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沈群著《美国也荒唐》提要

已有 5723 次阅读 2011-3-10 10:15 |个人分类:书目提要评论(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美国, office, style

沈群著《美国也荒唐》提要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1310日发布

 

[本书对于去过美国、没有去过美国、想了解一个真实的美国、想研究美国的人来说,均具有可读性,其中含有许多值得思考的人生观、美国观、价值观。感谢沈天佑、郑之万夫妇的长子沈群的惠寄。他是改革开放后较早赴美留学和创业的北大人,他在美国的经历值得我们悉心回味。]

 

书名:             美国也荒唐

作者:           (美)沈群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品人:           贺圣遂

特邀策划:         贺雄飞、孙先红

特邀编辑:         郭莉

书名题字:        黎鸣

责任编辑:         姜华

发行: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月第1

印刷:             浙江临安曙光印务有限公司

开本:            787X960 16

印张:            20.25

字数:            295000

印数:            50100

页数:            299

定价:            32.00

包装:            平装

ISBN            978-7-309-07429-I·560

图片31幅是笔者依据该书翻拍的。

 

内容简介

  沈群先生通过自己独特而传奇的留学、创业经历,透视了当下美国社会的“荒唐”与文明,在惊心动魄的细节和娓娓道来的故事背后,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思想的魅力。如《总统是靠不住的》和《民主的细节》一样,读后让人拍案叹息,茅塞顿开。透过这些朴素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鲜活的人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和对美国文化的深切思考。

 

作者简介

  沈群北京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赴美留学,1991年获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传播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研究生毕业后曾任教于美国著名私立大学Pomona College。现任美国尼森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美国)神哈特娱乐公司总裁。20世纪90年代起,致力于中美文化经贸交流,主持运营了“旧金山中国民间灯会”、共同策划举办了“中美电影节”(担任电影节共同主席)、策划创办了“中美企业峰会”(担任峰会主席),均在中美两国引起较大反响。此外,作为国际制片人,还主持拍摄了跨国制作的多部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

 

媒体推介:作者沈群先生通过自己经历,透视了当下美国社会的“荒唐”与文明,在惊心动魄的细节和娓娓道来的故事背后,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思想的魅力,留美二十年的非常经历。电视主持人崔永元作序,陈建功、崔希亮、曹文轩、丛珊、王朔、姜文、姜武、蒋雯丽、李光斗、刘佩琦、卢秀梅、倪萍、宁静、齐麟、孙周、吴子牛、汪峰、徐静蕾、辛柏青、萧锋、杨亚洲、于荣光、袁慧琴、曾子墨、张颐武、朱媛媛、周明、赵安、Steve Chiang,Kim Holland, John Venturini30多位文艺界人士联袂推荐

 

  身在美国看美国,看得真实,想得深刻

  以亲身经历展现美国社会诸多不宜被人觉察的“秘密”

  与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刘瑜的《民主的细节》一样精彩

  他们说——

  我和沈群在美国一起同住的那段日子里,我们曾一同感受和思考美国。而13年后,当看到他的这些文字时,让我止不住感叹,原来这些年来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这种感受和思考!此书中很多事件是非常值得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思考和品味的。

  ——著名作家王朔

  这本书早该出,早出便可以早看。

  沈群是个感情丰富、条理清晰的人,这本书也是这样。大家不妨一看。

  反正我看。

  ——著名导演、演员姜文

  这是一本非同寻常的书。它所蕴含的生存之道和生活哲学,于处在高度竞争中的我们而言,是极具启发性的,并且也是十分有效的。与此同时,我们通过本书的叙述,看到了一个具体的美国社会,而这个社会作为鲜明的参照,又使我们看明白了中国社会。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

  这部书是对于美国的真感悟,真体验,是一个中国人从感性深入美国,以理性观照美国的成果。它既是个人生活的传奇,也是生命感悟的结晶,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评论家张颐武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作序

