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冷香寒彻骨 雪里埋金簪

已有 3879 次阅读 2011-5-19 15:27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10-11)|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冷香寒彻骨, 雪里埋金簪

冷香寒彻骨 雪里埋金簪 ——谈谈薛宝钗的自我修养

 

受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519日发布

 
      对于薛宝钗这个人物历来评说纷纷,但人们公认,她是《红楼梦》里著名的冷美人
    冷美人之冷,是冷艳、淡雅;又是冷静、理智;有时更是冷漠、冷酷。可以说,从外表到内心,从克己到处人,薛宝钗体现着一种自我修养的很高境界,在那个社会条件下堪称典范。然而,这对于她所处的环境,对于她自身,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不妨由表及里,作一透视。
    这位冷美人的妆束是那样素净淡雅,从来不爱什么花儿粉儿的;她的居处象雪洞一般,一色玩器皆无,桌上只摆着拙朴的土定瓶;她服食的丸药由白牡丹、白芙蓉、白荷、白梅之蕊配制而成,名曰冷香丸;她咏白海棠的诗句表露出淡极始知花更艳的情趣;她掣的花名签为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她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罕言寡语,藏愚守拙。这样一个素净、淡雅、典丽、端庄的女儿,仿佛冷香凝成、冰雪砌就,无怪荣府小厮兴儿形容道:这个薛(雪)姑娘,一口暖气怕把她吹化了。在这位端庄持重的宝姐姐面前,最会亲近体贴女儿的贾宝玉,也不免带着几分敬而远之的意味,一次,宝钗忘情失态,在怡红院宝玉榻旁赶蚊子,次日宝玉得知后忙说:不该,我怎么睡着了,亵渎了她。

