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北师大校庆110周年系列丛书缺反思卷

已有 3455 次阅读 2012-10-15 15:44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北师大校庆110周年, 系列丛书, 反思卷

北师大校庆110周年系列丛书缺反思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10月15发布

 

今天上午,我们来到总政干休所看望戴洵老同志,约个把月前她曾告诉我校庆期间收到学校发的四本书,问我有没有看到。我说,我并没有看到,也许您是离休老干部的关系,专门发给您。

今天我终于在她家看到了这“北京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一套四本,含人物传记、口述史类《讲述——北京师范大学大师名家口述史》、人物通讯类《风华——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师生印象》、文艺作品类《涓流——建国以来北京师范大学文艺作品百篇精选》、纪事类《逸事——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纪实》四本书籍。这套丛书的主编是党委书记刘川生。主要选自北师大校刊尤其是校报的资料,而这校刊(报)能否确切反映北师大的发展历程真的很难说清楚,宣传的东西和历史的实际往往有距离,尤其是从历史上来看。这个选材范围恐怕就决定了他的局限性,而且就选文时间范围看回避了敏感时期似乎在北师大根本没有发生过似的。就入选人员的范围看给人的印象主要是按照时下当红人物来选择校刊里有无他们的文章,而不是就文章本身来选择。

口述史需要有文献档案等资料来佐证,现在的校刊上口述史有没有这类功底实在难以令人信服,至少就我所知颇有距离,有的还不小,而且不知怎么的王炳照也是资深教授,且有一部口述史出版,怎么就一点反映也没有呢。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这套丛书缺了反思卷,是没有需要反思的内容呢,还是校刊很难找出反思的文章并且足以集结成书的。如果,真的是后者,那么我们的宣传工作真的需要反思了!

照片44张是四本书的封面页版权页和目录页等。

******************

 

 [成果]北京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顺利出版

浏览次数: 1369 发布时间:2012-09-07

 

  94日,由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策划编辑出版的“北京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顺利出版。

 

  “北京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一套四本,含人物传记、口述史类《讲述——北京师范大学大师名家口述史》、人物通讯类《风华——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师生印象》、文艺作品类《涓流——建国以来北京师范大学文艺作品百篇精选》、纪事类《逸事——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纪实》四本书籍

大师名家的成长史,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创新史,是大学在相关优势领域的记传史,是学校弥足珍贵的精神史诗。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一直注重大师名家口述历史的收集整理工作,从保护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近十年来深入挖掘寻访,汇编成《讲述——北京师范大学大师名家口述史》。该书刊载了建国以来十余位大师名家的口述史,其中不乏启功、顾明远、何兹全、刘家和、陶大镛、黄祖洽、王梓坤、黄会林、孙儒泳等一批大师、院士、资深教授以及郑敏、杨敏如、张静如等一批名家,总字数逾60万,作为对学校110周年校庆的献礼。

 

  《风华——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师生印象》刊载了110篇我校优秀师生故事。在这些北师大人中,有躬耕杏坛,以爱心浇灌学生的一线教师;有锐意创新,实现科研突破的领军人物;有理想远大,孜孜以求的莘莘学子;有纵横赛场,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有才华横溢,创作斐然的文艺翘楚;有积极实践,奉献社会的志愿者们;有心系师生,精研业务的后勤职工;还有在各行各业敢为人先,成就卓荦的杰出校友……在他们身上,折射出北京师范大学的优良传统和时代风华。衷心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优秀师生印象”中探寻精神实质,汲取前进动力,在全校形成学习榜样、争当优秀的良好风尚,凝心聚力,拼搏进取,携手开创北京师范大学新百年的新辉煌。

 

  《涓流——建国以来北京师范大学文艺作品百篇精选》书名为“涓流”,取的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意象。该书甄选了建国以来《北京师范大学校报》刊载的部分优秀文艺作品,以期展现数十年间校园文学创作风貌,凝练师大文学创作特质,塑造学校文化品格,为大学文化建设助力增色。

 

  《逸事——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纪实》收录了七十余篇师大故事,记录了师大生活点滴、感人故事、师生深情、同窗之谊。这些故事,反映了学校承载的教育兴邦的神圣使命;反映了学校在近现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反映了我校师生高风亮节、无私奉献、严谨治学、奖掖后生的精神。书中还记述了师生的情趣爱好和多彩的校园生活。通过这些故事,以期激扬风气,光大传统,鼓励广大师生和校友继承和发扬百年老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http://www.bnu.edu.cn/xzhd/47483.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622852.html

上一篇: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和发展(1992)PDF版(二)
下一篇:美国独立革命(1992)PDF版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3 蔣勁松 刘广明 牛凤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