  一代成群

  我和沈群在一个足球队是上个世纪的事情。那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队,他是后卫,我是守门员,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对方进球后,他总是跑过来对我说,没事儿,再来!我沮丧地看着他满脸的土。那算得上是个纯真年代,我们干什么都当真,有机会描述自己的工作时喜欢添油加醋,那种描述既有现实的感觉也有理想化的装饰,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夸张。二十多年后我们重新见面,谈起以往还保留着这种情调,比如,他说他当年制作的电影录音剪辑是一种富有魅力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他还说,再不会有邱岳峰那样的配音演员了。我很喜欢他现在的作派,通电话时总要开宗明义准备说几件事,面谈时随身带着本和笔,事情做成了会描述自己如何筹备的,没做成的事情不找托辞直接扛住。带我看他洛杉矶家中的泳池,绘声绘色地讲每周要如何打理,敢享自己挣来的福,吃饭时狼吞虎咽,总能发现苦孩子的痕迹。

  至于他如何离开国家电台,出国,打工,冒险,遭罪,坚持,成功,都在这本书里了,大家放开手脚看,我不再描述。

  我一直在想,我的朋友沈群身上那些发光发亮的优点,例如正直、坦荡、宽容、诚信,是家族传习的?还是北大教化的?亦或是中国传统文化培育的?还是美国文明熏陶的?那些优点于今天我们这个民族与社会的确异常稀缺,我们从内心又不愿承认洋人文明的优越,所以,我总会想起上个世纪的沈群,那个在足球场上英勇无畏又灰头土脸的样子,我希望那不是他的天性,而是这一拨儿年轻人的共性,尽管青春年华已过,仍然保证有一批中国人无论身居何处干着什么都在赢得人们的尊重。

  ——崔永元

目录

  崔永元序

  作者自序

 公关奥斯卡  引

  我在美国那些事第一章

  一、当上吸毒嫖娼旅店的经理

  二、刻骨铭心的文明洗礼

  三、“我有五个电台和两个电视台”

  四、纽约经验:生活在规则之外,狭路相逢勇者胜

  五、纽约之黑?黑吃“黑”

  六、洋插队的快乐——钱藏在袜子里每一步走下去都充实

  七、我已写好了“遗书”

  八、跨越大洋的爱情:一张永远不会使用的支票

  美国也荒唐 第二章

  一、美国冤案,要不要起诉美国警察局

  二、遭遇裸体文化

书摘

我在美国那些事?  第一章

  一、当上吸毒嫖娼旅店的经理

  当一个旅店的所有客人都是按小时来租用时,你就会发现这些入

  只干两种事——吸毒和嫖娼。

  1989614日,我考取了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到了美国,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所有的感觉凝聚成一个词——兴奋,遏制不住的兴奋。走在洛杉矶的大街上,鲜亮的阳光,透彻的蓝天白云,翠色欲滴的绿地,除了兴奋,我想不出任何其他词形容我的心情。

  从这天起我将开始全新的生活,不再有单位的束缚,不再有父母的管教,不必恪守传统的观念,不必每天都生活在恐慌之中。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也是我多年好友在洛杉矶定居,他希望我能和他在洛杉矶会面,所以我并没有像许多留学生那样,从中国起飞就直接奔赴美国学校,而是把洛杉矶作为我赴美的第一站。也许正是这个缘分,使得我后来在洛杉矶开始了美国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在洛杉矶创办了第一个属于我的公司,在洛杉矶建立了我的家,并最终把洛杉矶定为我在美国的永久居住地。

  由于我的好友每天都要去餐馆打工,而我又遏制不住渴望接触这个全新世界的心情,便一个人冲到了洛杉矶街头,仔细品味这座“天使之城”。刚走过一个街角,就看到一个乞丐模样的白人慢慢地向我走来。我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第一个将要与我对话的美国人,心中窃喜: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对话多难得,这要在北京,外教一对一教授口语课得付多少钱啊?

  他离我越来越近时,我却不知要说什么,心里也不禁开始发慌,发现自己语言竞如此贫乏。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终于开口了:“年轻人,我需要你的帮助。”语气与我以前见过的乞丐截然不同,我开始怀疑他的身份。

  我迅速地搜刮着脑子里的英文词汇,对他说:“我也是穷人,帮不上你什么忙!”说话间,左手下意识地捏了捏兜里的零钱。

  他的目光并没有从我脸上挪开:“帮一点儿也是帮。”

  说心里话,我是看不起乞丐的。在美国这样一个富裕的国家,随便做点什么事都能赚到不少钱,维持一份有尊严的生活绝不是难事。于是我不客气地说:“你给我个理由,我为什么要帮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20696.html

上一篇:学术交流网欢乐的背后
下一篇:日常生活中的应急思考(附2007-2010年博文目录)
收藏 IP: 220.155.34.*| 热度|

1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