    可见,薛姑娘性格的基本色调是冷色,具有一种凝重、封闭的特性,从小说许多意味深长的细节和机带双关的谶语中,都不难把握这位山中高士晶莹雪(薛)的特征。
    然而,薛宝钗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块彻里彻外的冰。冷美人之冷,如果深入一层来观照,就会看到这是冷静、理智的表现,是她自我克制、自我规范的结果。
   有意思的是,小说描写那特为宝钗配制的冷香丸,其效用正在制伏先天带来的一股热毒。以冷制热,实在是一个绝妙的提示,宝钗性格的内在矛盾正处于这样一种态势。本来,对于生活,对于这个多彩多姿的世界,她并非全无热情。她曾谈起自幼也淘气放任,爱看杂书,诗词戏曲,《西厢》、《琵琶》,无所不看,只不过后来被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从此崇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人读书为明理的信条。我们还看到,在明媚的春光之中迎风翩跹的一双玉色蝴蝶,对她也同样具有魅力,只不过扑蝶这样美好的生活情趣,不自觉地作了机心应变的保护色,天真被世故吞噬了。在宝黛之间,她自然不是也不屑作拨乱其间的小人,但以她的才识品貌、身分教养,对贾宝玉这位怡红公子产生爱恋之心也是十分自然、无可厚非的。应当说她和黛玉具有同等的权利,自然萌生的感情并非邪恶。令人注目的是,黛玉倾心泣血滋育和珍惜这种感情,宝钗则竭力掩藏和抑制这种感情。当她察知宝黛二人之情,更加掷之不闻。一次薛蟠比出金玉之论,说她有意回护宝玉,气得宝钗哭了一夜,委屈万分。在她看来,闺中女儿不待父母之命,不经媒妁之言,私自对某个男子产生感情是不道德、没出息的。作哥哥的如此误解、取笑她,实在是莫大的贬抑和冲犯。所谓自行择配往往被冠以先奸后娶的恶谥,为宝钗这样的女性所不齿。因此,她的远着宝玉是自觉的而非被迫的,为的是保全双方的名节。她完全懂得婚姻要由家族利益和家长意志来决定,金玉良姻的实现不靠爱情之果的成熟,而靠长辈和舆论对自己的赏识和选择。因此她十分理智地控制着自己的感情,从礼合节,安分随时,不作非分之想,不行越轨之事。从这里看,冷美人之冷,正是以冷制热的冷静。设想贾宝玉如果不是一个逆子,她将赢得世俗艳羡的如意郎君和锦绣前程。
    当薛宝钗将冷静的处世哲学施之于她那任性尚气的哥哥和感情用事的母亲时,倒能起一种调节、缓冲的作用,显现出她的识见过人、举措得当。当薛蟠吃湘莲苦打,薛姨妈意欲仗贾府之势寻拿湘莲时,宝钗忙加劝止,谓咱家无法无天,人所共知,母亲偏心溺爱纵子生事,切勿兴师动众倚势压人。她还赞成薛蟠出门历练,说只怕比在家里省事也未可知。足见宝钗明智,从不意气用事、轻举妄动。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长治久安、稳定秩序,需要抑止本阶级过度的贪欲和暴行。宝钗的言行具有这种性质,她竭尽全力维持一种平衡和均势,以期现存秩序不致紊乱或出轨。
    然而,在宝钗生活的时代,封建文明与它赖以形成发展的那个社会同步,也已老天拔地,走完了漫长的历史路程,处在崩溃的前夜。如果说,对于本阶级的贪欲和暴行,它的调节制约是为了巩固现存秩序;那么,对于一切新生的、异端的、从根本上动摇现存秩序的东西,无论是多么幼小稚弱,这一规范都将不能容忍。在这种情势之下,宝钗的冷静,往往表现为一种冷漠以至冷酷,使人不寒而栗。
    不论是对宝玉还是黛玉,宝钗都曾用自己信奉的规范去劝导和告诫他们。宝玉挨了打,她在怜惜之余,不免要发出早在外面正经大事上做工夫也不致有今日这样的训诲。平日里讪笑宝兄弟成日家杂学旁收不务正业,常常说些留意孔孟关心仕途的话,致令宝玉反感,慨叹清白女儿,沾染了禄蠹之气。黛玉行酒令时脱口说了《西厢记》《牡丹亭》中曲词,被宝钗当作一桩事情记在心里,郑重其事地给以开导、劝诫。湘云和香菱那样热心地讲诗学诗,宝钗戏呼为诗疯子诗呆子,明显包含着某种保留。有别于姐妹们诗作中哀怨伤感的情调,蘅芜之体始终矜持浑厚,保持着身分。甚至她妹妹薛宝琴声调壮阔的咏柳絮之作,她也认为过于丧败,立时翻出己意,把它说好了。现实的环境和氛围中充满着悲凉之雾,在宝钗那里,竟至浑然不觉。视有若无,这反映了一种近乎麻木的冷漠,一个缺少感应、难以变易的封闭的性格体系。
    最能使人感受到这个冷美人透心彻骨的森然冷气的,莫过于她在金钏投井、三姐饮剑、湘莲出家这一系列事件中的态度了。象金钏投井这样人命关天事件的发生,犹如一颗炸雷,不必说贾宝玉早已五内俱摧,便是普通人也会洒一掬同情之泪,甚至连当事人的王夫人都感到始料不及,落下了几滴悔恨的眼泪。惟有薛宝钗,面对金钏的死,能够从容自若地对王夫人说出那样一番话,以为金钏不是失足,便是糊涂,徒使气性,死不足惜。这番劝慰果然立即奏效。王夫人依言对死者厚加发送,恢复了心理的平衡,赎买了自身的罪过。至于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冷遁的消息传来,人皆伤感称奇,宝钗则毫不在意,道是前生命定、由它去罢,奉劝母兄且管自家请客娶亲要紧。从这些地方看,冷美人之冷,是冷漠、冷酷;她的镇静理智、毫不动情,是对于弱者、不幸者的无情。
    鲁迅先生在一篇杂文里曾深有感触地说,有些聪明的士大夫,依然会从血泊里寻出闲适来,认为那道学先生死似的镇静”“真是天大的本领(《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应当说,薛宝钗是练得了这种本领的。以一个青年女子,在血迹面前保持着死似的镇静,心安理得、从容不迫地为现存秩序辩护。死难者既然咎由自取,自然就无抗争、无不平、无变动。她的涵养功夫,确实不在那聪明的士大夫之下。自我修养的目标原不限于完善自我,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总链条的一个环节。
    中国思想史上,个人修养一直占着重要的地位,自省、反求诸己等修养功夫,历来为人称道,成为礼义之邦文化蕴含的有机构成之一。上起孔孟老庄、中经禅宗、下迄宋明理学,往往都以自我的认识和控制为修养的目标。问题不在于自我修养的方式,而在于这种修养所遵循的价值标准。如果说,自我修养是为了求取在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中的和谐;那么,历来中国士子自我修养所寻求的和谐是一种静态的、维持当下秩序的和谐。他们并不追求旧和谐的打破和新和谐的重建。而是以人伦关系为主导,以三纲五常为绳墨,所追求的和谐不过是对既定秩序的依附,修养者的价值自觉不过是对自我的控制。今天,我们不必一般的否定薛宝钗式的自我修养,而只是从修养的规范是对旧秩序的依附这个根本点上,可以看到薛宝钗性格与中国传统文化消极方面的内在联系。钗黛二人,对现存秩序的态度不同,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也不同,她们的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性格结构,也有着很大的差异。钗是修身的典范,黛是躁动的萌蘖。从现代意义上看,何者更加可取,是不言自明的。
    冷香寒彻,终究导致了雪埋金簪。贾宝玉那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从来不曾被这个冷美人制伏过,薛宝钗只得在无爱的婚姻和孤寂的生活中抱恨终身。这样一个独特的悲剧应当能够引起人们的深深思索。 
 
照片6,翻拍自《文史知识》1988年第3期。

(写于19875, 原载《文史知识》1988年第3期第74-77页,学术交流网/红学研究汇要/2004124日首发 ;收录入吕启祥著:《红楼梦会心录》,第191-196-页,台湾贯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24月第一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45832.html

上一篇:天通苑东三区停车近千辆(二)
下一篇:美国的邻居相会在天通苑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