油”走进了中国寻常百姓的视野;到了民国,美孚在中国成为最大的石油产品公司,而“洛克菲勒石油大王”之名也就几乎家喻户晓了。然而,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洛克菲勒这个名字仍然让人回味思考不已的,却跟“美孚”和“洋油”没有多大关系了。这本书所要讲的故事,是洛克菲勒留在世上的真正遗产——他建立的那个当时最有实力也最富争议的现代慈善基金会,以及这个基金会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致力于改变中国的梦想和努力。
在美国内战后的飞速工业化中,洛克菲勒,一个虔诚刻苦却因家境清贫而未能完成学业的年轻人,以其经济韬略和精明远见迅速控制了美国石油业,一举成为十九世纪末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当财富“象雪崩一样排山倒海而来”时,洛克菲勒、卡内基和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个百万富翁,相继于世纪之交开创了新式公益基金会,以“科学慈善”和“批发慈善”为特点,“革命性”地改变了美国人传统的慈善行为方式。以洛克菲勒基金会为首,这些新兴的大基金会刚一问世就在国际国内的医学、教育、科研和公共卫生等事业上出手不凡,一时间引起美国朝野的侧目与质疑。当洛克菲勒被美国进步时代(二十世纪头二十年)的社会运动描述为狡黠残酷的石油大亨时,他却自诩为上帝的财富管家,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大型慈善机构,从而成为美国现代慈善家排名榜上的第一人。洛克菲勒的事业代表着财富、进取、大资本的社会影响,也代表着美国私人慈善事业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色彩绚丽的历史现象,洛克菲勒,他的家族与事业,成为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
1905年1月的最后一天,当时已身为洛克菲勒慈善事业总策划的弗里德里克?盖茨(Frederick T. Gates)给洛克菲勒写了一封长达六页的信。在信中盖茨力劝洛克菲勒将目光转向外部世界,特别是远东。他急切地解释说:“在世界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海岛,都真的开放了。这为我们英语国家人民的光明和慈善事业提供了自由的土壤。”正在为洛克菲勒的慈善事业策划远大前程的盖茨不失时机地将洛克菲勒的眼光引向东方,引向中国。老洛克菲勒对中国和美国新教教会在华传教运动早有极大兴趣,自然与盖茨一拍即合。可以说,这封信预告了洛氏介入改变中国之努力的开端。不久盖茨即与在华传教士联系,了解中国情况和洛氏慈善项目的可行性。1910年更召开了“中国会议”,邀请全美医学、教育各界专家名士集思广益,为洛克菲勒的改造中国项目献计献策。在随后的几年中,洛克菲勒先后派出三个调查团,了解中国国情,考察教育体系、医疗设施、卫生条件、经济水平,无一不求其详。经过十年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1905-1915),洛氏基金会终于一鸣惊人,以世界第一流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中国亮了相。协和医学院,这颗“洛克菲勒基金会王冠上闪光的宝石”,代表了基金会在华事业最昂贵、最辉煌的一页,也代表了它要以科学精神和方法来改变中国的决心。
就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进入其“黄金时代”不久,洛克菲勒基金会却突然改变方向,开始大力支持一个名为“中国项目”的乡村建设计划,该项目集燕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金陵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的研究和教育资源,投入于农业经济、公共卫生、初级教育和地方行政的综合改造和发展。这一转型极大地扩展了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范围,显示出洛克菲勒基金会改变中国努力之深化。195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收归国有,洛克菲勒基金会离开中国大陆,将其资助转向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洛克菲勒基金会成为第一批再度进入中国的外国非政府组织,在新的基础上继续它在中国的事业。历史的脚步匆匆,至今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已经进入了百年。
对于中国医学界和一般北京老百姓来说,北京协和医学院并不陌生。建于王府院内,辉映在红墙绿瓦之间的协和,其精英式的教育和精湛的医术早在1920年代就闻名遐迩。而梁启超的割肾风波和孙中山的病历之谜,更给洛克菲勒时代的协和医院增添了几多争议,几许神秘。其实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经历中最宝贵也最有意思之处还不是这些。二十世纪上半叶,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从事现代医学教育,推广公共卫生事业,促进社会科学研究,参与乡村建设运动,其项目投资之大、介入之深、范围之广、历时之长、情况之复杂,在那个时期的中外文化关系史上,堪称无出其右者。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的故事极富传奇,充满矛盾,起伏跌宕;就像一块块水晶棱镜,透过这些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七彩的历史光谱,可以进行多领域的学术研究。基金会的在华项目不但讲述了西方医学在非西方文化中扩张的历史,也揭示了美国大基金会通过自己的理念和资源来建立文化霸权的过程,它更是自传教士以来西方改造中国之努力的一部分。
本书的主题是关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通过两个不同领域的主线来展开讨论。首先,它从社会医学史的角度来研究西医东渐的发生,以及中西医在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地位转换。同时,它又从国际民间组织来华的角度,来分析西方非政府非营利机构介入改造中国的努力。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在华项目,特别是它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项目,提供了连接这两条主线和充分展示本书主题的最佳实例。换言之,本书将以西医东渐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建立为切入点,来探讨近代中西文化相遇时各方的反应和相互作用。西医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来到中国的?又是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使其得以立足?洛克菲勒在发财之后为什么建立现代基金会,又为什么要全力以赴地投身于科学、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并把这样的慈善带到中国来?中国新型知识分子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在现代中西文化接触与冲突中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中国当时的政治改革又是如何影响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行为的?可以说,所有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它们是当时中美政治文化因素分别演变与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本书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流中带有普遍性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希望它有助于对中国和美国的近现代历史、文化史、社会医学史,以及非政府组织史的研究。
http://product.dangdang.com/main/product.aspx?product_id=23188838#catalog
照片(一)26张,(二)18张,翻拍自该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